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对某刚投入运营的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地下水和渗滤液进行采样分析,选取14个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推荐的方法和改进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水质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氨氮超标,主要受临近鱼塘和养猪场的排泄物影响。渗滤液挥发酚超标,与初期填埋废物成分相关。地下水样中氨氮浓度高于渗滤液,说明填埋场投入前初期附近地下水补充源氨氮指标贡献值高于渗滤液入渗。14项评价因子监测数据表明,渗滤液对填埋场地下水收集系统水质量的影响不明显,总体水质较好。由于改进综合评价法同时考虑了污染最大值和最大与次大权重单项因子,其得出的地下水质评价结果能更客观地反映评价区地下水的实际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2.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三维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模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正确评价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江苏省吴江盛泽城区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为例,在合理概化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与之相应的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通过对渗滤液污染物在填埋场不同防渗条件下的运移情况进行模拟预测,确定出了渗滤液污染物的扩散范围.结果表明,在防渗完好和防渗破损的情况下,渗滤液污染物运移范围均较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状况,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水质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水质整体良好,铁、锰、浑浊度、亚硝酸盐氮及总磷出现超标;化学非致癌物对周边各类人群不会构成明显危害,但致癌物六价铬、砷污染存在威胁.建议开展地下水溶质模拟,合理布设监测井,增加监测指标及监测频次,防范渗滤液污染.  相似文献   

4.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但红层区填埋场地下水中DOM的特征尚不明晰. 因此,为了探究红层区填埋场地下水中DOM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本文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我国典型红层区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进行现场调研,结果表明:①调查区域地下水导排层监测井(DP17)、污染扩散监测井(KS2~KS6)和水产源监测井(SC8)地下水中CODMn的Psi(表示i评价指标相对于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值的污染指数)介于1.323~5.392之间,水产源监测井(SC8)地下水中Mn2+的Psi为1.140,所有监测井地下水中TN、TP、Fe、Cd、Hg和Cr的Psi介于0.001~0.587之间,其浓度均未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但相对于背景井(BJ1),各污染物的Pbi(表示i评价指标相对于背景值的污染指数)均介于0.703~142.991之间,说明调查区已受到不同污染源的影响. ②填埋场渗滤液及附近地下水中DOM包括类胡敏酸(C1)和类富里酸(C2)等腐殖质类物质,以及类色氨酸(C3)蛋白质类物质. ③填埋场地下水中DOM污染主要集中在填埋场附近,对周围地下水无明显影响. ④地下水中DOM的腐殖化程度在丰水期〔平均HIX(腐殖化指数)为3.99〕和枯水期(平均HIX为10.69)具有显著性差异. ⑤地下水导排层监测井中类胡敏酸(C1)和类富里酸(C2)的荧光强度分别是其他污染源的3.1~11.9倍和1.9~8.3倍,可作为填埋场地下水DOM污染的指示性指标. 研究显示,调查区填埋场渗滤液及地下水有机质腐殖化程度高,对地下水的影响只局限在填埋场附近,对周围地下水未造成严重影响,填埋场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隆昌县36个投入使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监测,共采集水样216份。总体合格率43.06%,水质合格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出厂水高于末梢水,主要不合格项目是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1991—2018年期间的相关报道,通过单因子和內梅罗指数法、地下水质量评分法等方法及SPSS 24.0和Origin 2017等分析软件分别对我国正规、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通过累计污染负荷比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识别,并分析了正规与非正规填埋场地下水的污染特征与差异,以期为我国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和治理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我国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已报道检出污染指标共计89种,非正规共计93种;其中在非正规填埋场地下水中,有机物、无机盐以及重金属污染指标的数量都较之正规的更多.正规、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普遍性、局部性和点源性的主要污染指标差异明显,虽然两种不同类型的填埋场地下水中均普遍存在有机物(高锰酸盐指数)、无机盐(氨氮、氯化物、硝酸盐氮)和重金属(铁)污染指标,但是在非正规填埋场地下水中还普遍含锰和砷,局部含汞;在正规填埋场地下水中,普遍含汞,局部含锰.同时,我国正规、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分F值分别为7.69和8.11,都属于极差级别,表明无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填埋场,其地下水都已受到了严重污染,其中非正规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正规的.因此,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应加强对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污染区域地下水是垃圾填埋场存在的最大环境安全隐患。长期以来,西藏地区生活垃圾几乎都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置。为更好掌握西藏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为城镇用水安全、保障人群健康、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可靠信息,以西藏日喀则市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3年现场采样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标准指数法、综合评价法和污染指数法对日喀则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7年,日喀则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评价因子中pH、总硬度、硝酸盐氮(NO_3~--N)、氟化物(F~-)、氯化物(Cl~-)、氨氮(NH_3-N)和铁(Fe) 7项指标明显高于其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其中,仅氨氮(NH_3-N)和铁(Fe)超出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氨氮(NH_3-N)综合污染等级为无污染,铁(Fe)为中等污染;地下水综合水质良好、污染现状为轻污染。  相似文献   

8.
