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污泥堆肥的作用效果,以消化污泥、锯末和回流堆肥为原料,接种不同剂量(0、0.2%、0.5%)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室外露天堆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pH值、全碳(TC)、全氮(TN)、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堆体温度保持在50℃以上的时间均超过7d,满足堆肥卫生标准;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体升温速率和温度最高值均大于未接种堆体,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增加堆体水分散失量,加快堆体有机质降解速度,降低堆体氮的损失量,提高GI值;其中微生物菌剂接种量为0.5%的堆体,接种处理对水分散失、氮损失的控制和GI值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张陇利  劳德坤  李季  徐智 《环境工程》2014,32(1):102-107
通过一套自制密闭式堆肥反应器系统,研究在一定的堆肥条件下,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腐熟度、环境影响控制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堆肥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发芽指数(GI)、氨气(NH3)排放浓度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发现,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组提前3.5~4.5h到达高温期,高温期持续时长多于对照3.8~4.0 d,氧气消耗快,堆肥腐熟速度快,腐熟程度高,氨气排放浓度平均低于不接种处理39%,有效地控制了臭气排放和氮素损失。认为在堆肥中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是解决我国目前堆肥腐熟时间过长、养分损失大、恶臭气体排放严重、环境影响严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剩余污泥进行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总量、温度、C/N,系统地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剩余污泥堆肥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剩余污泥堆肥效率、加速堆肥反应过程,对剩余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种固化材料作为载体,对液体发酵培养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吸附试验,以活菌数为指标,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菌剂的保藏效果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粉为吸附载体的菌剂活性较好。从保藏效果看,固化菌剂在常温保藏和低温保藏下均具有良好的保藏效果。在4℃保藏条件下,2个月内三种固化载体材料中所含的活菌量都有所增加,保藏时间在2个月以上。在25℃保藏条件下保藏2个月,三种固化载体材料中所含的活菌量仍高于初始菌量。  相似文献   

5.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86,自引:6,他引:8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对生活垃圾和污泥混合堆肥,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总菌数、温度、有机物、C/N比等,较系统地研究了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生活垃圾、污泥混合堆肥系统中的作用.试验证明:在生活垃圾和污泥共堆肥系统中,调节堆料比为厨房垃圾:污泥:粉煤灰土:成熟堆肥污泥:干草=41.6:27.8:13.8:11.1:5.5,有机物约为60%,总氮14%,全磷0.69%,全钾1.25%;初始含水率为58.5%,初始C/N比=30i供气量控制在0.8L/min·kg挥发性有机物,处理1、处理2、处理3堆料中分别接种2%、3%、5%(质量分数)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与加入3%灭活菌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对照组、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堆肥系统垃圾腐熟时间分别为30d、24d、18d和12d;说明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可以加速生活垃圾和污泥的降解,保证堆肥过程的顺利进行.处理3与对照组相比,堆腐时间缩短了18d,同时成品堆肥中含有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活性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6.
选用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作为实验菌种,以某餐厨垃圾处理厂的2种餐厨垃圾废液(湿热脱出液和沼液)为培养基,成功制备了固氮、解磷微生物菌剂。研究菌种接种比(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1∶0,0∶1,1∶1,2∶1,3∶1)对微生物菌剂的影响,并应用于水稻种植试验中,考察菌剂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在餐厨垃圾湿热脱出液中两菌种最佳接种量比例为2∶1,沼液最佳接种比例为1∶1。在2种液体中接种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均在2×10~8cfu/mL以上,杂菌率<10%,达到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标准。同时,培养制备菌剂可以有效降低餐厨垃圾废液中COD和氨氮浓度。以沼液为培养基所制备的固氮、解磷菌剂具有良好的田间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64. 0~2053. 5 kg/hm~2,增产率为8. 1%~29. 5%。  相似文献   

7.
堆肥复合功能菌剂的优化组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提高堆肥中难溶性磷的转化及堆料的降解效率,选取课题组前期筛选、驯化的4株耐高温解无机磷菌 (X1,X2,X3和X4)和2株纤维素降解菌 (X5和X6),采用均匀设计对不同配比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通过对发酵培养后解磷能力的指标分析,优选复合菌配比. 经均匀设计软件及DPS数据处理系统优化的结果表明,最佳的菌剂配比:φ(X1)=13.66%,φ(X2)=11.36%,φ(X3)=11.41%,φ(X4)=13.61%,φ(X5)=10.62%,φ(X6)=39.34%. 回归后的配方所得解磷总量实测平均值(230.12 mg/L)与理论值(228.75 mg/L)基本一致. 将优化的组合菌剂接种到纤维素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68 h后CMCase酶活性高达39.76 U.   相似文献   

