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太湖流域企业的水风险评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开发的企业水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太湖流域企业水风险评估体系本土化研究.根据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现状、企业管理方式、相关标准及法规,修订了部分指标,建立了包括物理风险指标9项、监管风险指标4项和声誉风险指标9项的太湖流域企业水风险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评估指标的分级延续了原来的评估体系的5级5分制,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计算综合评分值.选取了一家化工企业进行实例研究,评估结果表明,该企业2015年综合水风险评价值为2.61,风险等级为Ⅲ级,属中等风险.实施7项水风险削减方案后,2016年综合水风险评价值降至1.94,风险等级为Ⅱ级,属低等风险.该评估体系可为太湖流域企业进行水风险评估及削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环境风险评价的特征,从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现有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和标准中直接筛选了物质危险性、主要原料最大存量与临界量、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量等10项指标;结合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区域性、复杂性及综合性等特征,提出了行业类别、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情况等9项指标,共计19项指标作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近20个工业园区的管理者、企业及园区公众发放600份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了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权重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模型结果显示,影响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等级准则层权重依次为风险源(0.4663)、监管机制(0.3010)和受体(0.2327);累积性环境风险源特征指标中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 (权重居第1位,下同)和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情况(第2位)指标权重较突发性风险源特征指标——物质危险性 (第4位)、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量占比 (第9位)、主要原料最大储存量与临界值(第18位)等指标排序优先;对于体现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防和监管的指标权重相对较高,如行业类别,园区环境监控情况、环境风险监管机制中日常环境管理制度中的环境监控情况 (第5位)权重也高出了环境风险制度体系中事故应急预案(第8位)指标权重;但是,在对受体关注程度上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等指标的权重仍旧很小.   相似文献   

3.
WWF水风险评估工具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目前的水资源、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统计等特点,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提出的水风险评估指标做了本土化调整,建立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流域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5 级5 分制计算每个指标的评分值,对部分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做了调整,并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计算综合评分值.选取长江流域及其所辖的7 个二级分区进行了水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10 年长江流域及其二级区的水风险评分值均在1.1~1.8 分之间,风险等级为Ⅱ级,属低风险区;各二级区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太湖水系和汉江属Ⅱ级区中评分值较高的流域,嘉陵江的评分值最低;不同指标分类对流域水风险的贡献率不同:影响较大的是物理风险,贡献率在45%~60%左右;其次是监管风险,贡献率在21%~32%左右;最小是声誉风险,贡献率在25%以下.最后,结合我国水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展望了本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臭氧及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工业园区是我国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但是其污染水平及特征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两类VOCs走航监测技术,在长三角主要工业园区开展了108园区次的走航监测,系统分析了长三角不同工业园区VOCs的污染水平及示踪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园区周边VOCs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39~533 μg·m-3(5%~95%分位值浓度),平均值为183 μg·m-3,是城市环境大气浓度的3倍左右;最大峰值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07~12006 μg·m-3(5%~95%分位值浓度),平均值为2812 μg·m-3.所有园区周边监测到异常高浓度的频率为64%,其中异常排放频率出现较高的组分主要包括甲苯(32%)、二甲苯(18%)、苯(9%)以及含9个及以上碳数的芳香烃(19%).不同工业类型的园区周边VOCs浓度水平及主要特征组分存在一定差异;纺织行业园区周边浓度最高,其次是化工、涂装和石化,电子工业园区周边浓度相对最低.鉴于现有走航技术对环境大气常见VOCs组分的覆盖率不足50%,因此上述走航结果相对于实际浓度应该有一定的低估.本研究有助于系统认识我国工业园区VOCs污染水平及特征,为园区VOCs监管及减排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欧洲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和政策要求,提出加强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的建议,即加强对工业污水预处理的监管;采用更灵活科学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基于地方特点制定污水间接排放标准;由单一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管控转变;出台文件明确园区环境管理职责;园区水环境管理由单一的排放监管转变为排放和水平衡共同监管。此外,针对收纳工业园区工业废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提出:污水处理厂应掌握园区企业档案,并组织对其收纳能力进行评估;推广园区污染物分类处理模式,创建一批示范项目;将生态毒性指标纳入监管;在环境监管中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运营方的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王猛  孙世群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51-155,167
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利用2003年-2008年的资源能源数据,通过回顾性评价研究方法,分析出新鲜水耗量是在正常消耗范围、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低于国家标准值、综合能耗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和控制SO2排放量的必要性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合肥高新区今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化工产业是天津滨海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该行业废水因污染种类复杂,具有高盐、高毒、难降解等特点,是滨海新区污染物控源减排的主要威胁。通过对滨海化工区水污染物排放现状与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在石化行业中耗水量最大,占石化行业总新鲜水消耗量的70.3%~80%;其废水、COD和氨氮的排放量最高;除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外,其他3个行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滨海新区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与全国及天津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较大的减排潜力;从其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近期仍将是以污染末端治理为主要途径。但从远景来看,在生产环节减少外排污水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机制,建立企业间废水的循环利用模式才是其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8.