梁雨  闫海红  殷勤  年跃刚  张宪奇  王幸智 《环境工程》2022,40(4):188-195+223
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填埋场已成为我国公认的地下水重点污染源之一。通过对赤峰垃圾填埋场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的系统检测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综合评价法对现状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开展地下水污染成因解析。基于地下水历史检测数据,对照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指标限值,2018年12月—2020年8月研究区地下水历史超标指标有氨氮、硫化物、氟化物、总大肠菌群及部分感官性状指标,超标频次11%~90%,超标倍数1.01~120。除氨氮及氟化物,超标物浓度整体呈降低趋势。2020年9月超标物质仅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超标倍数在1.03~1.37。根据Pearson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结合大肠菌群的特点,判断填埋场内总大肠菌群超标主要由监测井洗井不充分及周边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由该地区地层岩性、地下水化学类型等,结合文献调研,判断氟化物超标主要由水文地质条件决定。氨氮浓度水平波动性较大,各点位均出现历史超标现象。根据背景点与各监测点氨氮浓度的正相关性(P<0.01, R≥0.655),以及渗滤液对场内地下水氨氮浓度贡献率为30.37%等,判断其超标成因主要包括垃圾渗滤液及上游地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且其防渗系统损坏后不易被发现,从而严重威胁周边地下水水质安全。基于MATLAB软件,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地下水稳定流和溶质运移模型,并以西部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模拟该垃圾填埋场非正常状况运行对周边潜水含水层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运移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一致,在填埋场及其地下水下游方向,COD和氨氮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垃圾填埋场在非正常状况下运行20年后,COD和氨氮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 039.14,86.62 mg/L,并且在地下水下游方向分别形成0.9621,1.0035 km~2的超标范围,导致水质无法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评估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潜力及其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山东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LPI指数法和WQI指数法评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情况和周围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利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对污染影响分布进行评估;结合地下水数值模拟,以氨氮为典型特征污染物,计算分析了渗滤液污染物迁移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渗滤液的污染潜力较大,具有污染周围地下水的风险,目前周边地下水水质虽处于WHO和国家标准的限制内,水质状况良好,但随着渗滤液的渗漏,氨氮等污染物的污染区域会逐步扩散为羽毛状,水质将持续变差。预计到2025年,渗滤液将开始污染周边一处居民区的地下水并逐渐扩大范围,需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对周边地下水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1.
填埋垃圾和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丰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填埋场垃圾和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pmo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渗滤液和垃圾中CH4氧化菌的定量分析.对于厌氧和准好氧填埋,初期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数量均高于稳定期;准好氧填埋体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数量均高于厌氧填埋体.准好氧填埋垃圾中CH4氧化菌的数量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填埋后的9个月左右达到最大值,与准好氧填埋体CH4产生的规律相似.同时,准好氧填埋垃圾中CH4氧化菌的数量随着距导气管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填埋时期的变幅不同,与准好氧填埋体O2和CH4的迁移规律有关.此外,对渗滤液和垃圾样品的研究表明,准好氧填埋体垃圾填埋层内部存在大量的CH4氧化菌,具有显著的CH4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填埋场设计阶段,渗滤液产量计算结果往往偏小.参照山谷型填埋场,建立了一个长400 m,宽500 m的水量平衡计算模型,模型中垃圾体高50 m,分5个填埋阶段,每阶段填高10 m,用时2 a,共填埋10 a.利用该模型,分阶段计算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对渗滤液来源组成和总产量的影响.渗滤液总产量由降雨入渗量和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组成,初始含水率越高,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和渗滤液总产量越大,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所占渗滤液总产量的比例也越高.当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分别为27%、40%、50%和60%时,日平均渗滤液总产量分别为272、583、823和1 063 m3.d-1,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分别为-144、168、408和647 m3.d-1.垃圾初始含水率高于50%时,自身渗滤液产量占渗滤液总产量的比例超过50%,成为渗滤液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目前中国规范中采用的渗滤液产量计算方法,未考虑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当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较高时,计算结果偏小.基于上述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包括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的修正计算公式,并通过2个大型中国南方填埋场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资料收集,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深圳市现存24座简易垃圾填埋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对其特征污染指标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土壤超标污染指标5种,包括镉和砷2种中度污染指标,污染指数分别为2.970和2.141,钒、镍和铅3种轻度污染指标,污染指数在1.348~1.777之间;地下水超标污染指标22种,包括总大肠菌群、氨氮、锰、铁、铅、铝、高锰酸盐指数、铊、总溶解性固体、碘化物、镍、硫酸盐和铍13种重度污染指标,污染指数在3.860~832.581之间,砷、总硬度、硝酸盐、氟化物、氯化物和硒6种中度污染指标,污染指数在2.039~2.993之间,锑、钠和汞3种轻度污染指标,污染指数在1.084~1.147之间.地下水污染程度远比土壤污染严重.深圳市简易垃圾填埋场土壤特征污染物为氟化物、砷、镍、铅、钒和镉,共6种;地下水特征污染指标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氨氮、铁、锰、砷、铅、镍、铝、铊、高锰酸盐指数和总大肠菌群,共16种.氟化物、铅、镍、铊和铝5种污染物呈现了典型地区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简易垃圾填埋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2座中试规模反应柱,分别考察渗滤液回灌和不回灌的情况,研究传统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对其最终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对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对难降解物质以及氮、磷的净化效果不明显.回灌44周后,渗滤液的BOD5去除率达到98.5%,但出流的BOD5/COD值仅为0.07,BOD5/TN和BOD5/TP分别为0.13和11,远低于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适值,很难通过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净化.