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镉柱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方法探讨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翟美华《海洋监测规范》中,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为镉柱法。该法是将待测水样中的硝酸盐氮通过镉柱定量地还原为亚硝酸盐氮,然后按重氮-偶氮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的总量,扣除原有的亚硝酸盐氮,即得硝酸盐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正> 水中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有酚二磺酸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戴氏合金还原—纳氏试剂比色法、硝酸根电极法等。还有用还原剂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再用偶氮比色法测定的方法。后者常用的还原剂有锌粉、肼、镉铜合金及镉汞齐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镉铜合金和镉汞齐。镉铜合金制  相似文献   

3.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分布对于理解氮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现场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分析方法及其检测范围、检测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提出了一种快速、灵敏且精确的流动注射方法,用以测定天然水中的硝酸盐。在镀铜镉柱中,硝酸盐首先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3—氨基—1.5萘二磺酸反应,生成偶氮酸。此酸在碱性介质中,生成荧光性盐。注射速度约为30ml/小时,2×10~(-5)μ硝酸盐注射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检出限(S/N=3)为1×10~(-3)μ硝酸盐。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比火焰法要高3-4个数量级,是痕量元素分析的有效方法。但是用于直接测定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首先要解决海水基体干扰的问题。海水的含盐量为2.5%-3.5%,此浓度产生的背景吸收是很高的。人们使用过多种基体改进剂来消除海水基体的干扰[1],其中最常用的改进剂是硝酸铵,它的作用是使海水中大量的NaCl基体生成易挥发的NaNO3和NH4Cl在原子化前驱除。这方面的工作已有一些报道[2·3·4]其中[2]讨论了NH4NO3消除干扰的作用,并报导了在加入NH4NO3后测定Cu。文献[3]发现加入NH4NO3测定铁、锰是不成功的,但可以测Zn。根据文献[4]报道在加入15%NH4NO3之后直接测定海水中的铅,海水需以1:1稀释。上述各报导只限于测定海水中的Cu、Pb、Zn。而且海水往往需要事先进行稀释,其原因可能是仪器扣除背景的能力不足。 本文以15%(w/v)NH4NO3作为基体改进剂,可以在同一样品中直接测定C、Pb、Cd  相似文献   

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铜镉的吸附特性与离子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投菌量、金属浓度和戊二醛浓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吸附水体中Cu2+和Cd2+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生物吸附、NO3-去除与菌体离子释放的关联,从离子吸附、交换、转化与释放的角度探讨了重金属生物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Cu2+和Cd2+吸附性能良好,0.2 g·L-1干重菌体处理浓度为0.05 mmol·L-1的Cu(NO3)2和Cd(NO3)2溶液120 min后,Cu2+和Cd2+的吸附率分别达96.3%和83.9%.菌体对Cu(NO3)2和Cd(NO3)2溶液的吸附过程存在Cu2+和Cd2+的表面吸附与胞内运输、NO3-胞内积累、NO3-还原为NO2-等行为,而且Cu2+和Cd2+的胞内运输、NO3-积累和还原需要消耗能量,并会促进Cl-、PO43-、SO42-、Na+、NH4+、K+和Ca2+等离子的释放.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体酰胺基、羟基与羧基均参与了Cu2+和Cd2+的吸附.X-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吸附后Cu2+和Cd2+的价态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Maimo  J 张英香 《环境工程》1992,10(6):58-61
本文介绍能同时测定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自动流动注射分析(FIA)系统。其方法是依据亚硝酸盐与偶氮染料的反应。样品分成两股液流:(1)一股用氮试剂直接处理,送入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流通池,得出正吸收光度值,直接测定样品中的亚硝酸盐;(2)另一股经过镉还原微型柱,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用偶氮染料试剂处理后的混合溶液送入同一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参比池,得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吸光度总和的负峰值。根据二值的不同,计算原样品中硝酸盐含量。将配备RS232C接口的数字电位计与分光光度计寄存器输出端相联接,使本方法实现自动化。电位计用作Amstrad128微机的数据采集接口。编制出专用程序,可以进行(1)连续试验数据的储存;(2)数据处理以计算校准曲线,并自动报告样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环境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分析方法种类很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荧光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其中以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法居多。这里就这些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1.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大多基于重氮化反应和亚硝化反应。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测定环境样品中微量亚硝酸盐的最常用的方法。罗军等利用在一定的PH条件下,NO:一与磺胺发生重氯化,与N-(1一素基)一乙二胺假合,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产物,于543urn处测定其吸光度。这是…  相似文献   

