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物质基础方面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迎来了构建生态文明"新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此,继承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文化内涵,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新生态文化",实现生态文明"物质与精神"的同步超越,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境界的重要之策。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事实依据。通过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外部环境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从生态教育、生态产业、评估指标体系及支撑体系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更是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使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我们便需要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笔者便通过对其的总结,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并从方法、制度、规划三个方面提出见解,以求探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方向、目标。这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文章结合十九大精神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提出建设好生态文明是我国步入新时代的使命,要牢固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此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简要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然后根据已有资料,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进行分层和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深入分析,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秉承"六项基本原则"几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进行了分析,提出全党全社会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特别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7.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确立“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改革话题。对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未来10年的生态文明之路”为主题,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必须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科学预判未来的发展情景,并提出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可行路径、优先领域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战略决策,而工业园区是其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工业园区层面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行动是一重大课题。文章在把握生态文明的定义内涵基础上,阐述了工业园区层面生态文明的表现特征,具体为经济稳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意识高。另外,对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及总结,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五个维度探讨了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途径,对我国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文明的追求,我国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正在积极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从多方面努力,抓紧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提供基础。本文就对效应分析及其在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发挥效应分析的在大气科学研究中作用提供条件,从而,为实现我国大气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得到逐步发展,并最终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总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但它在为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是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煤炭开采过程会对大气质量造成极大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及生命健康。因此,对煤矿开采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开采过程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现状,提出污染防治建议,以期改善煤矿开采对我国大气污染的影响,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战略决策,而工业园区是其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工业园 区层面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行动是一重大课题。文章在把握生态文明的定义内涵基础上,阐述了工业园区层面生态 文明的表现特征,具体为经济稳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意识高。另外,对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路 径进行了分析及总结,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五个维度探讨了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 设途径,对我国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事业和实践不断前进,取得丰硕成果。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客观评价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实践及成就,提出了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新高度、新任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点方向与方略,是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发展的主基调。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成就与问题,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新高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中,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5.
白丽洁 《环境工程》2022,(4):285-286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动力。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努力向美丽中国的方向前进,当前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将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作自身的责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的好坏程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生态环境还对我国的文明的兴衰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为真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近日本刊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钱俊生教授,反思了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并就如何解决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济三煤矿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必须创新思路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挑战,以碳达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以新思路、新办法打好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的下一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借鉴外部经验,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相关实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一是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二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咨询机构;三是将绿色经济或绿色增长明确为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工具和路径;四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工具;五是建立企业、公众和媒体广泛参与、监督和宣传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绿色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是为后人“种树乘凉”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这一工作延伸到了不同层面,通过持续、深入的生态教育活动,着力从生态文明的层面,引导公众转变思想,树立绿色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如今,我国生态教育稳步展开、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既实现了公众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也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人才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