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植物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作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在广州一般多分布于海拔1~100m的农田边缘、低丘台地及河堤边岸,在海拔250m以上的丘陵及山地一般不见分布;从地域上来看薇甘菊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白云区、萝岗区及增城市南部;本文通过分析进行了薇甘菊防治措施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获悉:经有关部门批准,该所将引进生物防治技术,以控制作为“生态入侵”产物的薇甘菊、大米草对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蔓延。薇甘菊是原产于南美的菊科植物,20多年前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薇甘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扩散蔓延,对广东福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污染对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斜生栅藻96 h急性毒性效应,并在急性试验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浓度草甘膦异丙胺盐存在14 d后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草甘膦异丙胺盐的96 h EC50为619.12 mg/L,属低毒农药;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斜生栅藻叶绿素a抑制作用显著,故叶绿素a可作为毒性评价敏感性指标;斜生栅藻在前期短时间低浓度胁迫作用下能促进可溶蛋白、MDA含量的上升,但在后期长时间高浓度的胁迫作用下,对斜生栅藻产生实质性的损伤至死亡,以胁迫作用后期可溶蛋白含量和MDA含量的下降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薇甘菊在永德县共有3个乡镇被发现,涉及8个行政村,发现薇甘菊危害点15个,总面积达38.11hm~2(571.66亩)。永德县薇甘菊主要分布于东经99°22'34″~99°29'11″,北纬23°45'20″~24°15'29″,垂直分布于海拔552~1471m。在15个危害点中,危害甘蔗地4.95 hm~2(74.3亩)、芒果园13.67hm~2(205亩)、荔枝园3.93 hm~2(59亩)、香蕉地0.01 hm~2(0.16亩)、玉米地6.4 hm~2(96亩)、公路沿线农地6.0 hm~2(90亩)、水库边农地0.67 hm~2(10亩)、其他农地2.48 hm~2(37.2亩)。永德县薇甘菊的防控对策主要有物理防除、化学防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环境生物学     
X171 .9600082新农药单甲眯在植物一土壤系统中的生态效应(以棉花为例)/林舜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一1995,15(幻一185~191环信Q一40 该文研究了新农药单甲眯对植物一土壤系统的生态影响,结果认为:所设置的6个浓度(对照、25%单甲眯水剂稀释1500倍、1000倍、500倍、500倍、100倍)对棉花虫害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100倍最好,可防治棉花多种虫害。单甲眯对棉花种群的结构与功能无不良影响。高浓度单甲眯从80。倍起至500倍可使叶片气孔缩小,减少蒸腾速率,从而降低对水分的消耗,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因而光合速率增长…  相似文献   

6.
吴天明 《环境》2003,(5):10-10
广东地处南亚热带,湿热的气候为薇甘菊、水葫芦、大米草等外来生物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外来物种摆脱原产地的天敌制约后,疯狂生长,迅速传播,在许多地方形成单一优势群,挤杀本地物种,造成生态灾害。近年来,广东各地展开剿杀这三大“恶草”的行动。薇甘菊薇甘菊,一种菊科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它攀援上灌木、乔木后,会迅速覆盖整棵树,争夺阳光和空间,并使被覆盖植物枯萎直至死亡。20世纪80年代入侵深圳,并逐渐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膜分离技术从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回收可利用资源草甘膦,并通过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主要考察了外水相pH值、乳水比及内水相浓度对草甘膦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航空煤油为溶剂,3%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4%载体(体积分数),10%NaOH内水相,油内比Roi为2∶1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1%的草甘膦工业废水,在pH值为2,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草甘膦去除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十二烷基硫酸钠和Triton X-100淋洗菲污染砂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riton X-100(TX100)及其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X100)对菲污染砂土的柱淋洗作用.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000、1750、2500和3250mg·L-1,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质量配比SDS∶TX100(S∶T)分别为1∶1、1∶2和1∶4.结果表明,单一SDS对土柱中菲的淋洗曲线规律不明显,呈锯齿状波动;TX100和SDS-TX100对土柱中菲淋洗规律明显,随淋洗液孔隙体积数增大,淋洗液中菲浓度呈先增大,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淋洗液中菲浓度峰值增大,所需淋洗液的累积孔隙体积数减小.在淋洗液累积孔隙体积数相同时,同种表面活性剂对菲的去除率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呈正相关;TX100和SDS-TX100对土柱中菲的去除效果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和配比有关,且均远远大于SDS.