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 个方面25 项指标, 建立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综 合效益的评价体系。同时对祁连山区人工增雨对径流的影响作了预估, 在此基础上, 对祁连山云水 资源开发利用后山前走廊各流域水资源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合理的预测。最后, 选用其中 11 项指标,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祁连山 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山前走廊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均显著增加, 祁连山区通过人工增雨, 降水增加10%时, 河西地区综合效益将提高5.3%, 降水增加20%时, 综合效益提高12.5%。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特点,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雨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的原则,构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综合效益评价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效益评价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2项评价指标。并以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小流域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农业水土资源潜力分别测算、相互割裂的实际情况,论文在限定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候、种植结构和灌溉效率等的变化对区域需水的影响,提出了以水土资源匹配指数为核心的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潜力估算方法,根据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估算方法之需,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最优的多目标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选取2010年为现状年,估算了河套灌区2020、2030年RCP 8.5和RCP 4.5两种情景下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实现了河套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潜力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2020和2030年RCP 8.5和RCP 4.5排放情景下,河套灌区整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都有所增加,社会效益有增有减,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均为正值,单位面积上的利用潜力值依次分别为:0.18×104、0.04×104、0.51×104、0.10×104元/hm2;同时除了解放闸灌域,其他各灌域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均为正值,在0.31×104~8.24×104元之间,单位综合效益相对2010年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解决缺乏整体效益观念和"经济效益第一、社会效益第二、忽视生态效益"问题,应加强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创新投资机制,完善投资效益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目前农业水土资源潜力分别测算、相互割裂的实际情况,论文在限定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候、种植结构和灌溉效率等的变化对区域需水的影响,提出了以水土资源匹配指数为核心的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潜力估算方法,根据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估算方法之需,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最优的多目标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选取2010年为现状年,估算了河套灌区2020、2030年RCP 8.5和RCP 4.5两种情景下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实现了河套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潜力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2020和2030年RCP 8.5和RCP 4.5排放情景下,河套灌区整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都有所增加,社会效益有增有减,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均为正值,单位面积上的利用潜力值依次分别为:0.18×104、0.04×104、0.51×104、0.10×104元/hm2;同时除了解放闸灌域,其他各灌域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均为正值,在0.31×104~8.24×104元之间,单位综合效益相对2010年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周富春  金旺  孙阳 《环境工程》2013,31(1):85-88
在概述矿山环境治理相关理论和根据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构建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并且运用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为项目立项、验收以及治理效益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有机农业发展效益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衡量有机农业的发展成果,而且能够为有机农业发展政策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实证依据。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方面构建了有机农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线性综合评价法对2005—2012年黑龙江省有机农业的发展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呈稳步上升态势,总体发展状况良好;而就生态、经济及社会单方面效益而言呈现出非平衡增长的特点,经济效益对综合效益提升的贡献率为66.2%,相比之下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贡献率仅分别占到18.9%和14.9%。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灌区农业配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共有六大农业灌区,由于黄河经常发生断流,且每年的来水量不断减少,因此,对各个灌区进行合理配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统计区域边界与灌区边界不一致,论文应用遥感作为辅助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了面插值,获得了各灌区的统计数据,然后应用经济学中边际效益原理,计算了各灌区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从而获得了各灌区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曲线,根据边际效益曲线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各灌区的农业配水模型。该模型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较好地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9.
