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烟塔合一技术特点和工程数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剖析了德国烟塔合一技术特点和工程数据.烟塔合一技术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简化烟气系统设计,减少烟囱和GGH换热器,可以合并锅炉引风机和脱硫增压风机,降低电厂建设费用,有利于降低发电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烟塔合一技术可提高脱硫后净烟气的抬升高度,有利于降低污染.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内电厂首次投运的无旁路脱硫系统,其具有无GGH、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合并、"烟塔合一"的特点。通过与其他脱硫系统的比较,讨论了无旁路脱硫系统吸收塔、烟道、公用系统以及除尘器的设计和选型特点,总结了其易出现的问题及运行中的控制方法。根据调试经验,给出了无脱硫旁路系统的运行步序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现有湿法脱硫工艺,通过对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分析,对湿法脱硫系统进行简化,取消GGH、将增压风机和引风机合并,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系统运行和维护费用的目的。这对脱硫系统改进和降低脱硫成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光俊  丁力  郭照冰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2):1934-1943
为研究燃煤电厂的烟气扩散,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中污染物(包含气态污染物和固态颗粒物)的扩散形态进行模拟.燃煤电厂的排烟方式主要有烟塔合一和烟囱两种,根据几何参数建立烟塔合一及烟囱的数值模型,采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N-S equations)求解流场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计算固态颗粒污染物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冷却塔下游漩涡的卷吸作用,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和超标范围随环境风速的增加逐渐增大,不利于烟气扩散.但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空气的对流作用逐渐增强,从而加速了烟气的扩散.在漩涡和环境风的综合作用下,烟气的最大浓度和超标范围在环境风速为6 m/s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环境风速增加而减小.采用烟囱排放的烟气由于漩涡作用很小,因此其最大浓度及超标范围随风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得益于烟气在冷却塔内的预扩散,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比采用烟囱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低将近1个数量级,但这种优势会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对于固态污染物,冷却塔后方的漩涡会加速颗粒物的扩散,因此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颗粒物的扩散状态远优于采用烟囱排放的颗粒物的扩散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钢)在生产过程中烧结脱硫烟气达标排放情况,在对烧结烟气脱硫系统参数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烧结烟气脱硫工艺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对烧结烟气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改进、脱硫效率提升进行研究,望国内的钢铁公司能在本文的基础上受到启发,摸索出一套提升烧结烟气脱硫效率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现状,阐述了"烟塔合一"的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重点进行了"烟塔合一"排烟方案与常规的烟囱排烟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对比分析,并针对燃煤电厂"烟塔合一"技术在环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排烟对近距离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其在国内的推广过程受到一定限制。准确判断烟塔合一排烟的环境影响,对于我国现有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有着巨大的工程价值和明显的现实意义。利用国家环境保护某重点实验室中风洞试验平台,对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污染物在近距离的扩散和传输行为,进行物理风洞试验以及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德国Austal2000模式的浓度预测并不精确;数值风洞也有其差异性,而物理风洞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现有的理论及国内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钢铁行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环保部发布了《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烧结球团烟气中的SO2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企业必须选择合理的烧结球团烟气脱硫工艺来保证净化功能。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烧结球团烟气脱离工艺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我国烧结烟气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也是典型的高污染行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物。随着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大气污染有主要贡献的烧结工序亟须改造现有的或新建先进的脱硫脱硝设施。