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情景预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超  方创琳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9):1509-1519
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已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科学模拟分析其未来变化趋势,对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化模式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情景预警模型,并对未来25年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进行了情景预警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高、中、低速三种发展情景下,农业退水速度均是有限的,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将长期属于强约束向较强约束过渡类型。比较而言,城市化中速发展方案更好地兼顾了水资源系统的保护与城市化系统的发展,可作为有效调控河西走廊水-生态-经济-城市化系统协调发展的优选方案。在此方案下,河西走廊人均GDP以年均7.25%的速度增长,人口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约0.67个百分点,城市化系统保持较快发展;但社会经济用水总量每年保持在80×108m3左右,而且生态环境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重略大于50%,生态系统整体退化的趋势能够得以扭转;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将由强约束类型变为较强约束类型,总体上不断缓解。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总量、成分也在不断改变,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垃圾治理跟不上垃圾的产出。这不仅污染、占用自然资源,而且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自然资源支撑能力、环境制约因子、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等方面提出了滨海重化工项目选址阶段应着重考虑的海洋要素。只有在选址阶段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才能兼顾经济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海洋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两大瓶颈,取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资源安全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浙江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资源特别是水土资源的紧缺,已对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文章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从区域资源安全的内涵出发,在分析了省域资源条件及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区域资源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根据浙江省的省情特点,构建区域资源安全体系的途径主要从建立集约型的区域资源利用体系、建立开放型的自然资源供给体系、建立综合型的资源安全保育体系、建立适用型的资源技术体系、建立预警型的资源管理体系等5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巧婧  王莉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214-4222
为了探索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杭州市2003—201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状况和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贡献份额最大;耦合协调度受城市化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贡献份额比例(α/β)的影响很小,受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由"基本不协调-城市化滞后"发展到"高度协调-城市化滞后",再发展到"高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阶段.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生态环境滞后的问题凸显.因此,在研究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时应重点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就妨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是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2014年自然资源、能源消费、人口等数据,计算得出的生态足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赤字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均衡,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不是处于最佳可持续性状态.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下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刚成立的自然资源部为新时代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时代是30 a以上的大尺度,其中长期战略安排需基于对自然资源历史变化的系统总结和对未来中长期的资源供需形势的战略研判。综合来看,未来中长期中国水资源需求仍将上升,耕地的粮食供应压力增大,直接影响民生福祉;矿产资源需求整体仍处于高位,不同矿种需求由“普涨”转向“结构性分异”;森林资源木材供给压力加重,关联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目标。以生态文明战略为统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保障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关键。为缓解中国整体资源安全压力,提高自然资源综合保障能力,以更有力地支撑中国“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议:抓紧开展面向新时代的中国自然资源战略研究及顶层规划设计;实行严格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创新;立足国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利用,加强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经济、文化等为中心的城市发展也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城市地区由于人口众多,各种产业和人为活动密集,环境问题尤其严重。城市环境问题不仅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也严重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尽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基于1985-200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西走廊5市以及三大内陆河流域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用水效益、人均用水水平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呈对数增长关系,与用水效益呈线性增长关系,与人均用水水平的定量关系则较为复杂。同时,河西走廊短缺的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约束作用,而且约束强度在水资源最为紧缺的东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中部地区城市化的较快发展是以水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而西部的疏勒河流域,则是城市化水平和用水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但也是人均用水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因此,建立集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缓解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是河西走廊各地区实施城镇化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环境空气质量约束下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刚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7):1493-15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空气污染,深入研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能源消费的约束作用非常重要.围绕这一管理需求,系统研究了能源消费受环境空气质量约束的基本内涵和约束特征,剖析了影响约束力的关键因子,提出了总量约束、结构约束和布局约束3种主要约束类型,建立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格局、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随着近年来区域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河道水质逐渐恶化,水质型缺水现象日趋严重。在深入分析上海市水资源特点及饮用水源地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发现,区域水资源量来源差异显著,河流水质空间分异明显,黄浦江上游及长江口集中水源地与众多郊区分散水源地并存现象突出;指出当前水源地存在区域发展与上游来水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有效保护,盐水入侵与污水排放制约长江口水源地充分开发,分散格局与水体污染阻碍郊区水源安全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两江并举城市水源战略,以及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长江口水源地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文引入生态足迹用于分析城市居民消费,通过选取代表不同经济水平和具有不同消费特点的泰州、商丘、铜川、锡林郭勒4个地级市(盟),从生态系统占用角度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区中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系统占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泰州、商丘、铜川90%左右的生态占用来自人们对吃穿的消费,而锡林郭勒这部分的占用则不到70%,其相当一部分占用是来自为了克服较差的气候条件而产生的取暖用煤量;位于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多消费牛羊肉,对草地的人均占用多达0.333hm2,是其他地区的数倍,位于长江流域的泰州水产消费较其他地区多,对水域的人均占用达到了0.116hm2,另外三地仅及其16%~45%。