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000、1750和2500mg·L-1时,TX100和SDS-TX100对菲的累积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但SDS-TX100所需的累积孔隙体积数小于TX100;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3250mg·L-1时,5种表面活性剂(SDS、TX100、S∶T=1∶1、S∶T=1∶2和S∶T=1∶4)对菲的累积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70.8%、99.9%、99.9%、98.7%和99.2%,而TX100所需的累积孔隙体积数最小.在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时,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和配比等因素对修复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曼  陈卫平  魏福祥  焦文涛 《环境科学》2013,34(10):4042-4049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对2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噁唑在土壤中的淋溶行为,及其受到淋溶流速、淋溶浓度和不同剖面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剖面土层深度增加磺胺类抗生素的淋出速率变快且在土柱中的残留量减少,磺胺甲基异噁唑在0~20 cm土层土柱中的残留含量是其在40~60 cm土层土柱中的2倍.淋溶流速越快,淋出液中磺胺类抗生素浓度越大且在土柱中的残留含量越低.用浓度为500μg·L-1淋溶液以2 mL·min-1的速度淋溶时,淋出液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浓度接近500μg·L-1,而以1 mL·min-1和1.5 mL·min-1速度淋溶时,其浓度仅为100~200μg·L-1.随淋溶液浓度升高,磺胺类抗生素淋溶性增强,其在土柱中的残留含量也明显增高.用浓度为250μg·L-1和125μg·L-1淋溶液以2 mL·min-1进行淋溶时,磺胺甲基异噁唑在淋出液中仅有少量检出,而用浓度为500μg·L-1淋溶液淋洗时,其在淋出液中的浓度接近500μg·L-1,其在土柱中的残留含量是低浓度淋溶液淋溶时的2~3倍.本研究结论可为管理含磺胺类抗生素的水源灌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草甘膦农药被广泛地使用到农业产生和水域防治中,使得水环境中的农药残留带来潜在的健康危害。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湖是贵阳市三大饮用水源地,通过建立离子色谱法对贵阳地表水中草甘膦残留状况进行检测,对开展贵州省水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草甘膦质量浓度为0.2~10 mg/L(n=5)线性范围内,物质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 9。平均加标回收率(R)为0.9167%,和相对标准偏差(RSD)5%。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地表水中草甘膦的检测;在12个水样中,仅有1个水样检出,且草甘膦污染物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AOD渣中铬的短期淋溶特性,采用静态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酸性淋溶液的初始pH值和固液比对AOD渣中铬淋溶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3.0和2.0时淋溶液的pH、E和DO的变化规律与中性淋溶液相似,AOD渣中铬的淋溶均呈现快速淋溶和慢速淋溶两个阶段,其中淋溶液初始pH值降至2.0时更为显著的增加了AOD渣中铬淋溶毒性;当固液比由10∶100提高1.5倍、2倍和4倍时,初始pH值为3.0的淋溶液中铬的淋溶浓度没有成比例倍增,初始pH值为2.0时,96 h内AOD渣中铬淋溶浓度分别增加了47.3%、56.7%和75.6%。由此可见,降低酸性淋溶液的初始pH值、延长淋溶时间和增加固液比都使得淋溶液中Cr3+浓度增加,考虑到淋溶液中Cr3+的沉淀反应,采用中性淋溶液毒性测试标准可能会过低评价AOD渣中铬的淋溶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为同时去除农田地表径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利用猪粪制备未改性猪粪生物质炭(简称"未改性生物质炭")和硫脲改性猪粪生物质炭(简称"改性生物质炭"),分析比较硫脲改性对生物质炭的pH、元素组成、表面含氧官能团和巯基含量等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系统地研究了单一和复合污染体系中初始浓度对两种生物质炭吸附水溶液中镉(Cd)和草甘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未改性生物质炭相比,改性生物质炭的pH、O/C(原子比)和H/C(原子比)降低,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官能团和巯基含量增加.②与未改性生物质炭相比,改性生物质炭对Cd和草甘膦的吸附能力增强,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增加了近3倍;随着Cd和草甘膦初始浓度的增加,未改性和改性生物质炭对Cd和草甘膦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增加量最高分别达18.52%和7.60%.③单一污染体系中两种生物质炭对Cd或草甘膦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其对Cd或草甘膦的吸附机理是单分子层的吸附起主导作用.④复合污染体系中,未改性和改性生物质炭对Cd的吸附能力分别增加了25.28%和21.26%,未改性生物质炭对Cd的最大表观吸附量增加了29.34%,但改性生物质炭对Cd的最大表观吸附量降低了47.28%;未改性和改性生物质炭对草甘膦的吸附能力减弱,但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增加了2.63和3.45倍.研究显示,硫脲改性猪粪生物质炭作为一项有前景的新技术,为解决实际环境中的复合污染问题提供了经济环保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产新型铜萃取剂DZ988,以PEG-NO2/H2SO4混酸溶液氧化浸取废弃电子元器件得到的酸浸液为萃取原液(含铜浓度CCu=3.132 g/L),进行铜的萃取研究,考察各因素对铜的萃取及反萃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的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O/A比、萃取温度及pH的提高而提高;在萃取剂浓度设定为25%,萃取料液浓度用氨水调至pH=2,油水比O/A=1:1,常温的条件下,对废弃电子元器件的PEG-NO2/H2SO4混酸浸出液中的铜的萃取率可达99.45%,铜、铁分离系数达1 151;以硫酸作反萃剂,对负载铜的萃取剂进行反萃取研究,在硫酸溶液浓度为250 g/L,相比O/A=1:1时,铜的反萃率接近100%。同时,DZ988基本不萃取Co、Ni,后续可从铜萃余液中继续回收Co、Ni。  相似文献   

14.
