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赤潮应急工作中,没有充分重视应急监测分级的重要性,赤潮不论发生规模大小、损害程度轻重,均采取单一的监测方式和监测内容,监测方案也基本是临时制定,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为此,本文以大连市所辖海域为例,以国家、省、市各级赤潮应急预案中赤潮灾害分级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赤潮灾变等级和灾度等级的分级规律,并结合大连市所辖海域属地化特征和赤潮发生历史情况,筛选出合适的判别指标,确定指标分级标准值,从而构建相应的赤潮灾害应急监测等级判别指标体系,对大连市所辖海域发生赤潮后所开展的应急监测工作进行等级判别,旨在能够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赤潮采取更为具体、适用的应急监测工作,避免灾害调查数据资料的不足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相似文献   

2.
自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作为主办奥运单项赛事的伙伴城市,青岛市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宗旨,围绕迎办2008年青岛绿色奥帆赛和治污减排为中心,突出绿色奥运理念,按照"有特色、高水平"的总体要求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制定并实施了<青岛奥运行动规划>、<青岛奥运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10个专项绿色奥运规划与实施文件,针对环境保护、海域保洁、城市设施等重点领域推进了26项城市奥运绿色行动计划,有序而深化地开展了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迎办工作,兑现了绿色奥运承诺,保障奥帆赛的环境安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面貌和质量,"铸就"起绿色奥帆赛平台.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收集了1972~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9°25'~32°00'N、124°00'E以西)所记载的赤潮事件,基于GIS软件平台,系统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绘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分布图.分析表明:①近40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多达174次,暴发面积〉1 000 km2的有25次.赤潮发生核心区集中在...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福建北部海域的东海原甲藻赤潮应急跟踪监测资料及赤潮发生海域的生态浮标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最适水温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8.2~25.2℃、29.7~32.2‰;赤潮发生前期大气压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赤潮持续期间风速较小,偏南风为主;在富营养化和贫营养化的海域都有发生该藻种的赤潮,特别是存在磷限制赤潮海域.赤潮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硅藻与甲藻之间的演替,赤潮发生期间时常伴有高密度的有毒甲藻.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前夕浒苔灾害暴发与青岛市应急行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青岛突发历史罕见的浒苔灾害,严重威胁到奥帆赛的举办.本文全面回顾了青岛市在应对这场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并运用现代应急管理理论,对其整个事件进行客观评述,总结了青岛市在信息公开、决策指挥、应急准备、科技支撑、综合治理、善后处置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应急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查找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监测浒苔灾害的微波遥感数据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奥帆赛举办地青岛海域出现了大面积的浒苔自然灾害,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浒苔能够达到快速准确的效果.本文使用RADARSAT-1、ENVISAT-ASAR、ALOS-PALSAR三种星载雷达传感器的数据,首先进行了影像预处理,并且针对浒苔的影像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值的影像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的对监测浒苔灾害的星...  相似文献   

7.
有效选择重点监控区并对其进行长期监测是赤潮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本文研究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历史记录,分析不同区域赤潮发生频次、规模、危害程度及原因种毒性,提取赤潮发生的综合信息,评价区域赤潮的严重程度;同时分析近岸海域的营养盐状况及水体的扩散能力,评价水体的富营养程度;利用GIS手段,判断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易发程度,即识别赤潮高发区、赤潮易发区及潜在赤潮发生区。再结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有效划定了赤潮重点监控区,赤潮防控区及赤潮预警区。进一步结合现场大面调查数据对重点监控区进行分级,提高了赤潮的有效监控和预警。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及防控思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北部湾赤潮呈发生频次在增加、持续时间在变长、有害赤潮种类在增加、规模和范围在扩大、赤潮影响和危害在加大的演变趋势。文章通过分析赤潮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北部湾赤潮防控的思路:一是加强北部湾入海流域及沿海地区污染防治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二是加强赤潮预警监控体系建设;三是加强赤潮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赤潮科学研究能力;四是相关部门加大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和赤潮问题的关注,多方面防范赤潮危害。  相似文献   