在介绍烧结烟气特点和排放标准变化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主流应用的单独脱硫技术、单独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实验研发阶段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研发进展,并系统展望了各类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指出在单独脱硫和脱硝技术中,半干法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更具应用潜力,且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SCR的工艺组合环境效益最高;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中,氧化法和活性焦法尚需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一种新型排烟冷却塔烟气排放方式,将净烟气向冷却塔内排放定义为浮力射流问题。首次建立双曲线烟塔柱体三维、定常、不可压缩黏性多组分传输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封闭N-S时均方程,同时耦合多组分扩散和热扩散。通过模拟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烟塔避免了双平行烟道间低压区产生的气流扰动;降低了因湿热空气没有有效包裹烟气而造成烟塔喉部腐蚀的可能性;使排放烟气温度梯度明显,高温区呈现单峰特性,抬升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市"城中村"污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暗河式生活垃圾干发酵处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生活垃圾的暗河式干发酵处理研究及其工艺设想。经实验证明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垃圾处理量大、垃圾可以得到及时即地处理、占用土地少等。是一种较理想的垃圾处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热带季风区的“林-胶-茶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南海农场建设林胶茶模式16年总结。本场位于海南岛东北部重风害的草原台地。1958年建场,原以油棕为主,1975年改变方针,建林胶茶模式。经16年实践,显示出其优势和效益。比胶茶纯作提高经济效益40—200%和土地利用率50%以上,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改善了环境。其模式是我国热带地区减灾稳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中—下扬子“一盖多底”格局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长江中小下游及邻区构造地质图1/100万”(85-901-03)的研究成果。在区内划分出4种变质基底,结合深部资料确定4个构造—地层地体.讨论了各自组成、历史和相互拼接时代,强调了晚元古代普宁运动在地质发展中的重大意义。认为晋宁运动Ⅰ幕(1000-900Ma)是杨子区内各地体向崆岭—董岭古陆拼贴的增生期.扬子地块形成;晋宁运动Ⅱ幕(800-700Ma)是华北—扬子—华夏地块对接时代.形成古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为盖层发育阶段。提出中下扬子的“一盖多底”的地壳结构。纵览扬子地块地质发展和演化.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基底发育与古中国大陆形成期;盖层发育与加里东运动;欧亚大陆形成与印支运动;陆缘—板内变形与燕山运动。  相似文献   

15.
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张八岭构造带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金矿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质子探针分析显示 ,Au与As、Fe、S、Cu、Pb呈正相关关系 ,Au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金属硫化物中。与蚀变构造岩型金矿相比 ,晚期的石英脉型金矿可见自然金含量较高 ,硫化物中显微包裹体金含量较低 ,可能预示中低温热液金矿中 ,不仅普遍存在时空分异的金属硫化物中的类质同象金和自然金 ,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分异的自然金和次显微包裹体金。  相似文献   

16.
王媛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6):51-53,60
目前,能源与环境问题倍受关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吉林省近几年能耗统计数据和三废排放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各种能源消费与三废排放量的内在灰色关联,说明各种能源消费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煤炭消费量与三废排放量的关联度最大,石油消费量次之,天然气和风电水电属清洁能源,其与三废排放量的关联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乌梁素海暴发的"黄苔"对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黄苔"进行监测预警对于改善湖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物联网的4层设计内涵思想为指导,构建了基于MODIS数据的乌梁素海"黄苔"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黄苔"监测预警平台的信息化与系统化。经验证,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基本达到了业务需要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离子液”新技术处理有色金属冶炼制酸尾气,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制酸尾气出口的SO2远远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排放标准,该工程具有工艺流程简洁、设备少、自动化程度高;无新生固体、气体排放,无强噪声,少量废水,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相对能耗较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经40头雄威司塔大鼠长期饮用国产防锈水(含亚硝酸钠、三乙醇胺和聚乙二醇)实验表明,实验动物每天口服约75mg亚硝酸钠,两年后发生以胰腺泡型腺癌(22.5%)为主的恶性肿瘤(32.5%),并有30%的胰腺泡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另40头同规格大鼠在上述处理同时每天还经饮用水口服150mg抗坏血酸,两年后胰腺腺泡增生和胰腺癌发生率均有极显著减少,仅占2.5%,实验提示防锈水诱发胰腺癌是由于在体内合成某种亲胰腺腺泡的未知亚硝基化合物,而口服抗坏血酸对接触“防锈水”的金属切削工人可能有良好的防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