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藻类净化污水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利用藻类净化污水是一项污水资源化生物技术。常规的藻类处理系统难以达到藻类高性物量生长及发挥净化潜力。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有关藻类培养和污水处理环境调控及其净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发展了几种新型的藻类处理系统,包括超浓度培养、固定化藻类、渗析培养、藻垫以及光生物反应器研制,以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克服占地面积较大、停留时间较长、藻类收获难等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藻类净化污水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摘与国内外动态用藻类治理污水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生物盘绕圈新体系,利用藻类使污水在排入河流时得到净化。生物盘绕圈由8m高的圆筒和缠绕着它的3000m长的透明塑料管道组成。使用前,首先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清除,以防止藻类在河流中迅速繁殖,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红树林净化污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树林具有净化污水的潜能,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污染生态学为理论依据进行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国内红树林净化污水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的影响,包括重金属污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类型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生长、生理生态、红树林沉积物、林区藻类等的影响;二是研究红树林净化污水的效能,包括红树林累积、吸收和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净化效果的研究.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树林净化污水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藻类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国内,应用藻类处理污水的研究,还不多;而在国外,应用藻类处理污水已工业化。如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浮选铅矿,即采用藻类系统处理该矿污水。本文以桂林漓江水生长的藻类为净水剂,探索治理工业废水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藻类净化废水的原理藻类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它由C、N、P、S、K、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栅藻对污水的净化及其生理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斜生栅藻包埋固定在褐藻酸钙凝胶胶珠中。对人工配制的污水进行净化,研究其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叶绿素α含量、光合强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并与未固定的斜生栅藻(悬浮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固定化提高了斜生栅藻的合成代谢生理活性,延迟衰老,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的概念、特点,分类及部分主要技术的原理、设计参数;分析了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和基质的去污机理;阐述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的应用形式;提出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今后在我国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 和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并列的当代四大科学技术之一的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已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而在生物界中数量种类都居于首位的微生物,无论是污水的净化,固体废料的处理,还是大气的净化以及环境污染的监测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广阔的研究前景。微生物的种类十分庞杂。它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等。无论是海洋、陆地、冰川,沙漠还是在土壤深层和几千米的高空中,都有微生物在那里繁衍生长,几乎自然界的任何角落都有它们的踪迹。微生物中的大多数,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都处于还原者(分解者)的地位。对自然界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它们对某些无机污染物和一些不能够被降解的金属具有转化分散和富集作用。首先,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区污水对藻类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沼泽进行生活污水排放对藻类种群结构及污染生态影响的研究。在海水退潮时,将生活污水排入红树林区,调查藻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当污水排入红树林后,大部分藻类不能适应生境的剧变而死亡,只有少数适应性强的种类可以存活。以扁圆囊裸藻(Trachelomomas curta)、裸藻(Euglena spp.)、线性棒条藻(Rhabdoderma lieara)、鱼腥藻(Anabaena comstricta)为典型污染指示种类。放污水前后,底栖藻类生物量总量(叶绿素T)不呈现显著差异。近海水域藻类基本为自生地藻类,以硅藻(Bacillariophyta)为优势类群。藻类主要根据季节更替而出现种类季节演替及生物量的季节波动。污水排放对近海藻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红树林具有净化、吸收污染物的功能,但必须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生物氧化塘是生物处理方法最早的一种,它是利用水中存在的微生物和藻类处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生物氧化塘处理污水的机理是:氧化塘中污水合的有机物通过两类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而去除,一类是异养微生物,它将有机物氧化降解而产生能量和合成新的细胞;另一类是藻类,它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新细胞和放出氧气。藻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是供异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所利用,对污水中的有机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利用水生植物监测和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水生植物监测和净化重金属废水、化工废水、生活污水、放射性核素废水以及抑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种生态因子对水生植物净化效率的影响。