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容重是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之一,土壤质地越粘重,土壤的容重值越大。钙是土壤中的常量元素之一,其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第四纪的土壤沉积物,是气候的良好记录者。本文测定了一个自然沉积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土壤剖面各层次容重值与氧化钙含量,分析二者与成土时期气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序列粒度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阳地区古土壤广泛分布,正确的认识该区古土壤的成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古气候变化。本文对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古土壤剖面进行系统地粒度分析,并结合剖面形态特征,对该剖面各层次进行成因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凤凰山剖面上部含有砾石,粗粒组分含量较高,且垂向变化均较大,分选性较差,但同时颗粒组成仍以风成沉积的两个主要粒级为主,为经流水作用改造的次生黄土。剖面下部粒度细小而均匀,砂粒含量低,风尘"基本粒组"相对富集,平均含量在60%~70%之间,各粒度指标均与典型的风成古土壤序列的相近,表现出明显的风成沉积特征。在上、下两部分之间,存在较薄的一个过渡层次。颜色上与剖面下部土层相近,但粒度特征与剖面上部土层相近。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鲁中黄土-古土壤沉积,是记录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山东青州邵庄黄土剖面粗颗粒石英(63—90 µm)光释光年代和磁化率、粒度、色度以及主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1)邵庄黄土末次冰期以来((51.3±2.5)— (8.1±1.1) ka)沉积连续;(2)与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相比,化学蚀变指数能够更灵敏地反映冰期-间冰期沉积旋回;(3)粒度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值粒径(16.9—24.6 μm)明显高于下伏黄土层中值粒径(11.8—22.7 μm),主要是因为近源沉积在总的沉积通量中所占比例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变化;(4)灰黑色“古土壤”层底界年龄为(19.1±1.6) ka,明显老于黄土高原全新世古土壤层底界年代(约10—11 ka),其既包含全新世沉积的加积型土壤,也包含下伏末次冰期黄土层基础上受风化、淋溶形成的非加积型土壤。虽然研究区的“古土壤”包含非加积型土壤,记录了间冰期风化成壤过程,但依然能够反映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是东亚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北部的绥德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通过对黄土-古土壤的研究对比可以探索该区的古环境气候特征、环境变化信息等相关问题.本文对绥德黄土-古土壤进行常量、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其他地区黄土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绥德地区黄土-古土壤的主要化学成分以SiO2、Al2O3、...  相似文献   

5.
下蜀黄土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及其物源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蜀黄土的物源问题对于理解亚热带东亚季风区干旱化过程至关重要.目前采用的物源示踪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下蜀黄土物源的认识也存在争议.粒度端元分析可定量分解出沉积物中不同动力过程和来源的粒度组分,具有解析风尘沉积物源的较好潜力.本文应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方法,对镇江大港和九江马垱两个下蜀黄土剖面的物源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下蜀黄土可分离为超细粒(EM1)、细粒(EM2)、中粒(EM3)和粗粒(EM4)4个粒度端元,其中EM1(众数分别为0.7μm和0.9μm)源于粉尘沉积后风化成壤作用形成的次生组分,EM2(众数均为6μm)为长距离搬运的远源组分,EM3(众数分别为25μm和28μm)是区域近地面冬季风搬运的近源粉尘,EM4(众数分别为44μm和45μm)则来自于沉积区附近的局地源组分.相似的区域风化成壤背景导致两地的EM1含量及变化均十分相似(镇江9.88%,九江9.06%);近源加局地源组分(EM3?+?EM4)则构成了两地下蜀黄土的主要来源(镇江51.79%,九江63.35%);西北气流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粉尘输送至长江下游地区形成远源组分(EM2,镇江38.33%,九江27.59%),而在区域近地面东北风的作用下,两剖面间粒度端元的变化序列存在"异元相似"的现象(即大港剖面EM3与马垱剖面的EM2变化曲线相似,大港剖面EM4与马垱剖面EM3变化曲线相似).因此,下蜀黄土是不同物源组分混合而形成的沉积物,不同区域下蜀黄土的物源既有差异,又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  相似文献   

