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不可预见性、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应急处理困难等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混合介质可渗透反应器对受重金属污染的模拟地下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这种混合介质可渗透反应器对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由磷灰石和电石渣组成的混合介质可渗透反应器对Cu(Ⅱ)和Cr(Ⅵ)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对Cu(Ⅱ)的去除率为95.10%,对Cr(Ⅵ)的去除率为95.78%,处理后的地下水pH值也提高到8.5左右,说明采用这种混合介质的渗透反应墙技术对修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渗透性反应墙,阐述了可渗透反应墙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可渗透反应墙的构建、应用实例以及存在问题等,并展望了其今后还需深入研究的方向,认为其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这将为在我国开展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新趋势,其反应区域介质是PRB研究内容的核心。按介质材料的去除原理可将其分为吸附类介质、沉淀类介质、还原类介质、降解类介质和组合类介质,评述了各类介质的适用范围与提升空间;介绍了介质筛选过程中可通过静态批实验、动态柱实验、模拟槽实验来研究介质材料的渗透性、长效性以及对污染物去除能力等性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PRB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4.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新趋势,其反应区域介质是PRB研究内容的核心。按介质材料的去除原理可将其分为吸附类介质、沉淀类介质、还原类介质、降解类介质和组合类介质,评述了各类介质的适用范围与提升空间;介绍了介质筛选过程中可通过静态批实验、动态柱实验、模拟槽实验来研究介质材料的渗透性、长效性以及对污染物去除能力等性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PRB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5.
PRB修复地下水污染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可渗透反应墙(PRB)的概念、结构、反应机理,按照处理不同的污染物和反应介质对PRB进行分类,并对此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当前PRB技术在修复地下水污染中所遇到的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种新型土壤修复技术逐渐在国外发展并开始商业应用。可渗透反应墙技术(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具有可渗透性和可原位修复的特点,解决了扰动地下水流动和大量因异位搬迁造成的工程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可渗透反应墙应用的几种主要技术,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的基本概念、组成、参数的选取、常用的可渗透反应墙的类型和几种新型的可渗透反应墙,并提出一些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EKR-PRB耦合技术在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邓一荣  林挺  肖荣波  赵璐  韩存亮 《环境工程》2015,33(10):152-157
电动-电动-可渗透反应墙(EKR-PRB)耦合技术,结合了电动修复(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R)和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两者的优点,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原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在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该技术的修复原理、影响因素、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就未来进一步提高EKR-PRB修复效率和降低应用成本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可渗透反应墙(EKR-PRB)耦合技术,结合了电动修复(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R)和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两者的优点,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原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在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该技术的修复原理、影响因素、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就未来进一步提高EKR-PRB修复效率和降低应用成本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胡莺 《环境》2006,(Z1):29-31
零价铁可渗透反应墙(Fe0-PRB)技术,已被证明是一项修复由卤代烃、卤代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一些有毒金属(如铬、硒、铀、砷和锝等)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技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利用零价铁PRB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并结合当前该技术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设计一种以互联网数据调查为基础,修建可渗透反应墙来修复城市河流污染水体生态环境。可渗透反应墙的设计主要分为7步:首先,利用互联网调查城市河流污染情况,形成数据基础,然后根据该情况选取反应墙结构、确定墙体安装位置、规模、走向、渗透系数以及活性材料,最终完成可渗透反应墙的构建。结果表明,与传统城市河流污染水体生态环境修复方法相比,经过可渗透反应墙修复后的城市河流,水中各种污染物质(COD、BOD、NH~+_4、氨、磷、汞、Mn、Cd、其它)的浓度分别减少了105 mg/L~(-1)、70.5 mg/L~(-1)、50.2 mg/L~(-1)、59.8 mg/L~(-1)、38.5 mg/L~(-1)、3.1 mg/L~(-1)、1.9 mg/L~(-1)、2.4 mg/L~(-1)、1.1 mg/L~(-1),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使用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修复受污染地下水,当地下水污染羽宽度和深度过大时,PRB的开挖、填料与安装成本较高.为打破PRB技术这一局限性,开发了减压集流式可渗透反应墙技术,通过集流井、输水管道和布水廊道的共同作用缩小污染羽范围并将受污染地下水输送至PRB,通过非完整井减压吸水方式捕获较深的受污染地下水.首先采用地下水井流公式计算减压集流井的关键初始参数,随后进行数值模拟优化参数并确定其它重要参数.在MODFLOW中通过改变减压集流井的井径、井数量、井间距及井与PRB的距离等参数,探究不同参数变化对减压集流效果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减压集流参数设置下,该设施可有效调控PRB上游的地下水流场,缩小污染羽的范围,在设定条件下受污染地下水断面减小了约50%.