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对受污染环境修复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90年代后国外利用表面活性剂对受有机物污染有地下水和土壤进行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对憎水性有机物污染物增溶作用的规律,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的原理,以及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对污染物降解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S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高于90%。同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蒂件为:气体流量为0.3m^3/h、活性污泥浓度为6948mg/L。初步探计了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且生物降解对其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LAS&NIS)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是产量和消耗量都相当大的两类表面活性剂。文章从生物降解性、毒性及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累积性3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环境安全性,认为表面活性剂对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LAS对动植物有毒害,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有累积(尽管易降解),应引起重视;NIS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PEO)的降解产物毒性高、降解速度慢,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从泄漏柴油污染的加油站土壤中筛选出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1株红球菌,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的毒性,并探讨了单一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茵株降解柴油污染物的影响.主要结论:①高浓度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TX-100,都会对红球菌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和毒害作用,3种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W-80>TX-100>SDS;②单一的表面活性剂SDS,TX-100和TW-80,都能有效提高红球菌对柴油的降解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强化红球菌降解柴油的能力最强,其次为TX-1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能力最弱;③阴离子和非离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X-100,SDS-TW-80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能有效提高菌株的降解率,按SDS质量浓度为50 mg/L,TX-100质量浓度为10 mg/L,TW-80质量浓度为10 mg/L比例形成的阴离子和非离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X-100和SDS-TW-80对红球菌降解柴油效果最佳,降解率分别达到52.4%和54.3%.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光催化法对不同电荷类型表面活性剂的降解性能,在紫外光照射下,用TiO2光催化剂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甜菜碱(BS18)进行降解试验.同时,探讨了TiO2光催化剂加入量、表面活性剂初始质量浓度及初始pH对光降解的影响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的降解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3种表面活性剂降解速率快慢顺序为:BS18CTABSDS.SDS和BS18的最佳TiO2催化剂用量为1 g.L-1,而CTAB的最优用量为2g.L-1;CTAB和BS18的光降解速率随着活性剂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小,SDS的降解速率则随活性剂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CTAB和BS18在偏碱性条件下降解最快,而SDS在弱酸条件下具有最大的动力学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6.
单一及复合表面活性剂对菌株降解柴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一表面活性剂SDS、TW80和鼠李糖脂对菌株SD10降解柴油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比例配制的复合表面活性剂SDS—TW80以及SDS-鼠李糖脂的CMC值变化,及对菌株SD10降解柴油的影响。实验主要结论如下:(1)SDS、TW80和鼠李糖脂,都能提高菌株SD10对柴油的降解率,鼠李糖脂能力最强,其次为TW80,SDS能力最弱。SDS和TW80浓度过高,会抑制菌株生长及活性,导致降解率下降,不过这种抑制或毒害作用可能是短时间的,超过一定时间后,菌株SD10活性又能恢复;(2)TW80或鼠李糖脂,与SDS复配,都能显著降低复合体系的CMC值,且SDS-鼠李糖脂复合体系的CMC值更低;(3)复合表面活性剂SDS—TW80以及SDS-鼠李糖脂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性能更强,能有效提高菌株对柴油的降解率,特别是鼠李糖脂和SDS配制复合表面活性剂效果更佳。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也将为表面活性剂增溶促降解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LAS & NIS)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是产量和消耗量都相当大的两类表面活性剂.文章从生物降解性、毒性及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累积性3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环境安全性,认为表面活性剂对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LAS对动植物有毒害,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有累积(尽管易降解),应引起重视;NIS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PEO)的降解产物毒性高、降解速度慢,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最佳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生物修复的最佳降解生态条件。结果表明 :微生物的数量是影响石油降解效率的重要因素 ;石油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石油的降解效率并没有影响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最佳生态条件为营养物质C∶N =60 ,电子受体H2 O2 的累计加入量为 1 2mg/ g ,含水量为 50 % ,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因素的主次关系排列为含水量、表面活性剂、营养物质和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9.
可见光均相氧化法降解吖啶橙染料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种难降解的染料吖啶橙 (AO)在可见光照射下的 photo-Fenton降解实验结果表明 ,在三价铁离子和双氧水存在下吖啶橙可以被降解 ,且可见光可以极大地加快降解的速度 .另外 ,还对降解过程中的 pH、Fe2+以及草酸盐和表面活性剂对降解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发现草酸盐的加入降低了降解速度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DBS)提高了降解的速度 .  相似文献   

10.
UV/H2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V/H2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含表面活性剂废水,考察了反应时间、体系pH值、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H2O2投加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降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4、H2O2投加量为1mL/L,反应时间为20min时,表面活性剂DBS的去除率为96%,AOS的去除率为93%,且UV/H2O2体系中,表面活性剂DBS和AOS的降解反应均符合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炼油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泡沫的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产生的泡沫会影响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出水水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炼油废水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化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对照,废水中存在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试验研究证明,炼油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存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活性污泥中存在诺卡氏放...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洗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配置的PCBs污染土壤,以曲拉通X-100、吐温-80、SDS、SDBS 4种表面活性剂进行洗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一表面活性剂,SDS对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洗脱效果最好;采用1:20的固液比,进行2~3次洗脱,洗脱率可达50%以上;洗脱时间对洗脱效果影响不大;SDS—吐温-80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多氯联苯有协同增溶作用,且在土壤上的吸附损失较小,SDS和吐温-80的最佳质量比为5:5,在此条件下,浓度为7 000 mg/L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进行3次洗脱,洗脱率可高达97.89%。  相似文献   

13.
