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经济发展背景与循环经济内涵入手,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多元资源型县域的现实选择。以辽宁省灯塔市为例,构建以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社会体系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体系框架,并指出建立工业生态链、引入静脉产业和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是完善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一)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要闻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计划内容,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A主要目标计划的主要目标为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废物排放明显减少,循环发展对污染防控的作用明显增强。还要基本建立城镇循环发展体系,构建新的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日本循环型社会发展动向:废物的减量排放和循环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与学术界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认同,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生态社会作为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和《废物处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废物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循环利用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是从工业领域开始的,由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小循环),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再扩展到构建循环型社会(大循环),以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作为载体,把政策支持、法制保障、技术支撑作为推进手段,逐步向纵深发展."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做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并将其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的应用,在评价中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入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指标,组成融合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的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佛山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规划目标的设置是否对佛山"十一五"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分析规划末期的阶段目标和理想目标的贴近程度和差距,并从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构建循环型城市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10月,德国政府《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颁布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己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日本、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并通过强化循环经济立法、调整税收政策、开展企业污染零排放、努力扩大废物回收等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日本国将2000年定为“循环型社会元年”。日本的“财团法人·绿色日本中心”在对日本过去10年来政策法规的实行情况进行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计划》从5个方面提出了今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任务和目标.一是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在抓好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计划》要求,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以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论述沈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构想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提出了加强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研究、建设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和再生水利用工程以及加强舆论宣传、倡导绿色消费的意见和建议,并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了沈阳市全面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5]21、22号)要求,国家发改委就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国内北京: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园区未来三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围绕大气、能源、水、环境、管理等领域提升18项指标,其中万元GDP用水量等4项指标可达到国际同类园区领先水平。这也是北京市首次试点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园区建设。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该开发区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高精尖产业结构、全面推行建筑绿色化、构建多元绿色  相似文献   

12.
正发改办环资[2014]855号有关省、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厅)、财政厅(局):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推动"城市矿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  相似文献   

13.
文中论述了城市消费系统可回收资源在建立循环型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可回收资源的发展趋势及利用途径,提出在城市的循环经济规划、设计和建设应充分考虑对消费系统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已经发布,其中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是: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强化政策技术支撑4个方面指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决策,是实施"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内容。围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北京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面临新形势,在北京这样一个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能量流等各种物质流交错密集的超大型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节能减排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层次明确的循环经济体系。要充分总结北京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信息、资金等资源优势。深化大都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化建设力度,形成城市绿色发展的辐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关于拟通过验收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第一批)名单的公示。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2199)、《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3420)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科学技  相似文献   

17.
陈志恒 《环境保护》2011,(22):70-72
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是物质基础,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的重要保障。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构建针对循环技术的研究开发、规划引导、法律保障、政府奖励、财税支持等支撑体系,促进了替代、减量、再利用、资源化、系统化等技术的创新,保证了日本循环型社会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2017中国青海柴达木绿色循环发展论坛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多位代表在该论坛上表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17中国青海柴达木绿色循环发展论坛"业界内的共识近年来,世界最大循环经济园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以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为切入点,大力统筹资源集约利用与产业协调发展,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给当地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以下简称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有关申报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2]1762号),为加快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以下简称教育示范基地)制度化建设,明确了《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管理规定(暂行)》(以下简称《规定》)、《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评选标准》和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标志,标志着示范基地建设制度化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构建绿色城市平台 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厦门市应当利用构建海湾型城市平台的契机,转变传统生产模式,打造产业生态链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厦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