8.
针对垃圾堆肥过程中外加菌剂存在接种后菌剂活性衰退的问题,提出-种直接利用垃圾堆肥渗出液中微生物制备高效菌剂的方法.分别以堆肥高温阶段和中温阶段产生的渗出液中微生物为来源,利用自制培养基经4次循环强化培养制得高温菌剂和中温菌剂,进行了接种和不接种的好氧堆肥对比试验,测定了堆肥渗出液中微生物数量、堆体温度、纤维素酶活、pH和好氧速率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1)接种组渗出液中高温细菌、高温放线菌和高温霉菌数量平均是对照组的2.17倍;中温细菌、中温放线菌和中温霉菌数量平均是对照组的2.41倍,接种组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2)接种组的纤维素酶活性较对照组最大提高2%,且提前4d达到最大值;堆体耗氧速率在高温阶段和中温阶段分别提高37%和42.8%.说明接种后的微生物经过堆体微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其代谢活性增强,对有机垃圾的降解能力明显提高,垃圾中纤维素更快地被分解和转化,有利于加快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9.
堆肥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还可以在包气带土层防护地下水污染的过程中起到微生物载体的作用.在堆肥中接种菌剂能够加速堆肥进程,促进堆肥材料的腐熟,但是也有研究认为接种剂与堆肥土著微生物的竞争会导致菌剂无法发挥作用.为了阐明菌剂与土著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餐厨垃圾堆肥接菌组(木质纤维素混合菌剂)和对照组(未接菌)中功能微生物群落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变化.结果表明:接菌组中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菌群的相对丰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和22.0%,成为优势细菌和真菌,二者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上也成为优势菌群.菌剂主要是由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散囊菌纲的曲霉(Aspergillus)组成,曲霉因具有堆肥系统所需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而成为优势真菌,而菌剂中的芽孢杆菌虽然数量较多,但是缺乏堆肥系统所需的功能而无法成为优势细菌.餐厨垃圾中易降解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会导致酸性环境,对照组中能够适应酸性环境的芽孢杆菌目和酵母菌纲(Saccharomycetes)是优势群落,添加菌剂后,堆肥系统中土著的假单胞菌目和散囊菌纲具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和多种有机酸转化通路,因此在与菌剂中的芽孢杆菌目和土著的芽孢杆菌及酵母菌的竞争中成为优势菌群.研究显示,外源菌剂与土著微生物之间以及各土著微生物之间都会发生竞争作用,能否成为优势菌群取决于是否适应堆肥底物新陈代谢的变化,因此只要选择好菌剂的功能和接种时机,菌剂就能够发挥原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低温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低温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开发出适合东北寒区堆肥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本研究在0 ℃以下以牛粪、秸秆为原料,分别设置接种低温复合菌剂堆肥、接种常温菌剂堆肥和自然堆肥3个处理,测定了堆肥过程中温度、pH、C/N、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低温复合菌剂组第11 d进入高温期(>50 ℃),比接种常温菌剂组提前了14 d,最高温度达62 ℃,高温期维持了9 d,而自然堆肥组一直未进入高温期.至堆肥结束时,接种低温复合菌剂组和接种常温菌剂组的最终pH分别为7.17、7.24;C/N均降到20以下,分别为16.10、15.67;全磷的变化无明显差异;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92%和85%.添加菌剂组较自然堆肥组铵态氮含量明显降低,硝态氮含量增高.综上所述,接种低温复合菌剂可以在低温下促进堆肥迅速起温,并保证了堆肥的腐熟质量.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响应面分析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于MINITAB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对纤维素酶高产菌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 P12进行了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三个主要因素,即装液量、稻草粉浓度和麦麸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装液量和稻草粉浓度与纤维素酶活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发酵条件:当装液量56.5mL、稻草粉浓度37.4g/L和麦麸浓度11.3g/L时,纤维素酶产量达到63.32U/mL。经三批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在此优化条件下纤维素酶活提高了96.7%。  相似文献   

12.
秦荣  喻庆国  刘振亚  王行 《环境科学》2023,44(1):169-179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抗生素大量进入环境中,进而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近年来,随着高原区域人类活动的加剧,高原湿地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赋存和迁移研究备受关注.以地处云贵高原的鹤庆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分析河流上游(泉眼附近原始生境)和河流下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口)沉积物中的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共4类抗生素的含量分布,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检出含量为103.65~2 185μg·kg-1,是含量最高的抗生素种类.为进一步探究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网络分析揭示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因子、细菌群落结构和病原菌对四环素类ARGs的影响.结果发现,上、下游沉积物中共检出15种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其中,上游检出tetPA、tetD和tetPB等7种抗性基因,下游检出tetPA、tetE、tetM和tetX等13种抗性基因,下游新增的8种抗性基因占下游基因丰度的43.44%;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及有效磷、总有机碳、硝态氮和总磷等理化指标是影响四环素类ARG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上、下游沉积物中检出细菌分属于64个细菌门,其中变形...  相似文献   