该技术显著降低了PRB的规模,拓宽了PRB的应用范围,使其可以处理污染羽范围较大、污染深度大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原位治理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性反应墙是地下水污染原位治理领域中的一类新型高效技术,其机理是借助充填于墙内的、针对不同污染物质的不同反应材料与污染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与生物降解,达到污染物去除的目的。本文系统介绍了地下水原位治理渗透性反应墙技术的结构组成、类型、工作机理,对其安装过程进行了综合论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该技术在国内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释氧渗透反应格栅填料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释氧材料的性能是释氧格栅能否经济有效地应用到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关键因素。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一般的释氧材料中加入膨润土而使释氧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这种释氧材料释氧速率平缓,释氧时间长,总释氧量大,是一种能有效应用到释氧格栅中的改进释氧材料。实验数据表明,在天然地下水的作用下,该材料持续释氧约1a后,水中的溶解氧还能保持在15mg/L左右;把本材料引入地下水中不会显著改变地下水环境的pH值,天然含水层介质能把pH值缓冲到一个中性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可渗透反应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渗透反应墙技术(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是一种将溶解的污染物从污染水体中去除的钝性处理技术,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许多欧美国家已开始进入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该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系统的主要结构类型、反应材料的选取等,并着重介绍了Fe0-PRB技术及其相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渗透反应格栅、井内通风、地下水曝气、生物曝气及多相抽提等五种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的概念 ,阐述了它们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过程和修复机理 ,并对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论述。展望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ZVI-IRZ(零价铁原位反应带)是一种新兴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简单、环境扰动小、修复效果好等优势, 而ZVI(零价铁)自身理化性质、场地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场地的污染状况等是影响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 当前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IRZ(原位反应带)中ZVI的反应活性、稳定性、迁移性、生物毒性以及注入方式等方面. 在修复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ZVIs(细粒径零价铁)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性较差,并且多采用Fe2+、pH等间接指标考察含水层中ZVIs的分布情况;②ZVIs表面钝化而诱发介质反应活性下降;③ZVIs的潜在生物环境效应尚不明确. 因此,需要加强对ZVIs表面改性手段、作用机制、老化特性、使用寿命、解钝化及钝化抑制技术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还应关注ZVIs在环境中的归趋、转化机制和暴露路径,建立生态系统尺度上的评估体系;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系统评估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对注入含水层中ZVIs及其反应产物的原位监测技术研发和监测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16.
铁渗透反应格栅是铬污染地下水的有效去除技术,但地下水中SO42-对铁格栅长期运行性能影响还不清楚。文章采用批实验和柱实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颗粒铁从液相去除常量C(rVI)(20mg/L)的动力学影响及这种影响随时间的变化。批试验表明,随SO42-浓度的增加,C(rVI)的面积标准化速率系数kSA增加。柱试验采用三个平行柱实验系统连续输入含20mg/LC(rVI)的模拟地下水(含或不含SO42(-1000mg/L))。柱实验表明,运行100PV以前,SO42-显著增大颗粒铁对C(rVI)的面积标准化速率常数kSA,随后SO42-增强作用逐渐减弱,运行337PV时,SO42-没有明显的影响。硫酸根离子通过在铁表面形成配合物而加速铁的溶解,增加颗粒铁的表面活性,从而增强颗粒铁对C(rVI)的去除,生物作用不强时可以不考虑硫酸根对铁格栅长期运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渗透式反应墙技术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地下水铬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铬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治理极为迫切。渗透式反应墙技术(PRB)作为一种地下水修复的新型技术,可实现铬污染地下水持续原位处理。归纳总结了PRB技术修复铬污染地下水常用的活性填料、工程应用中的关键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在此基础上扼要分析了PRB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法对铬(Ⅵ)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将Fe0、沸石等活性材料附着在电极上构成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以Cr(Ⅵ)污染土壤为处理对象,对电动修复过程中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法对土壤pH的控制、Cr的去除效果以及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可渗透反应材料的复合电极法比单一电极法无论在土壤pH控制还是Cr的去除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在阳极同时添加Fe0和沸石效果最为显著.在施加2 V.cm-1的直流电压,运行5 d后,相比在阳极单纯添加沸石或Fe0可渗透反应层,添加"Fe0+沸石"反应层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阳极土壤pH值的波动,可将土壤pH值控制在5.5~8.5范围内,土壤中任意位置Cr(Ⅵ)的去除率可提高到97%以上,土壤中残留的Cr(Ⅲ)更少,可渗透反应层对Cr的截留量可分别提高8倍和1.8倍,并将98%的Cr(Ⅵ)转化为低毒的Cr(Ⅲ).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实用意义的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