结合4城市的生态空间分析发现,仅商丘、泰州、铜川的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所占用的生态空间就已经超出了整个城市地区的生态承载水平,即使是地广人稀的锡林郭勒,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占用也已接近全盟生态承载的1/2。显然,城市是一类典型的生态赤字区,如何有效调节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以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CCI),以分县为基本单元,系统评价了我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以生态赤字区为主,生态盈余区和生态平衡区为辅。不足1/5的人口分布在约2/3表现为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国土面积上,而4/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足1/3表现为生态赤字的国土面积上;②中国分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大体由东南到西北呈现从严重超载到富富有余的分布态势。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已严重失衡,且人口密度大、 流动人口迁入较为集中的沿海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空间生态不平衡性将更加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需引起足够关注。从流域关系来看,应妥善处理上中下游间的关系,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摆在重要位置。研究结果可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人口发展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饲料粮区域产消平衡特征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饲料粮消耗量大且增长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影响因素,准确判断我国饲料粮的区域产消平衡特征对农业相关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详细分析各省区不同畜牧产品粮食转化系数的基础上,对区域饲料粮的产消平衡状态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来我国饲料粮消费量快速上升,由2000年的21 730万t增长到2015年的30 549万t,15 a间增长了8 819万t。2)2015年生猪饲料粮消耗量最大,比例达到了44.4%,占据了我国饲料消耗总量的半壁江山。其次为禽蛋与禽肉消耗,消费占比分别为15.8%与12.7%;牛肉、羊肉、牛奶与水产品的饲料粮消费量比例均在5%~9%之间。3)2015年全国饲料粮总计短缺4 276万t,区域上呈现“北余南缺”的格局,东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饲料粮供应区域。从粮食转换系数与饲养结构来看,“北粮南运”现象是粮食资源的合理配置。论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转变消费结构,增加牛肉与牛奶的消费量;2)推动“以粮为纲”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3)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从全球视角保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森林文态保护和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森林文态与森林生态相对应,是指在森林的自然、生命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精神的综合。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8年的45.68%,城市森林生态保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森林文态保护重视不够、相关管理滞后等问题。为了加强城市森林文态保护和管理,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走向成熟推进和消费阶段,森林文态保护是未来城市森林发展的灵魂,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森林文态保护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最后建议,应把城市森林文态保护纳入森林立法和管理,加强城市森林发展规划,突出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森林文态保护和绿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角度,分别对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在产值总量上,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做出“贡献”,但是从弹性系数角度,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地区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渐减缓,表明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并不是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罪魁祸首”,反而是减缓这种压力的主要贡献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在我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早期阶段,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以及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的确在某些方面,外资和外贸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平衡关系,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基于生态模型、Pearson相关性、随机森林、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城市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间的影响关系、敏感性与空间交互关系,提出生态管理措施。研究发现:2000—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上涨133.33%;各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为正但均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22.39%;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000—2018年间,影响强度平均上升82.34%;食物生产对人口城市化敏感性较强,碳储存和生境质量对经济城市化敏感性较强,水源涵养和PM2.5去除则对空间城市化敏感性较强;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存在较大的空间错配性。由此建议将长三角地区划分为生态利用区、生态重构区、生态源地区和生态修复区,并结合城市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特征提出生态优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雷 《自然资源学报》1998,13(2):133-138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工业化起步晚、人口基数大,我国矿产资源相对不足。欲在此资源基础上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继续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以扩大资源总量及完善法制和管理以加强节约外,加大矿产资源供应系统的开放性,增加关键短缺矿种,特别是油气资源的进口十分重要。世界工业化发展历史和我国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高速的经济发展有赖于更为开放的矿产资源供应,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则迫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革新。从这一点出发,未来矿产资源供应建立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两个轮子”之上必将成为我国矿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是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改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欧盟和美国在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成果显著,汲取其先进的政策和实践经验,对中国推进绿色供应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闽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本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地关系矛盾的加剧,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为了量化城镇化对自然资本产生的变动,揭示人类资源消耗过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以快速城镇化的典型区域——闽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与GIS技术,分析了2000-2015年闽三角城市群可更新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价值演变规律以及土地转化过程中的自然资本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闽三角城市群可更新资源在时间上呈波动减小趋势,空间上自沿海区域向内陆区域逐渐升高;(2)高环境质量等级中城镇用地面积占比呈显著增加趋势,由0增加到10.63%,人类活动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价值的损失逐渐上升;(3)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城市空间扩张,使部分自然用地与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转化过程造成的自然资本损失总量为1.27×1022 seJ,货币价值超过6.30×109元。研究有助于完善城镇化影响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城市群或区域生态环境管理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