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通过研究热液蚀变,1975年在葡萄牙南部发现了萨尔加丁纽铜矿床。本文的目的是想论证这是一种新的矿床类型,并描述其热液蚀变。了解和利用与海底喷气矿床伴生的热液蚀变,可有效地指导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寻找。这个矿床位于伊比利亚黄铁矿带西南出露有浅变  相似文献   

2.
文摘选登     
<正> 葡萄牙帕纳斯凯拉锡-钨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W.C.Kelly,R.O.Rye;Econ.Geol.,1979,Vol.74,No8,pp.1721—1822(英文)。 帕纳斯凯拉锡-钨矿床是西欧钨的主要来源,另外作为与深成岩伴生的海西期热液锡-钨矿化的重要实例,它也具有很大的地质意义。为了简述矿床的特点和成因,从矿物学,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和其他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穆特诺夫斯基地热矿床属于硫质热液喷气型,类似于加利福尼亚的盖捷尔斯(Γейэерс)、日本的玛楚卡瓦(Мацукава)、堪察加的下科舍列夫斯基(Нижнекошелевский)等地热矿床。该矿床的天然热液露头为沸腾的硫化铵热泉和蒸汽流,形成于硫质喷气田内。钻探结果表明,在深部蒸气相很丰富;因此,这类热液系统称为以蒸汽为主的热液系统。在与此成鲜明对照的系统——以高温热水为主的系统(通  相似文献   

4.
中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4):266-275
我国的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发现较晚,虽对矿床成因类型已有划分,但由于划分依据不明确,划分方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相关资料,提出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的依据,首次将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点)的成因划分为沉积型、热液型和风化型三种类型及内陆湖泊火山—沉积亚型、内陆湖泊碎屑沉积亚型、内陆湖泊化学沉积亚型、海相沉积亚型,岩浆热液亚型、地下水热液亚型、构造动力变质热液亚型、混合热液亚型,风化淋滤亚型和风化残积亚型等10种亚型。首次提出构造动力变质热液亚型,对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拓展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徽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冠石银 (金 )矿床是铜陵地区一个具中型规模的银 (金 )矿床 ,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矿床分四个主要成矿阶段 :夕卡岩阶段、氧化物 -硫化物阶段、石英 -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对矿床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独立的银、金矿物和含Au、Ag低的硫化物、含Ag硫盐矿物 ,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中晚阶段 ;矿床的轻、重稀土元素总浓度比值与辉石二长闪长岩相近 ,反映出二者的同源特征 ;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反映出该矿床以岩浆热液为主的成因标志 ;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 ,但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和地层成分加入 ;成矿流体为NaCl-KCl -H2 O体系 ;矿床成因属夕卡岩 -中低温热液充填 -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正> 大量地质资料表明,在不同气水热液矿床或者在同一矿床不同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以下简称流体)的流速各不相同。有的矿床流体流速快,甚至以极大速度向上冲出,形成隐蔽爆破角砾岩筒或火山角砾岩;有的矿床流体流速慢,矿物晶体常垂直于张裂面下盘生长,晶洞、晶簇和梳状构造十分发育。研究流体快速流动的标志,对气水热液矿床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将根据工作实践和有关资料对流体快速流动的标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根据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了大西洋北纬26°区现代海底热液系统中矿物结晶条件的第一手资料。结晶温度270~340℃,溶液盐度5.7~7.0eq.mass% NaCl,CO_2浓度9.0~53.5g/kgH_2O,烃浓度7.3~18.2g/kg H_2O。未发现溶液沸腾标志。将最近获得的关于现代海洋成矿系统和大陆黄铁矿矿床(二者均发现有CO_2水溶液即液态CO_2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并未获得将该矿床归入古海底热液矿床的足够证据。  相似文献   

8.
<正> 地壳中物质以气、液、固三种基本状态存在,也以三种状态进行相互的化学反应及物质迁移。就矿床成因而论,则认为有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气成矿床和沉积、变质矿床等等。过去对气成矿床争论较大,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实验研究,加之常把物质的三  相似文献   

