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所写滤筒采样后称重的规定:即烘干一小时取出称重.多次反复操作,直到恒重为止。这种操作一般需要多次重复,时间很长。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对比实验发现:通过改变首次烘干时间,可以减少操作次数,缩短达到恒重的时间。对于滤筒的质量控制,在各个环节进行了阐述。对于以前有人提出,滤筒烘干后的冷却时间对滤筒重量有影响,经实验有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2.
工业锅炉的烟尘测试方法手段复杂,工作量大。日本在简化烟尘测试方法上作了不少研究,主要一是在现行标准抽气过滤称重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二是研制各种自动监测装置,本文就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 引言 硅酸盐岩石和矿物中总水量快速分析的标准方法有三个步骤:(1)样品与钨酸钠置于一个倾斜的试管中熔融;(2)将已预先称重过的滤纸插入试管的顶端捕集被释放的水;(3)随即称重滤纸以测定捕集水的量。这一技术的主要前提是用滤纸捕集被释放的水(不是从试管端塞子的洞中逸出,因这种逸出需要增大气压)。Shapiro和Brannock(1956)建议,为了加速水的冷凝和捕集,试管外壁用湿纸包裹以冷却试管的顶端。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湖库沉积物一般用超声波进行理性的沉积物厚度测定.设备比较复杂,误差比较大,没有得到普遍采用.本文将提出一种测定湖库沉积物的新方法. 本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一定深度、已知截口面积的容器置于湖库底的采样点上,让其承接沉积下来的沉积物.采样一定时间后,将沉积下来的沉积物取出,烘干至恒重称重,求得湖库的沉积物量.  相似文献   

5.
干粉灭火器是用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喷射的灭火器材,具有高效低毒,绝缘性好,对金属无腐蚀作用,灭火后不留痕迹等特点,是目前火灾事故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灭火器材。那么,如何对干粉灭火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一、干粉灭火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并取用方便的地方,环境温度在-5℃—45℃为好。应避开高温、潮湿和有腐蚀严重的场合,可防止干粉灭火剂结块、分解。二、每半年检查一次干粉是否结块,储气瓶内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泄漏。检查二氧化碳储气瓶,应将储气瓶拆下称重,称出的重量与储气瓶上钢印所标的数值是否…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菜籽饼和脱毒工艺中冷凝液中的丙烯腈(菜籽饼粕中疏代葡萄糖甙的水解产物之一),结果令人满意.一、实验部分1.主要仪器和试剂(1)SP8-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英国产)(2)丙烯腈标准贮备液;吸取丙烯腈纯品0.5mL置于盛有25~50mL蒸馏水的100mL容量瓶中(已称重),再次称重,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由两次称量差计算其浓度,使用时将贮备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相似文献   

