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广州市土壤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堆煤扬尘等开放源颗粒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颗粒物的粒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施工尘和其他几类尘分别呈双峰分布和单峰分布,各类尘样的化学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土壤扬尘以富铝颗粒为主,占总电离颗粒的37.97%,道路扬尘以富钙颗粒为主,占总电离颗粒的24.92%,施工扬尘以富硅颗粒为主,占总电离颗粒的33.33%,堆煤扬尘以富钙颗粒物为主,占总电离颗粒的64.92%.在道路扬尘中土壤扬尘与机动车污染的特征显著,这些特征为扬尘颗粒物源解析提供了可能.此外,道路扬尘的二次组分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灰霾与非灰霾日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11年典型灰霾和非灰霾天气下,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并分析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同时采集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样品,通过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灰霾天气下,二次粒子是杭州市各粒径段颗粒物的首要贡献源,其对≤1.1、1.1~3.3、3.3~5.8和5.8~10μm粒径段的颗粒物贡献率分别为60.4%、62.2%、54.8%和46.5%.在一次排放源中,机动车尾气是≤1.1和1.1~3.3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3.8%和12.2%;城市扬尘是3.3~5.8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达到16.0%;而建筑施工尘是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14.2%.非灰霾天气下,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加,二次粒子的贡献率显著下降,对≤1.1μm粒径段颗粒物的贡献率为42.7%,而对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贡献率仅为15.5%;机动车是各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贡献率均在20%以上;煤烟尘是≤3.3μm细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类,贡献率为22.0%;城市扬尘是3.3~5.8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18.3%;建筑施工尘依然是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21.4%.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前后,利用位于石家庄市大气自动梯度站20 m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对大气细颗粒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阅兵活动当日,大气细颗粒物的首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20.9%)和燃煤(20.6%),与空气质量保障前后相比,两类源的贡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颗粒物数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保障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控车"和"控煤"效果更为显著.来自机动车尾气的颗粒以短链元素碳和Mn为主,来自燃煤源的颗粒物以有机碳为主,来自工艺工业源的颗粒物以有机碳和金属为主,来自扬尘源的颗粒物以硅酸盐和钙为主.保障措施结束后,颗粒物浓度迅速攀升,是低压静稳不利气象条件和东南方向低空传输共同作用结果,其中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的贡献增长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炼焦工序颗粒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彦辉  赵亮  孙文强  叶竹  蔡九菊 《环境科学》2018,39(12):5359-5364
为探究钢铁企业炼焦工序各排放源颗粒物的排放特征,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使用崂应3012H自动烟尘(气)测试仪和安德森分级采样器对某钢铁企业炼焦工序的装煤/推焦、干熄焦排气、筛焦转运等环节的颗粒物排放源进行现场采样.将不同排放源的颗粒物分别进行了微观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排放源单颗粒分为富铁、富硅、富钙、炭质和烟气聚合体这5种类型,外观上主要呈多角块状、不规则层片、团状和絮状4种形态;装煤/推焦排放颗粒物的粒径集中在3.3~4.7μm,干熄焦排气为3.3~4.7μm和5.8~9.0μm,筛焦转运为4.7~5.8μm;炼焦工序各排放源颗粒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Si O_2、Al_2O_3、S、Ca O、TFe,质量分数分别为76.30%~81.30%、5.36%~5. 91%、3. 96%~4. 26%、1. 15%~1. 34%、0. 52%~1. 59%、0. 81%~1. 34%.  相似文献   

5.
基于质子微探针研究的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源解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质子微探针对上海市人民公园大气气溶胶进行单颗粒源解析.结果发现,上海市大气主要污染源为土壤扬尘、建筑扬尘、汽车尾气和钢铁工业尘,它们对大气环境贡献率之和为80%以上.此外还发现约有13%的颗粒物无法识别,通过对这些颗粒物进行聚类分析,初步确定它们分属于2种不同污染源的亚类和一种新的未知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不同燃烧过程颗粒物粒径排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和稀释采样系统研究重庆市工业源、交通源、生物质燃烧以及餐饮业油烟等各类燃烧过程的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燃煤锅炉以及各类柴油交通源颗粒物数浓度峰值都表现出单峰型的变化特征,峰值主要出现在0.20~0.48μm之间;生物质燃烧和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的数浓度都呈现出双峰型的变化趋势,分别出现在核模态(0.02~0.07μm)和积聚态(0.2μm);水泥窑炉的数浓度也出现双峰型变化特征,分别出现在积聚态(0.12μm)以及接近粗颗粒物态的1.23~1.96μm粒径范围处.各污染源颗粒物质量浓度峰值主要出现在粗粒径态,交通源排放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各类污染源数浓度分布主要集中在积聚模态,粗颗粒态的数浓度累计贡献都不到1%;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粗颗粒态,核模态的质量浓度贡献都小于0.1%.  相似文献   

7.
