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掌握湛江港临近海域养殖区贝类毒素的特征情况,近几年来,作者在多个采样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表明:(1)多种贝类体中检测出PSP,而DSP则更为普遍。(2)所检测的12种PSP成分在该海域均存在。不同的贝类,其毒素成分情况有所不同。PSP各成分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消化腺中各毒性成分含量值相对较高。(3)PSP毒素值较低,未超标,仅在春秋季节检出。DSP毒素在各季节均存在,并有超标现象,从阳性率和超标率来看,秋季春季冬季。春秋季节应特别注意水产品的食用安全。(4)多处地区毒素含量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流沙湾养殖区贝类毒素的特征情况,作者进行了贝类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表明:(1)PSP毒素在各季节均有出现,但含量值较低,且染毒的生物品种不多。春季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较多,有6种,属低毒性值和中等毒性值成分,但其总毒性值相对较高;而在冬季样品中,春季出现的各毒素成分均未被检出,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新的中高毒性值的毒素成分,但其总毒性值低于春季。污染的主要贝类品种是牡蛎。(2)DSP毒素的含量值较高,季节性和染毒的生物品种均较为普遍。但OA成分未检出。(3)在贝类消费方面,PSP和DSP毒素一年四季均应予以关注,但PSP更应注意春季,而DSP应多注意秋季。在该海域,应重点注意的是DSP毒素的危害。(4)该海域存在能产生DSP毒素的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海南岛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污染状况,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设立了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贝类共95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PSP的毒性测定和毒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海域贝类软组织中PSP含量普遍较低,最高检出毒力值为3.576 Mu/g,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 Mu/g警戒值,检出率为11.58%;贝类中PSP的检出率季节性变化显著,以冬季最高,达62.5%,夏末次之,为3.26%,春季和夏初均未检出PSP。另外,贝类中PSP毒素污染状况也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产于陵水、文昌海域的贝类中毒素检出率较高。主要染毒贝类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细纹卵蛤(Pitar striata)、白织纹螺(Nassarius coron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染毒的贝样发现,贝类中含有11种PSP成分,分别为GTX4、GTX1、C1、C2、NEO、STX、dcGTX2、dcGTX3、GTX3、GTX2和dcSTX,其中,GTX1,GTX4,C1,C2检出率分别为90.9%,100%,81.8%和81.8%,为染毒贝类中的主要毒素成分。  相似文献   

4.
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在粤中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10种成分,低毒性的C1和dcGTX2的检出率最高,均在90%以上。其次为C2,达80%。高毒力的STX检出率较低,未检出neoSTX和dcSTX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成分及染毒状况在粤中海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不同海域同一种贝类体中的毒素成分差异较大。在季节上,夏季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中的毒素含量最高。主要染毒贝类为牡蛎(Crassostrea spp.)、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其中,华贵栉孔扇贝在所检测的贝类中毒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近岸海域麻痹性贝毒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海南省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麻痹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海南省近岸海域多处地区和多种贝类含有麻痹性贝毒素;海口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含量值相对较高;各主要成分在壳内全部软组织中的检出率高于在消化腺中的检出率;未检出STX成分;GTX4、GTX2、GTX5和GTX3等是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毒素的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2001年和2002年10~11月间的广东省近岸海域15个地点的翡翠贻贝样品,用Oshima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主要毒素成份分析。结果显示:高毒性毒素成分STX、GTX1检出率较低,而低毒性毒素成分C1、C2、GTX5及中等毒性毒素成分GTX3、GTX4检出率较高;各主要毒素成分在地区间存在一些差异;与2001年相比,2002年各主要毒素成分的检出率和检出的毒素含量值有所降低,消化腺在这方面变化尤其明显;不论消化腺或壳内全部软组织,其PSP毒性的平均值,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大亚湾、大鹏湾海域〉深圳湾、珠海海域和粤东海域〉粤西海域。  相似文献   

7.
广西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广西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麻痹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近岸海域多处地区和多种生物含有麻痹性贝毒素;4~5月及7~11月为两个毒性值的年高峰期;GTX4、GTX5和GTX3毒素成分的检出率较高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广东省沿海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分布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采自广东省沿海5个地区(汕头南澳、汕尾、深圳大鹏澳、珠海、阳江闸坡)的贝类样品进行了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采集的43种贝类,174个样品中共检测出5类脂溶性贝毒,分别为OA、AZAs、GYM、YTXs和PTXs类,毒素含量普遍较低且均未超标。广东省沿海的脂溶性贝类毒素存在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种间差异。在地域上,OA、AZAs和YTXs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三类毒素的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均以粤东的汕头南澳最高。GYM和PTXs的地域性差异不显著。在季节上,OA的检出率在秋季最高,PTXs的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均以春季最高。AZAs、GYM和YTXs则无季节性差异。在同一海域,贝体中毒素的含量及检出率也因贝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浙南海域共采集了10种贝类40份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麻痹性贝毒,共检出5份样品含有麻痹性贝毒.染毒样品检出的麻痹性贝毒毒力值范围为22.3~70.0 μgSTXeq/100 g软组织,均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80μgSTXeq/100 g的安全警戒值.5个样品中共检测出7种麻痹性贝毒成分,其中以C2,GTX5和...  相似文献   

10.
广东近岸海域2005年春季的腹泻性贝毒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春季,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的120个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无论从检测的样品总数或者从检测的生物品种还是从采样的地理位置来看,DSP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较高.DSP染毒的生物品种较多,但不同的生物品种的检出情况不同,在受检样品数量较多的品种中,超标情况最多的是波纹巴非蛤,其次是牡蛎和翡翠贻贝.DSP染毒贝类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几乎覆盖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从采集的生物品种数量较多的几个海域来看,北津港(东平)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均为最高,而水东港(水东)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均为最低.其它海域DSP染毒的情况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