9.
共沉淀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5种重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有机共沉淀剂DDTC钠盐(铜试剂)。La^3+作载体离子富集和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监测井水中Cu,Ni,Zn,Pb和Cd,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较高、结果准确,回收率满足微量元素测定要求,适用于达标排放水,监测井水中常见污染指标元素Cu,Ni,Zn,Pb和Cd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取得较好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并与镉柱还原法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凯氏总氮法广泛用于水中总氮的测定,该法不仅操作烦琐、冗长费时,而且耗电多、试剂用量大。Koroleff提出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总氮。其原理是:水样中的无机和有机氮化合物,在高温加压下经碱性过硫酸钾氧化后,均被转化成硝酸盐,然后用镉还原法将其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行测定。由于此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等优点,因而引起许多人的重视。在前人的工作中,对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成的硝酸盐通常采用镉还原法或硝酸根电极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其中镉还原法操作比较复杂,硝酸根电极法的灵敏度较低。紫外分光光度法虽兼有简便、灵敏度较高等优点,但氧化后的水样需过滤后方能测定,并需用校正法消除Cr的干扰。其手续仍较麻烦。  相似文献   

12.
酸雨中SO42-、NO3-、Ca2+、NH4+对红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浸泡污染红壤和黄红壤,研究模拟酸雨中阴离子、阳离子浓度对土壤中重金属解吸行为和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土壤酸化,重金属活性增强.增加模拟酸雨中SO42-、NO3-或Ca2+、NH4+浓度对Cd、Zn解吸行为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但对Cu影响不明显.增加模拟酸雨中SO42-、NO3-浓度,红壤和黄红壤交换态Cd、Zn百分率明显降低,交换态Cr百分率明显增加,交换态Cu百分率稍有提高,交换态Pb百分率变化不明显;增加模拟酸雨中Ca2+、NH4+浓度,红壤和黄红壤交换态Cd、Cu、Zn百分率明显降低,交换态Cr和活性形态Pb明显增加,但Cu的化学形态分布主要受模拟酸雨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者海铅锌中和渣和水淬渣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重金属(As、Pb、Cu、Zn、Cd、Cr)的含量,采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和风险评价编码法对该铅锌渣中重金属的超标水平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参考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中和渣中的Cd、Zn、Cu超标倍数分别为215、20.6和4.65,水淬渣中的Cd、Zn、As超标倍数分别为11.51、8.62和3.075,中和渣中Cd、Zn、Cu和水淬渣中Cd、Zn污染程度较严重,水淬渣中的As也存在轻度污染性,对生态环境存在威胁。(2)中和渣中Pb、Zn及Cr的主要形态为可还原态,Cd和Cu的主要赋存形态为弱酸提取态,As的残渣态所占比例最大;水淬渣中的Pb、Cd、Cr、As主要赋存于残渣态,Cu和Zn的主要形态分别为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中和渣中Cd和Zn分别处于很高和高生态风险等级,水淬渣中Cd处于偏高生态风险,其他几种重金属则表现为低生态风险。铅锌渣RI值介于183.81~5357.58,为中等-严重生态风险,Cd的风险贡献率最高。(4)风险评价编码法研究表明,中和渣中Cd和Cu分别处于极高和高风险级、Cr和As处于中等风险级;水淬渣中Cd、Zn、As均处于中等风险级,其他重金属处于低风险级,并且中和渣和水淬渣的RAC值顺序为CdCuCrAsZnPb和ZnAsCdCrCuPb。  相似文献   