9.
次生石英岩型非金属矿床明显受不同级别的火山构造控制,是中—酸性火山岩区一套很有特色的矿床组合;热源、水源、地层产状有机组合生成的环流热液是成矿的前提之一;成矿流体以重碳酸盐型、硫酸盐型为主,属中—低盐度热液;温度、pH值、fo_2等物理化学条件是矿床及矿种类刑的重要控制因素。本文在《次生石英岩容矿型非金属矿床系列的矿种、组合及其成矿作用特征》(1986)一文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这类矿床的成矿机理和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康滇地区产于前震旦纪火山岩系中的富铁矿,对其成因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云南大红山铁矿,曾提出过变质-热液富化火山矿床、火山沉积变质-热液交代矿床、火山喷溢溶浆矿床等:位于金沙江北岸的四川莱园子铁矿,产于会理群力马河组更长磁铁玄武岩中,是一个小而富的磁铁矿床。也提出过沉积变质、火山沉积和接触交代等成因论述。通过对这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 本人主要对中、南美洲科迪勒拉地区的后成金属矿床作了研究,而且必须承认,我对于黑矿型矿床的直接了解是相当有限的。尽管如此,我认为,对于有关黑矿型矿床成因目前占优势的传统观点(至少是在北美)有必要提出疑问。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黑矿型矿床是海水对流热液体系的产物,这种体系将金属从岩石中淋滤出来,并将它们搬运到海水界面的沉积地点。 由海水衍生的热液流体是金属搬运和黑矿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分类的回顾矿床的分类问题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一个成功的分类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揭示出各类矿床的内在差异,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矿床的寻找、勘探及合理的评价。金矿床类型的划分在国内外都曾提出过许多在原则上极不相同的分类方案,八十年代以前属早期分类阶段,如刘祖一(1959)将金矿床分为内生(包括气成、浅成热液、中深热液、深成热液)和外生两大类。谢家荣(1965)  相似文献   

1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3):207-213
文章论述广东省五华县中洞萤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矿化垂直分带和有用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等。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探矿工程及资料,认为该矿床矿化具有多阶段性和垂直分带性,有用组分(CaF2)沿水平及垂直方向变化,矿床为高温热液萤石—石英型矿床;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是该萤石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这对同类型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个矿床的形成必然要涉及到导致一种或多种元素富集的某种化学迁移形式或物理迁移形式。对于贱金属和贵金属矿床的形成来说,热液流体就是整个地质柱中的搬运介质。热液模式提出,金属由循环的热液从岩层中淋滤出来,以卤化络合物形式被溶液搬运,然后,通  相似文献   

15.
广东潮安四望坪铜矿以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特征,在其三位一体(岩浆岩、断裂/层间滑动破碎带、围岩)的控矿组合中,以流纹斑岩、晶屑凝灰岩的层间滑动破碎带为最佳.本文从矿区资料的综合研究入手,深入剖析了岩浆岩、断裂、围岩圈闭条件与矿体规模、富集程度的关系;旨在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与矿床成因的深入分析,建立火山期后热液矿床的断裂控矿模式,为粤东火山岩地区该类矿床的发现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井银铜锡矿床是我国在金属组合上较为罕见的矿床之一。过去,该矿床曾被认为是与花岗岩有关的中深成热液矿床。作者从矿区潜火山侵入体与矿区东侧侏罗纪火山层序对比、矿床地质特征(包括矿体、矿石、金属矿物及金属分带)以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论证了该矿床是一个浅成的潜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正> 斑岩铜钼矿床是世界铜钼的重要来源,也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从有关资料和找矿实践来看,这类矿床既有岩浆成因特征,又不同于典型的岩浆矿床;既有大量的含水矿物,又有别于热液矿床。因此,本文对这种成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掺合液加合岩浆的成矿模式及成矿岩体的判别标志。希望对该类矿床的寻找和勘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 只是在最近才逐渐查明热液-沉积硫化物的成矿作用在内生金属矿床成因中所起的作用。自从C.Ofsedahl(1958)和В.И.Смирнов(1960)首次把主要组成黄铁矿矿床的硫化物矿石划分为同生沉积成因以来,这种矿石日益引起广大地质界的注意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Н.С.Скрипченко(1963)首先注意到热液-沉积成矿作用与交代成矿作用在地球化学上的根本区别。后来,由于В.И.Смирнов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南朝鲜的金、银矿床大多分布在前寒武纪的花岗片麻岩中,和/或与侏罗纪的花岗岩有密切关系。所有这些金、银矿床(一般称为“朝鲜”金-银矿床)都属于高温热液或中温热液型。本文所讨论的朝鲜型金-银矿床的地质和矿  相似文献   

20.
<正> 自本世纪40年代硫同位素地质研究工作开始以来,在近2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矿床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H.Sakai(1968)指出,热液的温度和pH值可以影响硫同位素组成。H.Ohmoto(1972)及H.Ohmoto和R.O.Rye(1979)系统地讨论了平衡条件下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