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流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的过快发展,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损。介绍了河道的水环境修复技术和河道生态整治工程,可根据城市河道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各项技术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2.
丁一 《环境工程》2018,36(9):30-35
河道整治是一项传统工程,长久以来主要以防洪固堤为首。随着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及河道整治理念的创新,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以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该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堤岸建设、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主要措施。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是实现河道防洪、水质、水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步改善与提升的效果,建设生态自然的河道水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水生态修复角度探究了生态工程在城市整治中的地位,充分表明生态工程在城市整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航 《环境工程》2018,36(6):42-46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杭州古新河、西溪河、余杭塘河、备塘河、宁波马蜂港河、横间港河等十余条河道6~7年的持续养护管理经验(河道水质始终保持在V类水及以上),编写了清洁型城市河道养护管理技术标准。该标准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城市河道整治后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评价指标和适用范围以及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为今后政府和相关企业河道养护管理作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环境保护的大局出发,河道治理是城市环保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河道整治的整体效果,应对目前河道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握河道整治的要点,提高河道整治质量,满足城市环保的实际要求.基于这一考虑,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应加深对河道整治的研究,认真分析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整治措施,提升河道整治的整体效果,保证河道整治达到预期目标.为此,我们应加强河道整治的研究力度,深入分析河道整治实际,提高河道整治及研究的实效性,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船房河的水生植被、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开展了调查,观测到河道中有大型沉水植物7种,浮游植物24种,浮游动物13种。结合水生植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河道整治中,通过合理布局,由污水处理厂出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河道,也可以建立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周围的河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保证城市的日常生活。就当前城市景观河道的现状来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河道污染状况,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制约。由于河道关乎城市的日常运转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针对当前河道污染严重的状况,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处理,以保证河道的清洁度,进而维持城市用水系统的安全性。为此,本文就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以玉溪大河以北片区为例,论述了如何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对河道水质及入河污染来源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源头减排—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及河道自身水环境提升角度系统考虑,针对该片区点源污染严重、河道整体水环境较差的特点,提出以过程管控及河道自身水环境提升工程为主、源头面源污染削减为辅的设计策略,多工程措施综合施效,最终实现了片区水环境有效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城市建设进程的盲目加快,虽有效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增加了城市人口容纳量,但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便是其中之一,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遂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道治理是保护城市河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城市河道治理先进技术与政策经验的研究,提出我国城市河道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河道治理水平,改善河道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2.
河道岸坡生态修复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在通过介绍河道岸坡发展历程、国内外城市河道岸坡改造动态以及现有河道岸坡的修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河道岸坡生态型改造模式的建议,打造城市河道“绿色长廊”。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几年的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主要经验是:(1)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为市政府的主要职能;(2)城市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整治;(3)抓规划,尤其要抓计划与规划的统一;(4)环境综合整治要与城市建设和工业改造“搭车”前进;(5)政府为人民办实事,为民之举靠人民;(6)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要走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对南京市地理和历史资料和近年来南京城市内涝报道大量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以南京市33条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考察与调研,从城市建设中河流变迁和城市内涝的相关性角度出发,分析南京城市内涝灾害区域特征及其和城市河道变迁的关系,探究南京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注意到城市河道的建设问题,希望能对解决南京内涝灾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制度。它指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找出制约和影响城市环境的综合因素,理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性的对策整治、调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刘用泉 《福建环境》1995,12(2):20-20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实践证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大大促进了城市的环境建设、污染治理、市政建设、公园绿化,对提高各城市政府市长对城市环境质量负责的认识,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3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20个城市,我随省环委考核组到了邵武、武夷山、建瓯、南平、福清、福州等六个城市参加考核,有一定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浅谈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安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在“十五”期末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文明城市,到2010年最终建成生态城市,并通过这一进程做好城市的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环境,协调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多种关系。环境综合整治淮安市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建设生态城市列为淮安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并于2002年7月22日召开了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动员大会,明确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任务。淮安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任务是围绕“水、气、声、渣”的治理目标,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9.
河流健康评价在城市河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具有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参数、河流生物5类一级指标及17个二级指标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2001~2005年间完成的53份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丽娃河及张家浜河流监测数据,从河流管理的现状评估、规划、后评估3个阶段,探讨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评估显示,整治前丽娃河流速、河床稳定性、河道护岸形式、大型无脊椎动物、氨氮等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规划评估表明,当前河流管理规划案例中,对河岸带状况、河流生物群落缺乏足够重视,河流廊道连续性及可达性等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后评估表明,张家浜综合整治在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指标、河流生物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河道改变、河道护岸形式等个别指标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从河流健康视角审视河流管理现状,提出河流健康与河流管理的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对城市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界的普遍关注,有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文章首先概述了城市河道的现状,并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并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中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阐述;在最后展望了未来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