在设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渗滤液经过回灌后组成特性,选择合适的渗滤液处理方案和填埋、回灌方式,充分利用垃圾体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妃山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质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武汉市二妃山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和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2007年12月采取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和周边居民自用水井的地下水进行检测分析和模糊评价。测试目标为pH、总硬度和阴阳离子等。经检测后发现垃圾渗滤液中大部分金属离子含量比较高,部分水井中Fe、Hg、Mn、Pb、NO3离子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三级标准,可见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work presented here is to elucidate removals of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and odour generation potential in swine manure treated by short-term aeration. The experiment was composed of a 4 × 3 factorial design, with solids levels ranging from 0.5 to 4.0% and aeration lengths from 0.5 to 4.0 days at an airflow rate of 1.2 L s−1 m−3. Manure samplings were conducted on days 5, 10, and 20 during the storage. Solids (TS: total solids; TVS: total volatile solids), 5-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5), total Kjeldahl nitrogen (TKN), and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for manure samples were measured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aeration.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solids (TS and TVS), BOD5, TKN and VFAs were reduced in varying degrees with respect to the aeration length and storage time. Removal ratios of VFAs from 46.6 to 78.5, 49.4 to 86.9, and 48.8 to 95.6% were achieved under the aeration length of 0.5, 2.0, and 4.0 days,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of odour generation potential in the manure treated by short-term aeration can be linearly evaluated by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lids, BOD5, and/or TKN, but the feasibility could be impaired for manure with high solids content. Meanwhile, foaming was found troublesome during the process of short-term aeration. Four-day aeration is recommended to treat manure with a total solids level of less than 2.0% for odour control because over 70% of VFAs removal efficiencie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7.
卫生填埋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理的主要方式。但按我国卫生填埋技术、污染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没有垃圾填埋场能全部达到要求,多为准卫生填埋场。其运行后,对周围的大气及水体、土壤等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污染)。本文以武进市夹山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着重对填埋场运行后垃圾渗滤液等对周围地表、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城市固废为原料制备生物炭为其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思路,但在制备方式、影响因素及主要应用领域仍缺乏有效阐述。介绍了生物炭的制备方式,系统分析了城市固废原料、生产工艺对生物炭产率和性质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生物炭在垃圾填埋场治理修复(渗滤液处理、垃圾填埋场覆盖、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和土壤改良(理化性质、营养环境)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1) 热解和水热碳化是城市固废制备生物炭的常用方式,其形成的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及更丰富的组分,对污染物质(如I-、Cu2+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2) 城市固废自身特性及生产工艺都会对所得生物炭的性质产生影响;3) 以特定城市固废生产的生物炭可用于垃圾填埋场修复和土壤改良,对填埋场造成的土壤、大气、地下水污染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也能充分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该成果可为基于城市固废的生物炭生产及环境治理修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 dynamic composite model for a soil-water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leachate from a landfill. The composite model includes nine sub-models that trace water movement and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ive pollutants(organic N, NE4^- ,NO3^- , NO2^-, and Cl^ - ) i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soil. The model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leachate from a landfill in Laogang Town,Shanghai City was used. In this application, the values for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oblained by performing a laboratory simulation experimentof water movement and pollutant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soil columns. Soil and leachate obtained from the landfill site and its vicinitywere used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model was then used to simulate leachate movement and pollutant activity during the ten-year period when the landfill was in operation and in the twenty-year period following its closu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leachate migrated into the groundwater at the rate of 90-100 meters per year. 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in the design of future landfills in 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assessing and forecasting leachate plumes.  相似文献   

20.
熊娅  王强  宋英豪  朱民  林秀军 《环境科学》2013,34(7):2748-2751
通过改进传统水解池,强化水解池中的初沉污泥水解,以改善优质碳源比例.强化污泥利用水解反应器集悬浮物的沉淀分离和污泥的水解酸化为一体,经强化污泥利用水解反应器处理后,废水中SS去除率达到81.4%,SS/BOD5由进水的2.4下降至0.4;SCOD/COD、COD0.45~5/COD分别提高了35.4%和17.7%,而COD>100/COD下降了53.2%;BOD5/TN从3.7提高至4.7;BOD5/TP从23.8提高至36.4.废水的碳源结构得到了改善.同时,在强化污泥利用水解反应器中完成了对污泥的处理,污泥水解率达到51.9%,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与减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