济三煤矿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指导思想对园区内的水资源进行充分循环利用。主要从矿井水、生活污水的处理以及循环利用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并创新性地设置了中水库,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指导水土保持的进行。在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今天,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水土保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权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区域类型评价模型。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节水潜力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2项指标的节水型社会区域类型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类型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不同区域在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节水潜力大小的评价值,进而得到相应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将模型应用到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划分中,从结果可以得出关中为“中度缺水-中度发达-潜力较小”型、陕北为“严重缺水-较发达-潜力较大”型、陕南为“轻度缺水-欠发达-潜力较大”型。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区域特点及建设重点,应用实例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绩效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并引入多边形综合指标法,根据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压力、社会效益4个方面对江苏省1990~2003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123上升到2003年的0.52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在1990~1996年逐年增强,但在1996年后有所下降.综合指数(D)与经济发展(EDI)、资源能源消耗(RCI)、生态环境压力(EPI)、社会效益(SBI)4个分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D=0.152EDI+0.308RCI+0.453EPI+0.502SBI-0.458表征.今后决策中,要把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放在首要关注位置,特别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昭丽  王瑞方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2):3215-3231
干旱区旅游业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针对中国干旱区水资源禀赋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干旱区旅游业用水供需适配性评价模型。按照旅游业产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地区就业人员比例、地区水资源禀赋约束等指标,构建综合测算干旱区旅游业用水供给量测算模型;从旅游“食、住、行、游、娱、购”全要素视角,建立由餐饮水足迹、住宿水足迹、能源水足迹、游览水足迹、购物水足迹等账户组成的旅游业用水需求量测算模型;针对“供给”与“需求”水量的数量关系,利用组合分析方法,构建旅游业用水供需适配性程度指数评价模型,并设定评价阈值,测算干旱区旅游业用水供给与需求适配性程度的评价等级。实证分析了新疆2025年旅游业用水供需适配性程度,得出结论:为使旅游业用水维持在“供需基本平衡”或“供需平衡”的状态,新疆旅游业规模最高发展速度应在15%以内,同时新疆政府必须保持社会用水量年均节水率在0.95%及以上;而如某年发生突发性事件,则其之后年份的旅游业规模发展速度可放宽至20%。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论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近于其饱和容量,发展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保障和发展干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约束地区种植结构优化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除了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之外,调整种植结构也是农业节水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论文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节水高效种植结构调整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克服了以往模型研究中存在的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局限性。并应用该模型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该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运算,提出了该区2010年和2030年的节水高效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方案,该方案重点压缩了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扩大了低耗水作物种植比例,种植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录仓  高静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1):1888-1901
灌区是构成绿洲的最基本单元,在人工灌渠系统的强烈控制与引导下,渠系的供水量决定了灌溉面积(水浇地)的大小,而水浇地的规模又决定人口的承载能力,因此,水-土-人系统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和共生性。论文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的Getis-Ord Gi*指数,选取张掖39 个灌区中的3 个灌区(新坝、平川、盈科)分别代表沿山独立灌区、绿洲边缘区灌区和绿洲中腹灌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坝灌区受独立水系和水资源保证程度的深刻影响,渠系、水浇地和居民点自干渠向外,由热点地区逐渐转变为冷点地区,居民点、干渠、水浇地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渠系对水浇地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平川灌区受黑河干流走向的影响,居民点、水浇地表现出明显的核心-外围特征,黑河沿岸干渠对居民点和水资源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作用。盈科灌区由于水资源丰富,保证程度高,渠系对于水浇地和居民点的控制作用反而低于其他两类灌区。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近于其饱和容量,发展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保障和发展干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地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是当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未来文明建设的主要依托,也是本地区独有的人工生态景观。中国西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于是蒸发量大、降雨量小。光热资源充足为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发展准备了前提。通过人为作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把地下水或者河流水引入进行灌溉,增加土壤水份,改善土壤成分,形成了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经过2000多年的曲折道路,有的已消失,有的正在衰退中,有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土源与引水开垦条件及人工绿洲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生态问题。从而得出,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人工绿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总结人工绿洲衰退的原因,提出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结合兰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等实地情况,从土地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的角度出发,选择能够反映土地规划与利用情况的,涵盖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21个指标,设计了具有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指标层的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兰州市土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剖析了1997—2006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较低,处于不安全状态,但整体有好转趋势.2006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666 4,比1997年提高了0.060 1,由1997年的风险级转为2006年的敏感级,但仍处于不安全状态.就县区而言,城关区、榆中县与红古区的增长强度较大,增幅分别为25.03%,18.09%和17.65%,其中榆中县2002年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由风险级转为敏感级;其次为城关区与七里河区,增幅分别为13.13%和13.10%;其他县区增幅在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