7.
以浦东新区为例,分析不同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利用称重技术建立居住区“干湿”分类源头计量系统示范工程,并对计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张丹  吴良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0):2572-2582
食品浪费监测和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本文依据《反食品浪费法》的原则和要求,从科学性和实用性出发,探索提出“图像法”以推动食品浪费监测、调查、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以北京典型食堂食品浪费情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图像法开展实证研究,并利用称重法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基于图像法所获得的北京典型食堂人均食品浪费指数为0.64,比称重法所得结果低了0.02;基于图像法所获得的人均食品浪费量为58.62 g/(人·餐),比称重法所得结果高出了4.28%;两种方法所得的人均食品浪费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r =0.76,p<0.01),且有很好的一致性(CCC=0.757,p<0.01),表明图像法可以有效评估典型食堂的食品浪费程度;利用图像法开展食品浪费监测和调查时,结合餐厨垃圾量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本文探索了一个科学、便捷的食品浪费监测和调查方法,以期为《反食品浪费法》的全面推进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许多颗粒物测量工作使用基于滤膜采样的重量分析法,滤膜称重过程的质量保障至关重要.本文搭建了一套具有恒湿能力的滤膜平衡称重箱(1.2 m×0.6 m×0.8 m)并自制流量控制系统用于平衡和称量滤膜.通过测试空白滤膜和负载大气颗粒物的滤膜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质量变化确定了30%~40%的平衡相对湿度并选用饱和氯化镁溶液控制称重箱内的相对湿度.用20 L·min~(-1)的干燥气通过装有饱和氯化镁溶液的恒湿箱,再将平衡后的气体通入平衡称重箱使其相对湿度达到稳定,随后用5 L·min~(-1)的流量维持.通过一个月的测试表明,系统在称重箱外相对湿度变化较大时,仍可维持称重箱内相对湿度在30.1%~34.0%之间.使用该恒湿系统称量60张滤膜,恒湿3次后称量的偏差均值不超过±0.02mg.相比于其他恒湿系统,这套系统具有简单、稳定、易于维护和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目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中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检测原理和性能,着重介绍了国产"DJ3-1型大气颗粒物浓度自动分析仪"在PM10和PM2.5同步采样、自动换膜和自动称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COD水样保存过程中衰减情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COD地表水水样与废水水样在保存过程中随时间的衰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COD水样的衰减量与时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置信区间估计显示,COD地表水水样保存不宜超过5天,浓度较高的废水水样不宜超过4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微细粉尘的除尘效果,将聚丙烯酰胺(PAM)与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等进行复配,并分别测定了粉尘的沉降时间、溶液表面张力及其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AOT与PAM复配后,形成了新的物质,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和粉尘沉降时间,从而提高微尘湿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铬酸钾回流法测定COD消解时间长,分析费用高等不足,研究了COD消解装置在测定印染废水CODcr中的应用,通过对消解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的选择,确定了COE消解装置测定絮凝处理前后印染废水CODcr的最佳条件,并且测定结果与回流法一致,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费用低,消解时间短及精密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流体动力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的一些性质,认为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大,氧的体积传递系数、气含率增加,混合时间与循环时间则减小。而随着载体的加入量增大,气含率、氧传递系数、循环时间和混合时间均有减小的趋势。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载体投加量为6%,相应的进气量控制在0.75-1Nm^3/h之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烘干称重法,对临河与盐池两地沙层含水量进行研究,以求为两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沙地防风固沙和当地农牧业的发展等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临河和盐池两地的沙地平均含水量都在3%左右,并且两地沙层在深度0.5 m以下都有含水量大于5%的重力水,经过消耗还存在向下运移的水分。这表明研究地区沙层水分为正平衡,沙层中的水分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两地适于营造耐旱、需水少的防风固沙灌木林。  相似文献   

16.
挥发酚测定过程中4—氨基安替比林的新型配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定浓度的聚乙烯醇代替蒸馏水作溶剂配制4—氨基安替比林,可增加其稳定性,不仅延长试剂的保存时间,而且延长了显色的时间,经试验表明新法与原法没有显著性差异,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含裂隙介质地下水污染物输运与生物降解非线性方程组数值求解方法。用三次迎风插值方法计算裂隙介质中常见的场变量陡变化问题,用劈裂算子法,解决了方程中对流扩散过程与生化过程非线性耦合,并对快速生化反应项,利用对流项与该反应项的特征时间量级估算,给出了求生化过程作用子步的时间步长估算办法。用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解析和实验结果对比,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8.
幸梅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105-107
本文叙述了湿法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原理和分析条件,对影响测定结果的电源电压、仪器通电预热时间、试剂纯度、加入量、反应时间、仪器清洗、水样放置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总有机碳分析仪通电预热时间与基线的稳定性有很大关系,预热时间应在6h以上,可保持基线的稳定。TOC水样以不加保存剂,尽快分析为好,在室温较低时,有效保存时间以7d为限。夏天水样可加酸低温避光保存,但亦应尽快测定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分解损失。  相似文献   

19.
增温快速测定BOD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OD反应动力学原理,从理论上建立了BOD测定培养时间t(d)随培养温度T(℃)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导出通用增温培养时间,用通用增温培养时间27℃下3天和32℃下2天测得BOD与标准法BOD相一致,两者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相似文献   

20.
垃圾填埋场内部气全浓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监测井的设计与内部气体浓度的监测方法,比较了垃圾填场封场区与未封场区在内部温度、渗滤液的PH值及气体(O2,CH4,CO2等)浓度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差异,发现在不到3a的时间里五峰垃圾填埋场内部垃圾分解的程度就已达到束发解过程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