马拉硫磷的用处马拉硫磷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农药,在农业、卫生方面用途十分广泛。用50%的马拉硫磷乳油,兑水500倍,作喷雾用,可以防治稻飞(?)、棉蚜虫、黄守瓜、红蜘蛛、斜纹夜蛾和蔬菜蚜虫。兑水1000倍,可以防治蓟马,金龟(?)、潜叶蝇、果树食心虫等。它是水稻、棉花、蔬菜、高粱、果树、森林的重要杀虫剂。马拉硫磷以低毒为特点,毒性比敌敌畏低  相似文献   

15.
草甘膦曲霉生物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霉B21可利用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或磷源生长.在pH6.0、300mg/L草甘膦和7g/L葡萄糖组成的共基质底物系统中,草甘膦降解率可达97%.曲霉生长优先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生长进入减速期后开始快速降解草甘膦.应用分批补料培养方式,在底物浓度恒定条件下研究草甘膦底物抑制降解动力学模型,假设草甘膦和降解酶络合形成五元底物-酶复合物,得到的动力学模型和参数可以很好地模拟其生物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柠檬酸和EDTA淋洗剂对六价铬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重点考察淋洗剂浓度、液固比、淋洗时间和淋洗方式对土壤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淋洗剂浓度的增加,柠檬酸淋洗剂对供试土壤六价铬的去除率逐渐升高,最高为54.0%,而EDTA淋洗剂对供试土壤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浓度在0.4 mol·L-1时达到最高,为66.3%;土壤六价铬去除率随液固比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液固比为7:1时,0.5 mol·L-1柠檬酸和0.1 mol·L-1 EDTA淋洗剂对供试土壤六价铬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69.6%和61.9%;增加淋洗时间,供试土壤六价铬的去除率逐渐升高,2 h后增幅不大;就清洗方式而言,EDTA淋洗剂一次加入对土壤六价铬的去除效果最好,而柠檬酸淋洗剂宜采用二次加入一次分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试验对象,采用人工添加TBT的自然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进行静态暴露实验,研究了沉积物中不同浓度TBT长期暴露(30 d)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的影响,以揭示TBT对它们影响的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低浓度(100 ng/g)TBT对SOD、CAT和GSH没有影响。当TBT浓度为500~1000 ng/g时,SOD活性呈现浓度依耐性的升高。当TBT浓度为200~1000 ng/g时,CAT活性表现为浓度依耐性的升高。高浓度(2000 ng/g)TBT则导致SOD和CAT活性急剧下降,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7.33%和54.87%。当TBT浓度为200~1000 ng/g时,GSH含量呈现浓度依耐性的下降,高浓度(2000 ng/g)TBT导致GSH含量急剧下降,比对照下降了76.87%。环境水平的TBT长期暴露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产生了氧化胁迫,高浓度的TBT长期胁迫使肝胰脏受到了严重的氧化损伤。CAT和GSH可以用作环境水平TBT长期暴露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草甘膦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处理技术,是从自然界中选育菌株来处理废水的原始形式,即利用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作为唯一碳源,微生物利用其进行生长,从而达到使废水降解的效果。以草甘膦废水为唯一碳源,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法、驯化培养法、划线分离和纯化,从湖北宜昌某化工集团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菌株XF150。三次驯化过程中,菌株XF150降解草甘膦废水最高降解率达95.52%。经观察形态特征及培养特征,初步鉴定菌株XF150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由单因子优化法实验法探讨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菌株XF150降解草甘膦废水的影响,得出菌株XF150降解草甘膦废水的最适条件:温度为30℃、pH为7.0、底物浓度为600mL/L,在最适条件下菌株对草甘膦废水降解率可达84.18%,其矿化程度较高,为草甘膦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提供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喹啉和吡啶共存条件下的MFC产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喹啉和吡啶往往共存于实际废水中,本文通过构双极室MFC,以铁氰化钾为电子受体,对喹啉和吡啶在MFC中的降解以及产电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FC的最大输出电压随着葡萄糖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当喹啉和吡啶初始浓度均为500mg·L-1,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00、500、100mg·L-1时,最高输出电压逐渐降低,分别为606、537、354mV;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18.4、14.4和6.3W.m-3.当以等浓度500mg·L-1的喹啉和吡啶作混合燃料时,MFC的内阻超过1250Ω,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2.9W.m-3.周期结束时,COD的去除率达79%以上,喹啉和吡啶均可以完全去除,喹啉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吡啶.MFC可以利用喹啉和吡啶作为混合燃料,这为含喹啉和吡啶共存类实际废水的MFC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萃取条件对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载体、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当提取时间为360min、给液相有机酸浓度为20g/L、载体体积浓度为10%及温度为30℃时,总有机酸提取率可达79.3%,较好实现了有机酸的同步提取和浓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