开关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主要应用于处理土壤及地下水系统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是目前其应用研究的热点. 本文详细阐述了开关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污染的可逆增效机理,增效机理基于开关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态的改变;汇总了常用于土壤及地下水PAHs污染修复的三类开关型表面活性剂,通过比较光开关型、CO2/N2开关型和氧化还原开关型在开关前后的表面活性理化指标来解释其微观调控特征,认为微观调控基于其响应基团发生化学反应;重点总结了这三类开关表面活性剂在改变表面张力的可逆性与对PAHs增溶的可逆性上具备的优缺点;阐述了开关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并重点关注温度、pH、无机离子和土壤矿物对其的影响. 今后需通过一定规模的野外场地试验,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动态耦合对开关表面活性剂增溶PAHs的影响机制,厘清在环境因素动态耦合下不同调控方式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筛选适合不同环境的开关表面活性剂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种非高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吸附过程很快.表面活性剂浓度接近或大于临界胶团浓度后,吸附等温线为线性.温度升高会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盐度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影响不显著,但可略微增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实验结果对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微乳液和混合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ween系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增溶试剂,增溶吸收难溶有机物甲苯。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增溶效果显著,甲苯的表观溶解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呈线性关系,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增溶曲线在CMC处出现折点;微乳液较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挥发性有机物甲苯的增溶能力更强,增溶比更大;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能力,其规律为:正丁胺正丁醇正丁酸;温度对微乳液及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作用有很大的影响,且低温条件更有利于增溶吸收挥发性有机物甲苯。非离子型微乳液是一种良好的增效试剂,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erience andresults of programs designed tooperationalize the technology transferprovis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These programs share a common goal ofdemonstrating modalities for developedcountry parties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under the UNFCCC to supporttechnology transfer to developing countryparties that facilitates theirparticipation in global efforts to combatclimate changes. Several related U.S.bilateral programs and programs supportedby the Climate Technology Initiative, amultilateral effort on behalf of a numberof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are included in thisreview. The discussion highlights a numberof common elements of the approaches ofmany of these programs as well as somedifferences. It presents case studies thatfocus on methods and results in China,Mexico, and Southern Africa, and cataloguesand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and results that these programs haveachieved. It concludes by assessing theimplications of this experience for the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it moves forwardwith the climate change technology transfer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7.
钻井废液对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钻井废液(泥浆)是一种多相稳定胶态悬浮体系,含有多种无机盐、有机处理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其中所含油类、盐类、钻井液添加剂以及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水体,影响动植物生长,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8.
Global warming mitigation calculationsrequire consistent procedures for handlingtime in order to compare `permanent' gainsfrom energy-sector mitigation options with`impermanent' gains from many forest-sectoroptions. A critical part of carbonaccounting methodologies such as thosebased on `ton-years' (the product of thenumber of tons of carbon times the numberof years that each ton is held out of theatmosphere) is definition of a timehorizon, or the time period over whichcarbon impacts and benefits are considered. Here a case is made for using a timehorizon of 100 years. This choice avoidsdistortions created by much longer timehorizons that would lead to decisionsinconsistent with societal behavior inother spheres; it also avoids a rapidincrease in the implied value of time ifhorizons shorter than 100 years are used.Selection of a time horizon affectsdecisions on financial mechanisms andcarbon credit. Simple adaptations canallow a time horizon to be specified andused to calculate mitigation benefits andat the same time reserve a given percentageof weight in decision making forgenerations beyond the end of the timehorizon. The choice of a time horizon willheavily influence whether mitigationoptions such as avoided deforestation areconsidered viable.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含表面活性剂和含有表面活性剂两种条件下,研究了土壤颗粒对纳米TiO2(nTiO2)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颗粒降低了nTiO2在水相中的悬浮稳定性.当体系中不含表面活性剂时,nTiO2在土壤大颗粒上的沉积是导致nTiO2脱稳沉淀的主要原因.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土壤颗粒降低nTiO2悬浮稳定性的作用变得更加明显了.一方面,表面活性剂加速了土壤颗粒本身的沉降从而增强了nTiO2在其中的沉降,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强烈吸附促进了表面活性剂-nTiO2在土壤上的沉积.扫描电镜显示,nTiO2不仅吸附在土壤大颗粒上,还会吸附在土壤小颗粒表面.3种表面活性剂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悬浮的nTiO2与土壤颗粒共沉淀现象最明显.除了土壤对CTAB的吸附作用之外,XDLVO/DLVO能量计算显示CTAB体系中土壤颗粒与nTiO2之间存在显著第二极小值,表明nTiO2能够在第二极小值位置与土壤颗粒结合,从而与土壤颗粒一起快速沉淀.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几种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单一或混合条件下对多环芳烃(PAHs)萘和菲的增溶作用,并分析了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增溶PAHs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萘的增溶效果均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增溶能力大小顺序为:Tween 80 >TX-100> Tween 20> SDS>SDBS.将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对萘和菲的增溶作用大于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小于单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且增溶效果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低浓度(0.03 mol/L)的NaCl和Na2SO4可大幅度促进表面活性剂对萘和菲的增溶效果,但随着无机盐浓度的提高,对增溶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