采集了镇江环境监测站1月份的PM2.5样品,用SPAMS 0515对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对镇江市区冬季环境空气有明显贡献的颗粒物来源是汽车尾气、燃煤、工业排放和扬尘,4者的贡献率分别为汽车尾气占22.5%、燃煤占16.3%、工业源占13.6%、扬尘占11.8%。镇江市区冬季PM2.5颗粒中,汽车尾气、燃煤分布在小粒径段,扬尘分布在大粒径段。日间汽车尾气和扬尘对PM2.5增高的影响增大,早高峰、晚高峰汽车尾气贡献增长。PM2.5中含的Mn、Fe、Cr、Zn、Pb 5种金属元素颗粒中含Pb颗粒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级提取法,考察了某典型排放源周边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的形态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中铊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PM_(10)还是PM_(2.5)中铊均是以分布在可氧化态为主,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大气颗粒物中的铊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源,其中PM_(10)中的铊主要来自焙烧渣扬尘和污染源排放的废气,而PM_(2.5)中铊则主要是来自污染源排放的废气。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阜新市大气源颗粒物粒度特征,于2017年1月对阜新市矿山堆场(KS)、阜新发电(FX)、杰超电厂(JC)、阜矿热电(FK)、泰山石膏(TS)、土壤扬尘(TR)、大型道路(DX)、中型道路(ZX)、小型道路(XX)、城市扬尘(CS)、水泥尘(SN)、金山电厂(JS)、大鹰水泥(DY) 13个大气源颗粒物主要来源采样,并用LA-300型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大气源颗粒物的粒度,采用Folk-Ward公式计算粒度参数,分析各源颗粒物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SN、DY和DX以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为主,DY的中位直径(D_(50))最小,均值为3. 18μm。②CS、SN、JS、DY、DX的平均粒径(M_z)都小于10μm,偏度S_k在0. 3~1. 0之间,属于很正偏态。DY和DX标准偏差(S)在2~4之间,分选差。CS、SN、JS、DY的峰态(K_G)属于中等峰和窄峰类型。③TR、DY中粒径2. 5μm细微颗粒占比相对较高,分别达2. 81%、3. 21%。鉴于阜新市大气源颗粒物的多物源混合性及较差的分选特征,阜新市应当着重加强对TR、DY、DX、CS等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的排放及监测管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北方采暖期的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以2015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石家庄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采用大气细颗粒物实时在线源解析技术,对不同时段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和各类源粒径分布、重污染期间各类源的质谱特征,结合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主要污染物来源为燃煤、工业工艺、机动车尾气和二次无机源;低压、静稳条件和低空传输共同作用下,以燃煤及工业工艺源排放颗粒物为主的细颗粒物严重累积,二次转化加剧,导致此次重污染的发生;来自燃煤源的颗粒物以混合碳为主,工业工艺源以金属为主,机动车尾气源以元素碳和金属锰为主,纯二次无机源以二次无机离子为主,来自扬尘源的颗粒物以铝、钙、铁和硅酸盐为主,生物质燃烧源以左旋葡聚糖LEV为主,餐饮源以有机酸为特征信号;与重污染前后不同,八类源于重污染发生期间在整个粒径段呈现均匀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机器的结构噪声源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验上获得结构噪声源描述符,并利用源描述符的概念对不同自由度的结构声源特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简单介绍了三岔水库及水源地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三岔水库汇水区的范围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收集了水利主管部门在2013年-2015年期间三岔水库水环境质量历史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得出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分析了造成该问题的成因,并对目前三岔水库水源地及其汇水区范围内存在的水质安全隐患、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非点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论述和总结,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对下一步该如何开展相关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碳氮源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集炼油厂内长期石油污染土壤,经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筛选和发酵液表面张力测定等方法,从油泥中筛选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土著微生物1株,命名为S2,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性能测定与产物特性及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测定证明其发酵液表面张力稳定,最佳条件下发酵液表面张力可由75mN·m-1降至35mN·m-1,临界束胶浓度(CMC)值为0.25g·L-1,远远低于一般化学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发酵液乳化性能优于对照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常用的化学表面活性剂.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选定的最佳碳源为菜油,最佳氮源为硝酸钠,优化培养条件后,产物最大产量达到了4.7g·L-1.  相似文献   

14.