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林刚  文湘华  钱易 《环境科学》2003,24(4):41-47
通过试验发现,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木材、玉米芯、土豆浸出液,对于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产量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外加碳源为10g/L葡萄糖的条件下,经过3d培养,添加浸出液的培养基的小球产量均能够达到80g/L以上,是未添加浸出液的基础培养基的小球产量的5倍.在外加碳源为5g/L葡萄糖时,添加了外源天然浸出液后,3d后小球产量均能达到69.5g/L以上,在未添加任何浸出液的基础培养基中,小球产量很低,并且在葡萄糖浓度1g/L~20g/L时,3d产量在12.5g/L~14.5g/L范围内.添加土豆浸出液的样品容易染菌,添加玉米芯浸出液的样品培养较长时间后容易发生小球膨胀,添加木材浸出液的培养基用于培养白腐真菌小球,产量高、耐其它微生物污染能力强,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良好的泥水分离能力,是较好的液体培养生长促进添加剂.木材、玉米芯、土豆浸出液相互混合有利于白腐真菌的生长.用添加木材浸出液的培养基培养白腐真菌,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球产量的差别在初期并不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小球产量差别逐渐增大.木材浸出液对采用培养基培养菌丝小球的作用是刺激生长,并不是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
产酸白腐菌处理碱性造纸黑液的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复杂的黑液污染体系内, 探索了产酸白腐菌处理碱性造纸黑液的机制。用该菌处理碱性造纸黑液5d以后,pH值从8、9降至1,COD去除率为73%,黑液中固形物与可溶木质素随着时间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黑液碱性是影响产酸白腐菌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产酸白腐菌可以通过产酸代谢调节黑液碱性以适应与改变环境,同时通过木质素酸析及吸附效应降低黑液COD,此时,白腐菌对黑液中木素降解作用处于次要地位,说明使用产酸白腐菌进行造纸黑液的处理具有明显环境效应与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Great promotion to the reproduction of white rot fungus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lum by adding natural lixiviums such as from wood, maize core and potato in liquid medium was found in this research. Incubated in the liquid medium contained 10 mg/L glucose as carbon source with natural lixiviums for three days, the production of myeelium pellet reaches more than 80 g/L, which is 5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without natural lixiviums. Incubated in the liquid medium contained 5 mg/L glucose as carbon source with natural lixiviums for three days, the production of myeelium pellet can reach 69.5 g/L, while the production in the medium without natural lixiviums is very low. When the liquid medium contained 1-20 g/L glucose as carbon source, the production of myeelium pellet in 3 d can only reach 12.5 g/L to 14.5 g/L. The fungus in the medium with potato lixiviums are easily contaminated by other microorganisms and in the medium with maize core lixiviums are easily bulking, while in the medium with wood lixiviums are neither easily contaminated nor bulking. Medium with wood lixiviums can produce more pellet than other medium, endure contamination and keep better sedimentation capacity. So that, wood lixivium is borer additive to the culture of white rot fungi in liquid medium. Addition of the mixture of wood, maize core and potato lixiviums is of advantage to the productian of mycelium pellet.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duction in the medium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wood lixiviums showed little in the first 3 d, while it esnanded after 3 d. Wood lixiviums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P. chrysosporium instead of supply organies which fungi need.  相似文献   

17.
在白腐真菌降解造纸废水的基础上,建立降解反应模型并推导出降解参数方程,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白腐真菌去除阳离子红GTL,考察了温度、投菌量、阳离子红GTL浓度、pH、葡萄糖投加量等因素对阳离子红GTL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对阳离子红GTL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阳离子红GTL初始浓度200 mg/L,投菌量10 g/L。在此条件下,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经白腐真菌降解45 h处理后,脱色率达98.9%,COD值下降了75%。该菌降解阳离子红GTL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以煤渣为填料, 在自制反应器内利用白腐菌生物膜对垃圾渗沥液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 在停留时间为97h、葡萄糖浓度为2000mg·L-1、氨氮浓度为84mg·L-1左右时, 白腐菌生物膜对渗沥液深度处理的效果最佳.此外, 将白腐菌生物膜反应器在上述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与普通活性污泥SBR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前者的处理效果要明显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1株高耐性肠杆菌的筛选及对镉、砷同步钝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镉、砷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中筛选出1株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的肠杆菌,通过去除率实验结合表征实验来探究其对镉、砷钝化机制.结果表明,经鉴定筛选出来的菌株M5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对镉、砷最大耐受浓度为1.0 mmol·L-1左右.在模拟体系中,菌株M5对镉去除率最大达94.13%,对砷去除率最大为27.26%.SEM-EDS和XRD的结果证实了Cd和As被固定成CdS和As2S3,XPS结果表明该菌表面的羧基、羟基和酰胺基主要参与生物吸附.结果为微生物应用修复重金属及类金属污染土壤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