6.
陇东高原全新世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辐射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泾河上游陇东高原两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剂量率的分析,发现全新世剖面中剂量率值的变化分别受到了沉积粉尘物质组成的变化和易淋溶元素迁移的影响。前者对剂量率的影响非常微弱;后者的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剖面内部剂量率的绝对值变化较小。Fe/Al值的变化也表明了整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中沉积粉尘的物质组成变化极小,指示了研究区域沉积物源在全新世近万年时间尺度内是相对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粒度分布的端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粒度指标蕴含的物源和沉积信息,运用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采集的大量表土和马兰黄土样品粒度数据进行了分解。结果得到五个Gen.Weibull分布端元,分别是:(1)众数粒径为1~2μm和7~9μm的远源端元,可能由高空西风搬运而来;(2)众数粒径为35~45μm和60~80μm中远源端元,可能主要由高原季风搬运而来;(3)众数粒径为180~560μm的砂粒组分端元,可能主要为近源和局地来源。因此研究区黄土为多物源、多搬运动力下的风成沉积物。进一步比较端元间的众数粒径、标准偏差以及含量占比的差异,揭示了沉积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差异对黄土沉积有重要影响。此外,研究区与邻近的黄土高原西缘黄土粒度端元的特征差异指示了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在搬运动力、物质来源及其贡献方面与西部黄土高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省淄博市寨里镇佛村黄土剖面(FC剖面)进行粒度、磁化率及色度等沉积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FC剖面6个光释光样品年龄结果介于3.02±0.45—100.99±13.58 ka,说明FC剖面是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沉积物;(2)根据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特征,并与伊犁黄土、黄土高原黄土对比,可判知FC剖面为风成沉积物;(3)FC剖面磁化率与色度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较好指示了黄土沉积时的冷暖干湿变化;(4)根据粒度中值粒径(Md)、低频磁化率(χlf)、土壤颜色(L~*,a~*)、环境敏感组分(56.23—112.20μm)等气候代用指标并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将FC剖面划分为5个部分,分别对应于深海同位素MIS1—MIS5时期。1、3、5部分分别对应MIS1、MIS3早期、MIS5阶段,夏季风强盛,气候较暖湿,发育古土壤;2部分对应MIS2和MIS3中晚期阶段,4部分对应MIS4阶段,冬季风强盛,气候较干冷,堆积黄土。  相似文献   

9.
受西风控制的天山地区黄土广泛分布,是中亚重要的黄土分布区之一。这些陆相风成沉积物为研究中亚干旱区气候环境变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载体。本文选取天山北麓博乐地区一个厚为12.7 m的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磁化率、粒度指标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1)博乐黄土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是典型的风成沉积物,成壤作用很弱;(2)博乐黄土磁化率变化主要受控于风力强度;(3)剖面粒度的环境敏感粒级为31.7μm、31.7—282.5μm,分别可能代表风暴过后的浮尘堆积和风暴过程中风力近距离搬运的沉积物组分;(4)博乐黄土MIS(海洋氧同位素)3阶段记录了多次千年尺度气候事件,能与北大西洋Heinrich事件和D-O事件对应,表明中纬度西风环流在传递北大西洋信号到东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磁化率是黄土-古土壤序列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调查了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三种类型土壤的磁化率、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比值等指标。样品采集自黄土-沙漠过渡区、黄土塬面和森林地区,代表了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结果显示:黄土塬面、林区、黄土-沙漠过渡区土壤的磁化率变化区间分别为26.6×10~(-8)—61.4×10~(-8) m~3?kg~(-1)、68.6×10~(-8)—107.5×10~(-8) m~3?kg~(-1)、8.5×10~(-8)—44.4×10~(-8) m~3?kg~(-1)。黄土塬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05%到0.62%之间变化,而林区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1.19%到3.35%间变化。黄土塬面的土壤C/N比值也较低,在0.6到6.1之间变化,林区样品C/N比值在6.2到11.83之间变化。黄土-沙漠过渡区土壤磁化率较低,森林地区土壤磁化率较高,土壤磁化率与有机碳含量、C/N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有机质含量增加对土壤的磁化率增强有明显贡献。有机质含量较高时,更适宜土壤中磁性细菌的生长。同时,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指示着较高植被覆盖,这也对土壤中磁性矿物增加有一定贡献。燃烧有机质还会使非磁性矿物更易转化为磁性矿物。这些因素都会增强土壤的磁化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徐州市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后,为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各项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在日常工作中所采取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研究了胶州湾海水、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沿岸河口地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其重金属污染主要受沿岸工业排放废水的影响;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为底栖动物大于鱼类;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不仅受其所栖息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支配,而且受季节的影响;海洋动物对于铜比其它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分子全息QSAR技术预测硝基芳烃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全息是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基于分子全息的结构.活性关系(HQSAR)技术具有高效、快速、预测能力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分析大量数据样本.本文应用这一最新的QSAR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研究了54种硝基芳烃的致突变毒性,建立了QSAR定量预测模型.交叉验证和非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和显著的预测能力,进一步的测试数据检验表明,模型具有高度的预测能力和很好的稳健性,可以用来对这一类典型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