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工业园区持续转移将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结合中西部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为避免工业园区变成"污染园区",本文提出规范招商引资、规范入园程序、审慎对待环评报告、加强环境监管等环境风险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工业园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水污染超标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工业园区水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监管体系不健全,未能有效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功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监管存在的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污水排放标准体系不完善、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处理能力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政策框架,建议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标准体系、形成园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长效机制等,为提高工业园区污水排放全面稳定达标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流域生态风险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框架,从风险评估三要素风险源-生境-受体出发,构建了危险度-脆弱度-损失度流域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综合模型的构建、指标体系选取、等级体系划分与评估单元确定等内容,并以太湖流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生态风险整体以中等风险为主,呈升高趋势,与2000年相比,2008年高、较高生态风险所占面积比分别增加了0.39%和5%.实证分析基本验证了模型及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对太湖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程的环境效益定量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工程实施后的船舶垃圾和船舶石油类排放削减量的计算公式。利用平原河网区水量模型模拟太湖流域水动力条件,利用分段混合水质模型进行石油类水质改善效果预测。最后应用该评估方法进行太湖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估,预测工程实施后的船舶垃圾、船舶石油类排放削减量和水质改善程度,为该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产业结构调整与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提出对策分析,有利于整体水环境(包括饮用水源地)的改善.基于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和淮河流域饮用水源地2007~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 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计算、分析、评价了江苏省3大流域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研究结论揭示了3大流域饮用水...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太湖流域产业集聚空间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产业集聚发达、水网密集但水环境敏感性强的太湖流域为例,采用环境地理学的理念,选择地貌特征、水质目标、水体通达性、清水通道、现状水质等要素作为表征水环境容量的评价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水环境容量进行分区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依据水环境容量支撑强度和产业集聚污染压力的对应关系,分别划分农业、工业集聚空间优化类型区.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地域差异性大,呈现从东北沿江地区向西南沿湖地区逐步递减的格局,而产业集聚引起的污染总体上以太湖、滆湖及长荡湖沿岸乡镇分布较多,与水环境容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相吻合.农业集聚空间优化要重点调整太湖一级保护区、滆湖、长荡湖沿岸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化调整太湖二级保护区及南部山丘岗地区,一般调整常州、无锡、苏州的市区的农业发展;工业集聚空间优化要重点调整常州、无锡和苏州中心城区,优化调整太湖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以及重点调整区的外围,一般调整乡镇工业集中区.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估   总被引:27,自引:21,他引:6  
张杰  郭西亚  曾野  邓建才 《环境科学》2019,40(5):2202-2210
为阐明经济发达地区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本研究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水系94个样点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Zn、Cr、Ni、Cu、Pb、As、Cd和Hg)含量,评估了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以及辨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Zn、Cr、Ni、Cu、Pb、As、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 62、102. 46、45. 50、44. 71、37. 00、13. 34、0. 479和0. 109 mg·kg~(-1),均高于其对应的背景值(Hg除外).地累积指数评价中,Pb、Ni、Zn、Cu和Cd整体上处于低污染状态;在污染负荷指数评价中,Pb、Ni、Zn和Cu整体上处于中度污染状态,Cd、Cr、As处于低污染状态;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Cd和Hg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多元统计分析表明,Pb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排放;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Cr、Ni和Zn还受到电镀及合金制造行业的影响; Cu和As主要来自于农药、工业废水; Cd主要来自于冶炼工业; Hg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石油产品的燃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现有的生态工业园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工业园区的特点,提出了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园区管理四个方面,共27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其中约束性指标25项,参考性指标2项。这为江苏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和考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太湖污染防治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太湖水质恶化已影响太湖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分析了太湖污染来源及污染状况探讨了太湖污染的发展原因,指出了太湖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如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治理,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17.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原因与管理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泊泄洪能力与供水能力。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与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管理所造成的。洪涝问题则是由于流域下垫面的急剧变化导致洪峰提前和洪峰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水体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更容易受微塑料影响而造成水体微生态系统的失衡.以公园的功能特点(综合型、社区型和生态型)为基础,通过现场采样、显微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调查了桂林市公园水体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微塑料风险指数(H)和负荷指数(PLI)评估了微塑料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公园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范围分别为104.67~674.44 n·m-3和95.57~877.78 n·kg-1.微塑料形状主要包含碎片、纤维、薄膜和颗粒,且以小于1 mm的碎片和纤维为主.微塑料聚合物有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不同功能公园水体的微塑料丰度差异性显著,其中综合型公园的微塑料丰度最高.公园水体微塑料丰度与公园功能和入园人数密切相关.公园表层水的污染风险较低,而沉积物的污染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旅游是桂林城市公园水体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桂林市公园水体中微塑料污染风险总体属于轻度污染,但仍需关注其在城市小型淡水水域中的累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