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工业污染重心演变及脱钩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海霞  蒋晓威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911-1919
以2000~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市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数据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通过测算重心坐标及其偏移距离,揭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重心和工业污染重心移动轨迹和演变规律,并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污染转移、环保投资等方面解析其演变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经济重心与工业污染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北方向,但两者重心路径偏移呈现出一定的脱钩现象;经济重心呈现向西北方向偏移,其中GDP、工业重心偏移距离分别为9.45,7.58km;工业污染重心则向东南方向移动,其中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重心偏移距离分别为18.11,28.98,3.84km;工业污染重心和经济重心迁移轨迹之间的脱钩现象受多种因素的驱动.其中,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不平衡加剧了经济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环保投资推动了工业污染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产业结构重型化及污染的地区间转移一定程度的加剧了工业污染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1991—2015年江苏省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江苏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江苏省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存在长期且平稳的关系;江苏省工业"三废"污染对人均GDP的响应在短期内表现为正,而长期时表现为负;江苏省经济发展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工业"三废")排放的长期响应均为正且递减,但对工业废气排放的短期响应为负;影响当前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依次为工业固废、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变化更多地影响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排放的变化,对工业废气排放变化施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集聚外部性是集聚影响工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方式对应不同的污染排放行为。以中国31个省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废为例,基于集聚外部性理论,将工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性、相关多样性和非相关多样性等4种类型,在分析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考察工业集聚与工业污染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业废水、废气、固废污染强度的省域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上均有不断集中的趋向。(2)多样性集聚比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多样性集聚对工业废水强度下降的作用最大,对废气和固废污染的减排作用较小。产业关联是多样性集聚发挥环境“自净”效应的重要条件,相关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而非相关多样性会加剧污染排放。(3)从不同污染型产业看,废水污染型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污染强度下降,而废气和固废污染型产业专业化集聚会加剧污染排放,污染型产业多样性发展均有利于污染强度下降。(4)不同集聚类型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和污染类型的异质性。(5)要进一步降低工业污染,应提高集聚产业的多样化水平,强化产业间的内在关联。同时,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污染型产业、不同工业污染物制定差异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郭政  陈爽  董平  陆玉麒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3):1323-1335
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工业环境绩效指数、空间形态差异指数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其工业污染排放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3~2015年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6.97%和28.79%,但占全国比重仍然较高,尤其是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胁迫较大.2种工业污染空间形态均呈现出北(偏西)-南(偏东)的空间分布形态,而2种工业污染重心移动轨迹并不一致,工业废水重心总体上朝向东(偏南)方向迁移了12.85km,而工业SO2重心总体上朝向西(偏北)方向迁移了26.89km.此外,2种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城市且污染集中度指数由高到低大致呈半圈层状向周围递减.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空间形态演变具有一致性,工业废水重心和工业SO2重心与工业发展重心距离均在逐渐缩小,而2种工业污染-环境绩效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完全一致.驱动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引起的技术改善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由环境规制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则取决于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规模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工业污染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北地区2003—2015年地市层面工业废水、工业SO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度指数,从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工业污染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对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演变协同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间东北地区两种工业污染排放量及占全国比重均有所提升,工业污染尤其是工业SO2污染对生态环境胁迫逐渐增大;标准差椭圆结果显示,工业污染在空间上均呈南(偏西)-北(偏东)方向分布,工业污染重心轨迹迁移存在相似性,工业SO2污染空间集聚程度高于工业废水;工业污染地理集中度显示,地市层面工业污染集聚情况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期内工业污染集中度高值区分布范围明显收缩,空间特征得到强化;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空间形态演变存在相似性,空间形态上的差异逐渐减弱.分地区看,东北地区中部工业环境绩效最高,而工业污染集中度较低的北部工业环境绩效偏低,局部上表现出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变化不一致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工业及工业污染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及北部地区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变化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境库兹尼茨理论(EKC),选取1995年-2012年重庆市工业“三废”的排放数据和对应年的经济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回归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三项环境污染指标(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废的排放量)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其中工业废水和固废呈倒N型,废气的变化总趋势呈正N型.根据模拟结果,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三条曲线的特征,并对曲线变化做出了相关解释,为重庆市的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工业污染2000年 ,我省共统计工业企业1694个 ,汇总企业工业总产值721 .0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统计数据表明 ,由于“一控双达标”任务的基本完成和部分企业实施关停并转 ,“三废”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一 )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1、废水(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0903万吨 ;(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19749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3 .9 % ;(3)工业废水处理量42217万吨 ,工业废水处理率83 .9 %(4)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12986万吨。2、废气(1)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379…  相似文献   

8.