为建立低投资、高效率、易管理的植物净化处理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小球藻净化污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褐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普通小球藻,对人工配制的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实验,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氨氮、正磷酸盐及重金属汞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净化效率比悬浮态要高得多,固定化小球藻对汞毒性的抗性亦较悬浮态强,在对悬浮藻有致死作用的汞浓度条件下仍具较高净化效率,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的汞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药剂筛选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滇池草海开展的蓝灌清除应急措施药剂筛选试验中,对国内外14种药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综合净水效果、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几方面因素,从中优选出3种微生物制剂、1种混凝剂和2种杀藻剂,为实施蓝灌清除应急措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混合印染废水的静态净化过程,进行了生物群落观察和条件实验。发现废水净化初期以大量细菌和草履虫(以 P. Caudatum为主)繁殖为特征,同时伴生着少量浮游藻类。随着净化过程的进行,细菌和草履虫数量下降,以针杆藻(以 S. aucs为主)为建群种的浮游藻类群落占优势。化学分析表明,净化作用与温度、光照条件及废水起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净化与修复技术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植物去除氮、磷和抑制藻类繁殖两大生态功能及其工程利用的形式,并简要分析了不同利用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展望了利用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近海赤潮生物全自动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潮是我国近海主要的多发性海洋生态灾害,加强赤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制,对于赤潮预报与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赤潮生物学分析技术及在线全自动检测系统方面的研究。与现有分析手段比较,采用本系统可大大提高检测的实时性、准确性及减轻检测的劳动强度,现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水质模型,对藻类生长以及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菹草、苦草)的生长和分布进行模拟,探讨春、夏不同季节情况下,贡湖生态修复区对流域内流入的氮、磷污染负荷的净化效果,旨在进一步定量地揭示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贡湖生态修复区夏季(7~9月)出水口IV类水水质达标率略优于春季(3~5月),主要体现在春季氮、磷污染负荷流入,刺激藻类生长,叶绿素a浓度较高;夏季沉水植物生长旺盛,能够与藻类竞争营养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考虑氮磷污染物流入湖体的后续效应,180d内春季贡湖生态修复区总氮、总磷平均稀释净化效率分别为74.76%和71.00%,180d内夏季贡湖生态修复区总氮、总磷平均稀释净化效率分别为73.20%和64.65%.修复区最大净化能力估算结果为加强生态修复区的管理,保障清水还湖水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物循环理论建立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污泥法为主流工艺的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着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缺点,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要示是不完善的。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是按照食物链代谢规律,运有生物循环理论,设计成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3个处理单元。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人良料在第1单元被套氧微生物消化降解成CO2,H2O,NH^ 4,CH^-4等,除CH4作为生物能源可回收利用外,其它物质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在第2单元藻类等多种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植物细胞,并释放氧气,在第1单元和第2单元增殖的细胞和藻类成为水生动物的食料,在第3单元被浮游动物和鱼类捕食,转化成动物蛋白,污水中的有机物在3个单元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中,被多样生物逐级利用,最终转化成植物细胞和动物蛋白,使污水得到净化,达到三级处理水平,不产生二次污 ,是一种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在国外被誉为21世纪的新科技。该污水净化系统,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进行工艺设计,通过生态平衡自我调控,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适有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藻引发水中偶氮染料的光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染料废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各国学者也找到了很多处理水中有机物、治理染料废水的办法,但大多局限于腐殖质、过渡金属离子等非生命物质对染料溶液的光降解,本文研究了鱼腥藻、小球藻对几种偶氮染料的光降解情况,并探讨了影响藻对染料溶液光降解的因素。结果显示,pH=3时,藻能引发水中染料产生明显的光降解,提高藻的浓度,增加光强,均能加快染料的光降解。本文可为利用水体生物资源治理染料废水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附着藻类是水体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维持水体生态功能和水质净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前期研究表明塑料是良好的附着藻类着生基质,不同塑料材质对附着藻类定植影响不同,但有关塑料颜色对附着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还鲜见报道.以不同颜色的聚碳酸酯塑料(PC)为附着基质,通过测定附着藻类的生物量、光合作用活力和群落组成等,探究其对附着藻类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周期内,茶色PC塑料会抑制附着藻类的生长,该组叶绿素a和干重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绿色PC塑料会抑制附着藻类的光合活力,该组的实际光合效率(Yield)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不同颜色PC塑料对附着藻类影响主要在前期定植/发育阶段,后期群落成熟时影响不显著.实验第7 d,透明PC塑料组和绿色PC塑料组附着藻类的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第25 d和第40 d,各实验组的附着藻类的群落结构趋同,无显著差异.实验初期(第7 d),各实验组的优势属为蓝藻门伪鱼腥藻属,中后期(第25 d和40 d)为绿藻门转板藻属.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颜色的PC塑料对附着藻类生长和群落发育的影响,可为利用周丛生物技术开展水污染治理时,挑选合适颜色的附着基质,提供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