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居住区生态适宜性评价就是从生态角度,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现状、配套设施及环境管理能力等要素的分析,对居住区的环境适宜性优劣程度进行的综合评价.为客观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活舒适便利程度,在整合前人应用的评价指标基础上,构建了更符合居民居住偏好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根据时新江湾城的调研结果,按照评价指标体系逐项时新江湾城大型居住社区的生态适应程度进行对照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新江湾城居住区生态适宜性总得分为80,在绿化景观、规划相容性、文化教育、生活设施配套等几方面均达到一级,属于适宜居住区.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是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旨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运用生态学方法,以系统的环境观来研究相关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和管理要素,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社区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空间和重要支撑。文章详细讨论农村生态社区概念,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社区概念及评价指标的研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农村生态社区概念和内涵,在国内相关部委已颁布的评价指标和国家标准等文献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面向农村生态文明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宜居生态市评价指标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宜居生态市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将宜居生态市概括为“人本化”、“生态化”、“持续化”、“安全化”和“节约化”的“五化”城市.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凸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以及经济社会、生活质量、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5个方面,构建了宜居生态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TOPSIS方法对宜兴市宜居生态市的建设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宜兴市的生态宜居性在逐年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仍有一定差距;具体指标分析表明,应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信息不充分的局限,引入百度指数,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宜居及生态文化等4个方面构建贵州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13~2017年贵州9个地级市的指标原始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贵州9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位列全省前3位,远超其余6个地级市;从时间上看,贵州9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都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其中贵阳市、毕节市和铜仁市的增幅位列前3位。样本期内,贵州各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区域间呈现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带动了社区建设的蒸蒸日上,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的快速消耗及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社区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人类社区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城市型生态社区内涵的分析,探讨了城市型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该原则指导下结合苏州市区域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与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该基础上以指标体系中的生态建筑子系统为例对其做出详细的指标说明.  相似文献   

6.
低碳社区建设是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400多个社区开展了低碳社区建设。然而,我国社区低碳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还属空白,低碳社区建设缺乏依据,亟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综述和借鉴低碳相关试点工作的评价体系、国外低碳社区指标体系实践、低碳社区评价体系的国内研究、我国社区层面相关评价体系实践和我国其他考评体系实践等已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确定了低碳理念、低碳建设、低碳绩效和低碳创新的指标框架,遴选了32个指标,提出了一套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低碳社区的评价方法,研究还用社区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和完善,并针对如何将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应用到我国低碳社区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项目开工建设的不断增多,铁路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铁路项目生态环评特点,论述了铁路项目生态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指标内容以及评价方法,并就铁路建设项目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深刻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总结梳理已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层,下设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资源保障、制度建设5个准则层,构建出包含26项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予权重,收集黑龙江省2006~2013年最新相关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层面发展不均衡,为此提出应着重加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资源节约水平、更加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根据低碳经济理念内涵,构建"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成本——最终产出"分析框架,对江苏省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建筑用能消耗与建筑垃圾污染、庭院经济消失与生活垃圾污染、集中居住后土地集约节约化程度和农民福利变化进一步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农民集中居住后原有农村社区的低碳功能减弱,土地集约化程度、农民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水平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需将低碳经济理念和原则纳入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体系以及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农村集中居住政策不宜全面展开,应优先在发达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10.
气候环境条件是影响宜居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多层次评价模型,从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人体健康及生态气象等4个层面筛选出20项指标,构建区域气候环境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南京江北核心区为例,对其宜居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青奥生态建设期间(2011—2014年),研究区的宜居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属于宜居范畴,接近非常宜居的标准。这反映青奥会期间的环境整治与灾害防治工作初见成效,对江北核心区的宜居性起正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归纳分析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结构层次;通过对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并结合工程实践,依据与河流生态修复成果紧密相关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措施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包含河流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三个方面27项分指标的河流生态修复效果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展望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后续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荣伶 《环境工程》2022,(2):309-310
<正>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日益完善,以及人们对于生态宜居空间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微型居住空间的建筑设计更加科学,其不再局限于传统建筑设计在建筑结构形态与空间布局上的要求,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生态健康居住理念渗透。通过对微型居住空间健康适居性的探索,为人们提供更加环保、健康的居住空间,改变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单一空间结构形态和布局,推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改革,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13.
刘荣伶 《环境工程》2022,(2):309-310
<正>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日益完善,以及人们对于生态宜居空间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微型居住空间的建筑设计更加科学,其不再局限于传统建筑设计在建筑结构形态与空间布局上的要求,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生态健康居住理念渗透。通过对微型居住空间健康适居性的探索,为人们提供更加环保、健康的居住空间,改变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单一空间结构形态和布局,推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改革,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灾害风险管理最广泛的参与单元,社区居民对内涝灾害的风险感知在灾害风险管理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概率距离、社会距离4个维度构建了居民对内涝风险的心理距离评价指标体系,从可控度和熟悉度两方面测度居民的灾害风险感知能力,选取了城市老旧社区、校园社区、城中村三种类型社区,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心理距离与风险感知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和社会距离是导致心理距离差异的主要因素;居民受教育水平影响其对内涝灾害的熟悉度,社区的防涝治涝举措影响其对灾害可控度的感知;心理距离与风险感知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该结果可为城市防灾减灾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频发,使洞庭湖湿地生态脆弱带区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建立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洞庭湖区湿地进行了评价,依据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湿地的脆弱度,为保护洞庭湖区湿地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但是,长久以来,我们过分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沙尘暴、雾霾等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当前“宜居城市”建设中,虽然付出重大代价,但却与城市的“宜居”目标越来越远的现象,结合建设“宜居重庆”的目标,对“宜居重庆”建设的本质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宜居社区”建设不应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需要注重“人文生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老年人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人居环境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迎接老龄社会到来和增进老龄事业进步的必然选择。因此,以构建老年人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目的,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建模方法,提出获取指标的过程,最终得到体系结构,这不仅使指标体系的设置具有可操作性,也扩展了UML的应用范围,使软件系统的建模在社会学领域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评价属于复杂工程,我国还没有形成有效体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怎样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适当的评价已迫在眉睫。本文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单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国沿海平原生态监测日前尚缺乏有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的量化方法来评价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度,度量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及水平.生态监测是从不同尺度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生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标体系的设计的优劣,关系生态监测本身能否揭示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变化和趋势.着重构建了沿海平原的四种主要生态子系统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并指出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