采用长江经济带2003~2015年105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影响长江经济带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以及工业废水的实证结果及中间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都具有动态累积效应以及存在路径依赖问题,市场规模加剧了工业污染排放,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则降低了各类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市场一体化存在影响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的规模、结构与技术传导路径.具体地,全样本中,市场一体化对各类工业污染排放物都具有技术中介效应,对于除工业烟尘之外的其他工业污染物排放具有市场规模中介效应,但第三产业结构中介效应不显著;分析区域异质性可知,与中下游地区相比,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偏低,导致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不显著,缺乏影响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技术中介效应,另外市场一体化对各地区工业烟尘的排放都具有一定的显著中介效应,至少能够从规模、结构以及技术进步层面找到一条显著的传导路径.本文推测,市场一体化对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可能受到了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企业所有权属性、产业结构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潜在因素影响,而且工业烟尘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是未来降低长江经济带工业污染排放的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上海市1991-2005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积极的环保政策支持下,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环保投入和环境综合整治,上海市工业污染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废气二氧化硫等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加大,废水排放特征逐渐由工业废水排放为主向生活及其他废水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城市化与工业污染排放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江苏省1990-2005年5类污染物排放指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江苏省城市化与工业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均工业废水、废气、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且因果关系的存在受滞后期影响;各类排放指标对城市化水平提高冲击的响应不同,人均工业废水、废气、二氧化硫排放呈增加趋势,人均工业烟尘排放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控制将成为江苏省快速城市化时期污染控制的主要工作;江苏省正大力推进源控制到多方位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保证持续有效性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经济、市场、效率、公平四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业绩效的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测度1998、2003、2008年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业绩效,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模块,系统分析了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业绩效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业绩效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呈现提高态势,3个时间断面均呈现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型分布格局;相邻地域单元表现较弱的空间集聚特征,绩效系统内部整体协调度不强,部分城市旅游业绩效水平与协调度高度耦合;针对旅游业绩效区域差异格局演化的形成机理剖析表明,经济驱动、市场驱动、产业链驱动、政府驱动及其相互间的综合驱动共同作用促使了城市旅游业绩效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从绿色核心动力、环境基底、创新产业、发展绩效四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CRITIC赋权、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均衡态、均衡度、均衡熵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均衡状况,并分析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高质量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未出现空间极化现象;总体格局呈西北—东南向,重心位于南北居中、东西偏东的位置。(2)高质量绿色发展总体水平较为均衡,但其中创新维度均衡度较低;城市内部均衡度存在明显的省域分化,沪苏浙城市明显优于安徽省内城市。均衡熵表明多数城市系统协调度有优势,具备一定发展潜力。(3)创新水平、环境质量、土地集约、现代产业等是高质量绿色发展普遍存在的障碍因素。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国土空间治理是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时空变化及对水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淮河流域172 个县为研究单元,基于1990、1995、2000、2005 和2010 年分县粮食、化肥及2010 年水环境数据,采用ESDA模型、重力模型、回归分析和GIS 空间技术方法,分别对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空间集聚程度及重心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动态时空变化规律、耦合关系及其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下游的苏北平原和皖北平原,“低-低”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上游的伏牛山、桐柏山和沂蒙等山区;②重心分析表明,20 a 来粮食生产和化肥消费的重心逐步由流域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分别移动了29.51 km和34.97 km,两者重心之间距离呈现近似“W”的“先减后增再减再增”徘徊特点;③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在流域空间位置上高度耦合,呈现增减协同的时空演进格局,且两者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具有同向性,空间耦合特征显著;④回归分析表明化肥消费是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污染来源,也表明流域粮食生产过程中环境成本较大,呈外部不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针对群众举报夜晚受不明气体污染中毒的两起事件,经过环保部门的现场勘查及监测,确定造成纺织厂污染的大气污染物为HCl气体,来自于纺织厂隔壁的农药厂装盐酸的空罐、罐区受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及受污染的土壤;助剂厂附近村民所受的污染物为HNO3、NO2和NOx气体,来自于助剂厂装硝酸的空罐、跑冒滴漏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受污染的土壤。夜晚气温降到露点,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气体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对人体危害更重的酸或酸性气体;这两个工厂又都位于鸭绿江边的化工区内,具有局地小气候特征,夜晚易形成类似于海陆风的微风,形成局地污染。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1999-2009年环境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选取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6项主要环境指标,构建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动态计量模型,从而对湖北省污染物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EKC呈倒"N"型特征,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气EKC则为直线分布关系,排放量呈逐步增大的趋势,而且没有出现拐点,表明经济产业结构是影响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可为湖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沱江流域总氮面源污染负荷时空演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肖宇婷  姚婧  谌书  樊敏 《环境科学》2021,42(8):3773-3784
根据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受总氮(TN)面源严重污染的现状,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2007~2017年该流域来自各面源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并利用空间重心统计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揭示沱江流域TN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及转移趋势,以期为相关部门精准防控和预警沱江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07~2017年畜禽养殖污染源对整个流域的TN污染负荷贡献率每年均在45%以上,是TN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源的贡献率呈逐年减少趋势,农田固废和农田径流污染源的贡献率则呈增加趋势.TN总污染负荷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污染负荷最大,达到5.7×104 t,2017年最小,为4.69×104 t.污染负荷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变化及降雨径流的不均匀分布驱使畜禽养殖、农田固废类和农田径流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流域东南部是畜禽养殖、农田固废类和农田径流TN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东南部各区县的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人口转化,进而驱动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重心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转移,其转移范围高达66.35 km2,由此确定的最小边界圆是污染源污染负荷变化的重点识别区域,沱江流域西北部则是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TN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本研究拓展了环境科学领域对流域污染负荷时空演变的探究方法,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建立了包含产业内部关联波及效应和居民消费诱发效应的投入产出宏观闭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完全实施所需投资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GDP、就业的正负效应及重点区域不同行业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五年期间项目实施将拉动京津冀地区GDP增加35.66×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40808个;拉动长三角地区GDP增长2782.03×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238285个;拉动珠三角地区GDP增长852.85×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74758个.在短期(2013-2017年)内,长三角地区所获总收益远大于珠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从行业影响看,三大地区实施"计划"后受益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与"计划"直接关联的行业.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所获得的直接效益远大于珠三角地区,侧面反映出珠三角地区服务业水平要整体高于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而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因对交通行业投资较大,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要远大于京津冀地区.研究显示,不同地区投资所获的效益受到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在未来产业发展中,京津冀地区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应多考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应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