14.
镉对河南华溪蟹肝胰腺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明镉对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毒性机理,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2+)对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肝胰腺组织线粒体抗超氧阴离子(O2.-)能力、抑制羟自由基(.OH)产生能力、过氧化氢(H2O2)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NOS)活力的影响.具体实验设置5个Cd2+浓度组(7.25、14.50、29.00、58.00和116.00mg.L-1),分别在24、48、72和96h时对自由基代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d2+对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和浓度效应关系.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O2.-能力、抑制.OH产生能力逐渐降低,但H2O2含量逐渐增高,NO含量和NOS活力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和处理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因此,线粒体中抗O2.-和抑制.OH产生能力、H2O2和NO含量及NOS活力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水生生物毒性效应指示物.  相似文献   

15.
文提出了用干灰化法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发中Pb、Cd、Ni、Cr、Co、Mn、Sr、Cu、Zn、Ca、Mg、K、Na和Fe等十四种元素的方法,着重对发样干灰化过程中灰化温度、时间与元素的损失及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镉柱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硝酸盐的含量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硝酸盐的测定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硝酸盐本身的特征,如最常用的酚二磺酸法以及马钱子碱比色法、紫外法、气相色谱法及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测定;第二类是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或氨后,测定生成的亚硝酸盐量或氨量。测定涉及还原剂的选择,氧化还原体系的变化、还原效率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目前,在这后一类中,主  相似文献   

17.
应用红外方法探讨耐镉菌株高积累Cd2+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爱民  黄为一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1):1502-1506
从安徽某冶炼厂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耐高浓度镉的菌株(J5),经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耐受40 mmol·L-1 CdSO4,在固体培养基上耐受75mmol·L-1 CdSO4.培养基中Cd2+、Zn2+、Pb2+、Cu2+浓度分别为100 mg·L-1和Mn2+浓度为275mg·L-1时,菌株生长正常.在重金属Cu2+、Pb2+、Zn2+、Mn2+存在时,采用红外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菌株对Cd2+的积累,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2+溶液中菌株细胞对Cd2+的积累,主要靠细胞壁上-NH2与Cd2+配位结合;在高浓度Cd2+溶液中,细胞壁上-NH2、-OH、-COOH、-PO43-、-M-O(O-M-O)基团吸附Cd2+的能力显著.Mn2+可以增加细胞壁上有效官能团活性,提高Cd2+积累率;但当有Zn2+、Pb2+、Cu2+重金属离子共存时,即使有Mn2+存在,菌体对Cd2+吸附积累能力未见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焦作市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中站区四个地区48个样品中Cr、Cu、Pb、Zn、Cd5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厦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尚未受Cr污染,Cu和Cd污染程度较轻,Pb和Zn的污染较严重,并进行了污染源分析,提出建议反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石市典型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石市阳新县某大型农场作为研究区,于2012年2月采集8个代表性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各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Co)的总量及BCR连续提取法提取土壤中重金属的弱酸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结果显示,Cu、Pb、Zn、Cd、Mn和Co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2.10、141.29、335.53、2.18、2 606.58和128.27 mg/kg,其中Cd超过了土壤环境三级标准限值,Mn具有最强的变异系数,受到外来污染因素的影响最大。通过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表明,6种重金属累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oCuPbZnMn,且Cd、Mn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同时由形态分析可知,Cu、Pb、Cd、Zn、Mn和Co的化学形态分布均以残渣态为主,说明该农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比较稳定,不易迁移转化,对生物的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水葫芦对Zn2+、Cd2+和Fe3+的去除速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静态水培实验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发现水葫芦对个别重金属离子累积去除率头两天为Zn≈Cd>Fe,以后为Fe>Zn>Cd;5天中,Cd2 在水葫芦老黄茎叶中的积累量增长了130 0倍;在混合离子培养液中,Zn2 的去除速率明显下降,而Cd2 和Fe3 变化不明显。表明水葫芦在治理含镉废水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