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深圳特别是原特区内的土地供应已基本枯绝,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建设的新出路,随之产生巨量建筑垃圾。深圳市近年大力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以破解无地可填的难题,本文将对深圳市现有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设施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是同时并存的.作为可回收利用资源的建筑废弃物,通过有效利用可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若对于建筑废弃物未科学回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引起生态系统破坏.通过了解国内外建筑废弃物现状,阐述建筑废弃物处理手段,分析建筑再生材料的市场应用前景.进而对国内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为建筑废弃物环境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资源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军 《环境工程》2017,35(5):122-124
建筑垃圾渣土作为"建筑副产品",已造成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通过对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的现场调查及工程再利用,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省市建筑垃圾渣土的成功管理经验和资源再利用的成功范例,提出了西安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对策建议,对"十三五"期间减少已有建筑垃圾的存量并遏制增量和建设西安森林城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中包含大量的钢筋以及混凝土、砖瓦物料,采用"分拣-破碎-筛分-制砖-烘干"模式进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作空心砖、泡沫混凝土材料,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以取代砂子,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通过对道路拆除中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建筑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实施模式,从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上进行革新,提高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促进环境了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5.
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时空效应分析——以常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高速发展,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占用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常州又是资源消耗大市,经济特点属于典型的外向型,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也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时间效应分析表明,常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组分日益复杂,资源化利用从无到有,以废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静脉产业开始兴起。在空间效应方面,垃圾处理设施布局趋向合理,垃圾资源化利用范围迅速扩大,综合利用率逐渐上升,成为全面建设生态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震灾区损毁资源及建筑垃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借鉴国外有关建筑垃圾处置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即通过对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现场转化为可供灾后重建所用的建筑材料,变废为用,既可节约垃圾堆放占地,减少露天堆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又能为灾后重建提供紧缺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7.
国外垃圾的回收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垃圾能迅速而准确地反映当代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垃圾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而且,物资的丰富也带来了垃圾种类的多种多亲。现在,人类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确保今天这种优裕的生态环境,广大消费者、企业、各政府行政机关、部门应形成一个整体,共同采取措施控制垃圾的排放量,同时还必须知名度根治“三废”,使可利用的废物再生成资源,重新造福地人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每人每天都会产生出更多的餐厨垃圾,为了做到将大量垃圾资源化、能源化地利用起来,加强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研究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便对餐厨垃圾的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展开分析,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5,(9)
<正>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50%,数十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其过程中的大拆大建不仅导致众多短命建筑的产生,也制造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资源。然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和填埋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  相似文献   

10.
建筑废弃物处理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实行简单填埋,不仅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耗费政府大量财力。介绍了深圳市龙岗区通过创新招标方式,公开出让特许经营权,引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对建筑废弃物实行综合再利用的一些做法,同时对城市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如何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及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排出量也在快速增长,如何应对和处理建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建筑垃圾也日益增多。本文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重点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分类研究,提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存在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稀缺、土地利用不合理等现实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能否科学有效地解决城市土地问题对于城市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客观分析了当下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加速,建筑装饰装修产业也逐步发展扩张。而装饰装修产业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建筑装修垃圾,若处置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正确处理装修垃圾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并能节约生态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15.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及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建筑垃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建筑垃圾利用的现状和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其基本实现途径.这有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实现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工业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制造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通常很难自然降解,长久以往,会严重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而通过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对大部分固体废弃物实现回收再利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本文主要对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进行深入分析,为环保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途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后,指出了垃圾加收利用的途径为:分类回收垃圾中的资源(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等);垃圾填埋气可通过膜分离法、变压吸咐法、溶剂吸附净化后,用于发电、锅炉燃料、CNG汽车、居民生活用气;垃圾热转化处理中产生的热能,可于用发电、锅炉运行、淡化海水,通过回收垃圾及处置中产生的资源及能源,不仅减少了垃圾的处置量,降低了垃圾处置成本,同时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以湖南省为例,建立了结合经济与碳减排效益的动态物质流分析框架,定量分析了不同建筑寿命(短、中、长)及城市发展情景下湖南省(1990~2060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并测算了不同资源化路线下碳排放量和生产成本,探索建筑垃圾高效资源化利用路线.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未来建筑垃圾产生量还将保持高速增长,2020~2060年建筑垃圾累计产量将达到11.6~50亿t,年建筑垃圾产量达到0.45~2亿t,其中,可利用的废砖瓦、废混凝土块等占比达到87%.同时利用再生骨料代替天然的砾石和砂,能减少19.8%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近二三十年,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每天都有旧建筑物被拆除,新建筑物在兴建,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经过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吨。由此引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以中国当前混凝土年产量近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加坡、上海、青岛、香港、深圳等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模式研究的结果表明,资源型+特许经营、核心棚改国企主导、骨干建材民企主导及政府建设部门主导是目前国内外运行相对成熟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模式。文章以深圳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为研究对象,以上述4种管理模式为条件进行分析,探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深圳市的特点,建立配套用地机制、收费机制、管理机制等,对深圳现有建筑垃圾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该项研究可为国内相关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