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重要生态补偿制度对平衡生态保护地区与生态受益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安全及社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概述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及实践在补偿主客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进展,提出我国生态补偿实施的相关建议,为国内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7,(11)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早在从2005年开始,全国各地已经开始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努力谋求利益平衡的水生态和谐局面。按照"谁污染、谁赔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目前江苏、福建、浙江、河北、河南、辽宁、山东、山西、湖南、广东等地已陆续开展试点,在流域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江等大型流域由于涉及省份多,上下游之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等差别较大,利益诉求不同,在补偿的主体与客体的认定、补偿模式以及补偿标准确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实践经验,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设计了各级政府主导下纵横向补偿相结合的长江经济带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方案,并基于保护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分类提出了以任务量为基础、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补偿测算标准,同时对补偿机制的实行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上下游流域及其他大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重要经济手段,生态补偿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理论和实践研究均相对较少。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文章初次提出了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概念、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建议加强两方面研究,建设项目生态补偿内涵和范畴确定;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方式及标准确定。  相似文献   

6.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德辉 《环境保护》2006,(19):12-17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三大基础 政治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环境质量目标要求的提高,加强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4月17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示:"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补偿的视角研究如何应对和缓解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跨区建设与运行中面临的“邻避问题”。结合生态补偿原理、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提出构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跨区建设与运行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补偿机制框架、基本原则、补偿主客体、补偿方式、配套保障措施等内容,以期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源地对于城市人民的生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黑河水库是西安市重要的饮水水源,黑河水库在过去几年里为西安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以西安市黑河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建立黑河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从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三方面构建了黑河水资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最后提出完善黑河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保护区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来解决保护区的困境:界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严格界定林地产权制度,构建高效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多渠道融资,项目形式补偿、积极争取国际资金支持,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等。建议核算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于居民的健康安全,以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于开展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系统分析了补偿机制的构建内容,重点对财政转移支付、征收水资源费、开展优惠信贷、鼓励公益性资金投入等四种生态补偿途径进行了探讨,并从生态效益、生态建设成本、补偿主客体的参与意愿及支付能力等角度对生态补偿额度的测算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工作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环境损害赔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NKI(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英文文献的梳理,对国内外环境损害赔偿文献年代分布、文献的机构、期刊分布与研究热点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环境损害赔偿的发文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国外研究时间较早;文献发表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其中英文文献主要集中在环境管理、生态经济、污染效应、政策实施等研究领域,中文文献则更注重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构建和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近几年,随着区域性环境污染的逐渐增多,跨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以及系统、完善的制度建设、保障实施的机制构建等会成为未来学界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更多注重工程性措施维护和改善,却忽略了开展水源保护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利益影响,造成保护区发展受到限制。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旨在对利益受损者的利益补偿与恢复,调动保护区政府和居民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避免水源保护活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对象,对不同补偿方式开展比较,对中国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曹港程  沈金生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153-3166
海洋牧场建设是中国扩增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碳汇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只有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才能调动海洋牧场建设经营者积极性。以海洋牧场中藻类、贝类、鱼类、甲壳及其他类经济性碳汇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最优化模型核算了碳汇资源生态价值的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贝类、鱼类、甲壳及其他类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34.94元/t、820.05元/t、782.39元/t、3764.16元/t,补偿标准存在种类间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当前海洋牧场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新时期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重点阐述了国外的欧盟、美国、德国-捷克以及国内的浙江省、深圳市和苏州市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常州市的借鉴和启示,主要包括:依靠政府的大力推动、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度,为常州市生态补偿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构建区域补偿机制促进西部生态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和成败的关键,然而国家和社会受益者既给西部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生态损害,也将从西部的生态建设中获取利益。因此,构建国家和社会受益者对西部的生态补偿机制,符合公平性的一般法理,也将会有力地推动西部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云南风电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生态环保示范性山地风电工程的概念和原则,并以华能南华云台山风电工程为例,从建设前、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后期植被恢复方案对道路、弃渣场、风机平台等区域进行探究,并对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研究指出,生态环保示范性山地风电工程的建设既不同于荒山造林或更新造林,也不同于园林绿化.既要考虑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功能,又要考虑植被恢复效果、环境美化和降低成本.因而在前期、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勘测,因地制宜多方评审,优化方案.能够让生态系统不经过人为的干预,还原、融入到被破坏前的环境当中去,将生态恢复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美化结合起来,实现改善生态、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开采量大,然而,在矿产资源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矿山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是提升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研究在了解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补偿体系,明确了补偿的主体、客体和主要形式,并提出治理责任机制、多渠道融资机制等保障机制,期望为环境管理部门推进矿山生态补偿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深圳湾滨海道路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澍  黄远峰 《环境与开发》2000,15(2):9-10,13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深圳湾滨海道路建设工程中生态环境的损失及生态补偿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道路实施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损失及相应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