9.
锦州湾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辽东湾海域近年来多次发生大面积赤潮,严重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文章从赤潮生物生态和营养盐的关系并结合锦州湾多年来海水水质调查监测结果,分析与探讨影响赤潮的重要产生因素,说明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由单一的工业污染转化为生活污染、农业和养殖业污染。论述了污染防治应相应转向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深圳大鹏湾海域自1980至2018年的赤潮发生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1991-2018年间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氮、磷及可溶性硅的年际变化和月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域赤潮次数分布、赤潮生物演变均与营养盐变化直接相关,2000年以后,氮、磷降低是赤潮减少的主要原因;大鹏湾海域春季赤潮频发也与该季节营养盐较高有关;且硅藻几乎从大鹏湾海域赤潮生物中消失,无机氮、磷酸盐及可溶性硅的降低是导致海域赤潮生物演变的主要原因,甲藻由于可以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采用各种应对机制,故而成为海域占主导地位的赤潮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探讨影响赤潮的物理因子及其预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多年对广东沿海港湾赤潮发生机理的探讨 ,归纳出引发赤潮的主要物理因子 ,并深入研究潮汐变化与赤潮形成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沿海一些半封闭的海湾 ,在月赤纬偏小期间发生大潮易引发赤潮。大亚湾澳头水域 4~ 5月份大潮后多呈现不正规全日潮 ,易出现赤潮生物高峰期 ,较明显的赤潮从发生至消退的全过程往往跨越一个潮水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 ,作者提出利用潮汐变化规律对大亚湾澳头水域 2 0 0 1年 5月份可能出现的赤潮初始阶段作尝试性预测 ,并在赤潮初始阶段通过对水域的浮游生物优势种和当地天气的变化趋势加强观测、研究 ,希望能对赤潮暴发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8年至2013年青岛附近及山东半岛东部沿海绿潮灾害现场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绿潮灾害发生特点。结果表明:自2007年以来,山东半岛东部沿海每年夏季均发生绿潮,绿潮灾害的发生时间为5~8月,严重时段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绿潮灾害的原因种为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形成绿潮灾害的浒苔来源于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的输送,为外来型绿潮;山东半岛东部中段沿岸,尤其是青岛附近海域为绿潮重灾区。  相似文献   

13.
渤海是我国赤潮重灾区,近年来赤潮灾害频发且呈加剧趋势。有效监测渤海赤潮的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比较分析了叶绿素浓度异常法、赤潮指数、波段比值法、红波段差值法、Karenia brevis指数等5种方法对渤海赤潮遥感监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能有效监测到天津滨海旅游区附近海域的赤潮,不仅提取的范围与赤潮发生的最大面积相符,而且空间分布也一致。然而,由5种方法提取的秦皇岛附近海域的赤潮信息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由叶绿素浓度异常法和波段比值法对赤潮信息的提取结果相对较为合理。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赤潮监测,均需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或ERGB(enhanced red-green-blue)影像等资料对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发生的赤潮的监测结果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赤潮监控工作的成效以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系统资料论述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概况,并且较全面阐述了2002年以后赤潮的特点。即: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呈上升势头,且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赤潮发生重点时段为每年的5~6月;赤潮发生重点区域为浙江近海、渤海和珠江口海域;有毒、有害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赤潮主要优势种类为:具齿原甲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和球形棕囊藻。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赤潮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翟伟康  许自舟  张健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2):243-246,251
对河北省近岸海域1989~2014年间发生的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省赤潮灾害发生的频次及累计面积呈现上升趋势;每年的5~10月是赤潮灾害的发生期,其中5~6月是赤潮频发期;秦皇岛市、黄骅市附近海域是河北省赤潮灾害的多发海域,也是深受赤潮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海域;甲藻门引发赤潮灾害的比例较大,尤其夜光藻引发的赤潮灾害的次数最多;有毒赤潮生物种较多,达12种;新的赤潮生物种抑食金球藻引发的赤潮灾害扩散快,影响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加强海水养殖业的科学管理,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加大对抑食金球藻引发赤潮的机理、快速检测与识别方法的研究,减少或避免赤潮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海域生态环境特征与赤潮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述秦皇岛海域自然环境特征与营养盐分布及赤潮生物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生态特征指标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状态给予评价。调查表明,该海域自70 年代末以来共发现32种赤潮生物。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赤湾一次双相赤潮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2年6月4日至13日在珠江口赤湾至桂山岛一带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赤潮生物与各水化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赤潮为无纹环沟藻(Gyrodimium instriat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引起的双相赤潮。赤潮期间,两种赤潮生物与pH值和溶解氧的相关性不明显;无纹环沟藻个体数量与活性硅酸盐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和无机氮含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中肋骨条藻个体数量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成明显负相关关系而与活性硅酸盐、无机氮含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富营养化是形成本次赤潮的基础,而主要赤潮生物(无纹环沟藻和中肋骨条藻)的交互演替,则与其相互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夏季浙江海域赤潮生物群落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006年夏季浙江海域(120°~128°E,26°~30°N)91个站位赤潮生物物种组成及群落分布,共检出赤潮生物4门30属69种,其中角毛藻属和原多甲藻属种类数占优势.赤潮生物种类数及数量分布由近岸向外海递减且有随水深增加而减少的趋势,高值区为舟山群岛和南麂列岛海域.舟山群岛海域夏季赤潮生物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是新的引发赤潮的潜在藻种;南麂列岛海域夏季赤潮生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与往年调查结果相符.舟山群岛和南麂列岛海域仍然是浙江海域赤潮发生敏感区.  相似文献   

19.
近海赤潮发生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近20a来的有关资料,综述了近海赤潮发生与气象,水文,化学及生物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潮发生与气象,水文,化学及生物条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目前这些关系的研究多数只停留在定性分析上,而定量和半定量的研究则很少,有关环境条件对赤潮发生机理的影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