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4个水质监测断面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主成分,计算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样本水质分类,根据水质综合评分公式,计算各监测断面各月份水质综合评分,结合分类结果及水质综合评分对各样本水质评价结果为:监测断面黄码大桥的水质最差;另3个监测断面1、3月份的水质最好;而监测断面板闸的水质又好于监测断面五叉河口及大运河桥的水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河流水质模型和河网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河流水质模型组成河流水质模拟,模型参数识别和水环境容量优化分配计算模块:利用河网水质模型组成河网水质模拟、河网水域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水质模型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3.
河流水质系统灰色模型的识别、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根据实测水质资料可以识别出河流水质灰色模型中的最优灰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模拟。灰色模拟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本文概述了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研究意义、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灰参数识别、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模拟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日益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巨大的用水需求给水质监测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发展水质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质,且进一步缓解了水质监测的压力、减少水质监测的工作量,使监测工作日益高效。现今,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不尽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建设水质监测物联网应用框架,有利于扩大监测范围、改善水质监测环境。本文通过揭示发展水质监测技术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构建水质监测技术物联网应用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资源数量严重不足,水体质量差,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水质进行监控。先进的水质现场监测技术是可控制水污染速度的关键,更能保护水资源,所以发展水质现场监测技术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水质现场监测的意义,概括了水质现场监测技术现状,最后对水质现场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水质监测技术发展重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限值的重要依据,是科学的水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区域环境差异明显,亟需建立适合我国水环境特征的水质基准作为水质控制和管理的理论依据。文章对我国水质基准的概况、水质基准方法学、水质基准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质监测是掌握环境水质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掌握水质环境的真实情况,在监测环境水质时,通常需要对采集的水样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将监测得到的数据与环境水质标准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水质状况的结论性意见。因此,掌握水质样品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方法对于提升环境水质监测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泰兴开发区的建设现状和长江水质(以枯水期水质分析为主)的变化状况调查分析,结合对开发区排污现状和长江水质、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分析,得出工业集中区排污影响长江水质的结论,并提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长江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污水的监测得到水质状况的参数,利于水质的治理。随着环境和水污染的加剧,我国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制定水质监测标准和治理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以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为例,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就我国水质监测标准和方法作一赘述。  相似文献   

10.
付江波  李新  周静  周维 《环境工程》2016,34(1):103-107
选取2013—2014年苏州市古城区河道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和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苏州市古城区河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监测断面综合水质达标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苏州市古城区主河道水质在2013年5月份后明显好转,但小河道水质改善较小;在空间上呈现出城北河道水质较城南好,纵向河道水质比横向好的特点。根据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对比发现,层次聚类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法可以有效、准确地对城区河道水质进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的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立足点,从制度完善和创新的角度出发,对现行限期治理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现实障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通过将限期治理权限赋予环保部门,进一步明确限期治理的条件,完善限期治理的程序和形式,规定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承担的义务,以促进限期治理制度功能的发挥,提高环境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工程角度,详细介绍了自然环境试验的内涵和基本工作。 结合自然环境对装备影响的实例、美军环境工程作法等,阐述了自然 环境试验与武器装备发展的关系及在高新技术装备研制中的地位和 在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总结了装备自然环境试 验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的现状等,紧扣其 重点发展方向和对装备环境工程的支撑,提出了对目前国防科技工 业自然环境试验的发展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松花江鱼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江段、扶余至三岔河口江段和嫩江下游鱼类肌肉中5类33种有机污染物的平均含量。其中,可疑致癌物6种,促癌或助癌物3种。鱼类有机污染物的平均含量以扶余至三岔河口江段最高,其次为嫩江下游,而哨口至松花江村江段由于近年来加强了对吉林市区有机污染源的治理,使其污染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甾烷作为溢油指示物的模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模糊聚类分析对溢油指示物甾烷进行了研究,为消除进样误差的影响,以标准化相对峰高为基本数据,推算出了油种及其甾烷的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油种的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可以显示油种间的疏近程度;甾烷的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可以表征溢油指示物各甾烷的贡献率,15个甾烷是模糊聚类分析的主要因子,属较理想的溢油指示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环境费用效益,工程环境系统的费用效益以及工程环境系统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费用效益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拟建工程的工程环境系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建立了工程环境系统的决策函数。文中还论述了采取对策后的工程环境系统的费用效益的分析和比较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工程环境系统决策函数的变化问题。为了对工程的费用效益与不同对策方案的净效益进行比较,本文利用货币单位作为各种费用效益的度量单位。最后,简要介绍了利用上述方法对某一工程项目进行的分析与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已经确立了东营北带沙四下亚段凝析油气藏烃源岩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热演化史、古地温史,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该区沙四下凝析油气藏存在三个成藏期次,分别为沙三~沙二沉积时期的古油藏形成初期、沙一段沉积末期至馆陶组沉积时期的古油藏形成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至今的古油藏裂解及凝析气藏形成期。结合构造发育史建立了沙四下亚段凝析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分析了本区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过程的河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旨在探讨河北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内涵,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首先,在总结生态系统领域有关稳定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稳定性内涵。然后,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一个包括产量形成、投入产出、土壤生态等主导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4个方面2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构建了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雄县为例,运用所建模型进行评价,发现1995~2005年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水平变化较大且呈阶段性发展,1995~1999年呈直线式逐年下降,2000~2005年呈波浪式发展,且投入产出过程对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培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Pb、Cd单一和复合污染对金属Pb、Cd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Cd主要在油白菜的根部富集;Cd和Pb不同添加量与油白菜体内累积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复合污染处理中,油白菜地上部的转运系数BCFCd随外源Pb含量的增大而增加,而根部则相反,即BCFCd随外源Pb含量的增大而降低,说明外源Pb可以促进油白菜对Cd在叶片中的富集,但会抑制Cd在根中的富集;油白菜地上部的BCFPb随外源Cd含量的增大而降低,而根部则相反,即BCFPb随外源Cd含量的增大而增加,说明外源Cd可以促进油白菜对Pb在根中的富集,但会抑制Pb在叶片的富集,Cd对Pb的富集具有双重作用;高含量的Pb(≥500 mg/L)会促进油白菜根部的Cd向地上部转运,而高含量Cd会抑制油白菜根部的Pb向地上部转运,使得更多的Pb滞留在油白菜地下部。  相似文献   

19.
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沿程取样分析的方法,对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不同位置中的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水(气)流方向,陶粒上附着的生物膜与陶粒间的生物絮体的量都是逐渐减少,生物絮体的氧呼吸率也随之下降,但生物膜的氧吸收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沿水(气)流方向,生物膜生物活性是逐渐升高的,而生物絮体生物活性总体逐渐下降。对生物膜的活性细菌数目(ABN)分析表明,在反应器内不同位置,异养菌与自养菌数量是交替变化的。在进水端,异养菌占据绝对优势,其数量是自养菌的近1000倍,随着床层向出水端靠近,异养菌数目减少,自养菌数目增多,在出水端附近,自养菌是异养菌数目的10倍多。  相似文献   

20.
论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分析传统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固有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赋予了可持续性的内涵,并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体系。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基础、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准则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