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预处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在处理污染源水时,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已不能满足要求,其工艺改革势在必行。根据近年来国内在污染源水的生物预处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传统工艺的不足之处及生物法预处理的优点,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分析结论是,污染源水的生物法预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方法,其本质是水体天然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对NH3-N、酚和有机物,具有较满意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来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行为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根据重金属来源的不同把重金属污染土壤分为2类: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后者重金属来自成土母质.2类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在不同颗粒中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分布于细颗粒中,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向细颗粒富集的特点;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颗粒分异特征相对不明显.提取试验表明,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较为稳定,释放较缓慢,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颗粒磨细程度对土壤重金属释放的影响明显高于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pH对外源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均有较大影响.连续淋溶试验表明,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释放重金属的强度虽然较高,但其释放持续时间较短;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释放重金属的强度较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农药化肥流失、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污染、农作物秸秆焚烧以及农业塑料膜等所引起的污染逐年加大,正成为工业污染源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污染物来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1991年至2000年间深圳内陆和近岸水产养殖业的排污量进行估算,分析其演变趋势,并对同时期深圳市的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深圳市水产养殖业排污也是深圳近海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成因之一,自1994年之后其对近海水体污染有加重趋势;(2)在农业面源中,畜禽养殖业排污量最大,其次是水产养殖,再次是农田化肥流失排污;(3)在点源污染中,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污在点源污染中的比重有较大程度的降低;4)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相比,在排放COD量的比例上,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在排放TN量所占比例上,二者相近,在排放TP所占比例上,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对1991年至2000年间深圳内陆和近岸水产养殖业的排污量进行估算,分析其演变趋势,并对同时期深圳市的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深圳市水产养殖业排污也是深圳近海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成因之一,自1994年之后其对近海水体污染有加重趋势;(2)在农业面源中,畜禽养殖业排污量最大,其次是水产养殖,再次是农田化肥流失排污;(3)在点源污染中,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污在点源污染中的比重有较大程度的降低;4)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相比,在排放COD量的比例上,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在排放TN量所占比例上,二者相近,在排放TP所占比例上,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澳大利亚源流域模型模拟东山小流域内2001年-2010年产生的降雨径流和总氮污染负荷,其中降雨径流采用SIMHYD模型,氮污染物生成采用EMC/DWC模型。通过模拟发现,流域内的水产养殖塘产生的径流量占66%,其次为高地茶果树;水产养殖和高地茶果树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是流域内主要的总氮负荷来源;而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最大污染负荷来自于蔬菜种植地(46 kg/ha)和高地茶果树(42 kg/ha)。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污染源单颗粒质谱成分谱较少且缺乏对比总结的问题,本论文收集了工艺过程源、扬尘源、机动车尾气源、燃煤源和生物质燃烧源的单颗粒质谱图数据,使用聚类算法分析了各源类单颗粒物的主要化学组成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工艺过程源和燃煤源颗粒物均含有OC类、矿物质类、EC类、重金属类、富钾/左旋葡聚糖/硫酸盐硝酸盐类、OCEC类,但各颗粒类型的占比有明显差异,燃煤源中EC类占比明显高于工艺过程源而重金属类占比低于工艺过程源.生物质燃烧源主要由OC类、其他有机物类、富钾/左旋葡聚糖/硫酸盐硝酸盐类和OCEC类组成.扬尘颗粒的主要类型为矿物质类.从单颗粒化学组成上看,工艺过程源排放的有机颗粒中OC常与SO42-内混,元素碳颗粒中EC与NO3-或SO42-内混.燃煤源排放的碳质颗粒中EC、OC成分往往与NO3-和SO42-或者单独与SO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