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尚未制定专门的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立法。由环境保护法律中的相关规定、涉及环境侵权赔偿或者补偿的相关立法以及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典型判例构成的法规体系,为环境健康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从《超级基金法》、《詹姆斯.扎德加9.11健康与赔偿法案》、《联邦侵权赔偿法》和《联邦雇员补偿法》等立法以及Sterling诉Velsicol化学公司案、普莱斯诉美国海军案等判例中总结的美国经验主要包括:适时制定专门立法;建立损害赔偿社会化机制;适用惩罚性赔偿机制;科学确定赔偿范围和数额;明确公职人员的法律责任。我国应当基于自身国情,充分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加快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法律法规草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最高层次。美国、欧盟、世界银行和我国在立法环境评价领域都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我国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开展立法环境评价,灵活处理立法评价和立法环境评价的关系,构建立法评价和立法后评估的联动机制,注重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和提高。立法环境评价既要评价国内法,也要关注国际条约,既要将公众参与作为强制要求,也要将其作为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美国环境立法前评估方法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立法实效不足是困扰我国环境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美国具有相对完善的立法前评估制度,较为成熟的评估方法,灵活有序地运用成本收益法、成本有效性法、风险—风险分析法等多种评估方法,预估环境立法的必要性、合法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等,以提高环境立法质量,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1969年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算起,美国的环境立法已经走过了24年的历史.在美国的立法史上,这24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被称作环境法大发展的24年.经过24年的立法,今天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联邦环境法规体系.这个法规体系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层次,其上层是独特的《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其下层包含污染控制法规系列和资源保护法规系列.一、体系上层:《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以下简称《环境政策法》)在美国的联邦环境法规体系中占据最高的和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世界环境政策的引领,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美国环境政策制定的趋势发现,美国环境立法出现了僵局,但环境政策却以国会"非正统"的立法、联邦行政机构的环境政策制定、法院裁决、联邦行政机构和非公机构合作制定环境政策、地方环境政策、非政府环境政策等新方式出现,环境政策制定相当活跃。因此,借鉴美国经验,我国也可加强系统性环境法律体系的建设、优化行政机构的环境政策制定、积极发挥法院体系在环境政策领域中的作用、推动地方环境政策可先行先试以及参与式环境政策制定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陈刚  蓝艳  彭宁  解然 《环境保护》2016,(12):62-64
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决策支持方法,成为决策制定中的重要环节。美国是最早将成本效益分析应用于国家资源环境重大决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总统行政令和国会立法,将成本效益分析作为制定行政立法必须的原则和程序。本文梳理了美国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制度体系,以及美国环境法规的成本效益情况及实践案例,并对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制构建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建立以来,已被许多国家效仿。然而就我国的情况而言,这项制度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立法规定。立法缺失制约着司法实践中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使环境公益诉讼在现实中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环境执法机构和有效的环境法执行机制,取得了很好效果。本文从立法、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中美环境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旨在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提出完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保险市场上,大多数商业财产和责任保险单都将污染风险列为除外责任.为了满足市场对污染风险保障的需要,美国保险市场开发了各种环境保险.最早的产品是1977年出台的环境损害责任保险( EIL),也称作污染责任保险.此后,美国的环境保险市市场得到迅猛发展,而各种环境立法的推进和完善是其主要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美两国的固体废物污染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了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的管理制度、环境立法的完善程度和法律现任的同异性,提出在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需要借鉴美国等固体废物立法比较早的国家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环境监测技术使人们能够更为及时、有效地监测、判断环境状况,进而探究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明确环保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科学、正确的环保制度和政策。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环境监测技术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现代科学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的涵义和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桑燕鸿  吴仁海  曾添文 《环境科技》2002,15(2):44-45,47
为了保护环境,使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应该建立环境补偿制度。环境补偿制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从环境补偿的概念出发,对环境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建立环境补偿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论保险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推行环境保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论述了保险制度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与实施,在落实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促进先评价后建设、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许多因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在提升立法层次、拓宽评价范围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使环境影响评价的覆盖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多年的实践与运用,也显现了该法律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个别条款,如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时限等的不确定问题,并对不确定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制度改造带给环境保护新的问题,企业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分析了新的企业制度的特点以及它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提出应通过立法引导企业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论上海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是资源这一观点出发,论述了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海10年多来坚持协调发展原则,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控制,局部质量有所好转的现状:指出了实现2010年上海环发目标,主要对策措施: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较大幅度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立法、强调法制和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上海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众多领域中已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新的前沿领域。上海于80年代末开始着手在环境保护与管理中开展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建立《上海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等几个不同层次与专题的环境管理与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本文分析了上海环保局系统所建立的2个信息系统的技术特征,并对建立环境信息系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16 marked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Protocol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Antarctic Treaty. Terrestrial ice-free areas constitute approximately 0.18% of Antarctica, but represent the most biologically active, historically rich, and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sites. Antarctic soils are easily disturbed and environmental legacies of human activities are scattered across the continent; many are remnants of the 1950s-1980s w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s less comprehensive than today. Adop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ocol in 1991 represented an important and proactive shift in Antarctic governance, secu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 fundamental tenet of the Treaty System. Twenty five years on standard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ave greatly improved, yet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re compounding. Shortcoming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ocol exist due to disparities in cultural values, operational realities, and inconsist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mong governments and National Antarctic Programs. Non-native species management remains underdeveloped; and there is in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all biogeographic regions within the Protected Area system; therefore jeopardizing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biodiversity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soil environment. Fundamental improvements are required to address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and ensure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next 25 years, including: (1) increased multination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to answer targeted research questions addressing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challenges, (2)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to policy maker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rs to inform decision- making, and (3) making the mandate of long-term monitoring of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a high priority for all governments signatory to the Antarctic Treaty.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环境宣传教育具有先导和前驱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宣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良好的宣教体制,加大宣教投入,全面提高宣教队伍素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研究,进一步唤醒人们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环境保护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