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社会生态化。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内容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走访与文献查阅的方法,走访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者与茂名石化档案馆,追索茂名石化发展史与茂名市城市建设史。从企业展示、地方特色、环境保护、文化休闲四维视角介绍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的建设成效,得出三点启示:"城市记忆工程"项目由政府牵头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实现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把哈尔滨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生态城市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方式的要求 ,分析了哈尔滨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利条件和潜在的优势 ,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步骤和主要指标体系 ,制订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任务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代表了国际城市发展的方向。本文从我国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建设标准入手,阐明了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并提出了宣传教育、政策、组织、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等方面的生态城市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城市的概念,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空间尺度,结构与功能匹配,城市绿地,物种流6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思路。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三亚城市生态规划为例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生态城市是都市规划和建设和最佳模式,在总结系列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生态城市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总结,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早日推广。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提出谈起,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教育及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面向新世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加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和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对于目前中国多数的大中城市来说,建设生态城市和改造城中村是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从这两项工作的理论研究入手,阐述了城中村改造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论证了城中村改造遵循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的重要性,论述了城中村改造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力求促使城中村改造与生态城市建设有机衔接,加速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城市湖泊湿地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包括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影响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加剧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城乡资源管理存在差距危及湿地生态安全,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经济特征影响湿地生态管理,其中消费结构变化是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随后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思路与要点,即迫切需要转变观念,理顺政府管理职能;全面规划,推动城乡湖泊湿地一体化管理;推行生态消费模式;进一步发展生态产业;鼓励社区参与城市湖泊湿地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自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开展以来,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日渐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研究热点。尽管多数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仅仅停留在规划层面,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研究与建设者关注于生态城市的具体操作实施层面。通过对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模式与特点的总结,认为当前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主要有三种类型:通过生态城市规划指导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在区域内部建立生态新城带动生态城市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生态城市。三种类型的特点明显并对北京在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中有典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城市理论概念和具体实践的历史进展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不断演进的历程;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切实合理理性的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城市的建议。从城市规划、生态与社会相协调等方面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以"系统治理、永续发展"为主题,树立长效的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观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秦岭的生态调节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中心思想,建设山区、平原、城市绿化的生态屏障。在城市中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为城市营造更多的绿地空间,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的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建设,促进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改革创新更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许多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相比较,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管理机制尚在探索之中,需要多学科专家的积极参与,并力求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生态城市建设”专家论坛,现将7位专家分析入理、颇有见地的精彩观点整理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回顾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过程,分别阐述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特征等内容,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划方法、思想等方面分别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国内外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差异,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提出建议,如区别现实生态城市与理想生态城市的差异,探寻城市生态化的驱动因子和建设途径,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营造全方位的生态城市建设氛围等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翔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1):153-1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总体布局的高度,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基于对崇川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结合城市化进程与崇川区情,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是崇川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是崇川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总结了崇川区生态城市建设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探讨了崇川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节约型社会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出发,分析了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其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节约型社会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生态城市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是结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区域综合.生态城市因其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着种种困难.近郊生态农业具有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近郊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城市生态建设与近郊生态农业发展都以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为目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建设生态城市,也能够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共同建设,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西安市在改革后的快速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影响和制约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西安的城市建设需要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做好生态园林设计,在保证特色生态的基础上做好生态建设,推进景观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共同推进西安的景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对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内涵与本质进行了探讨,对兰州市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生态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行为示范的主导作用、优化兰州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加强污染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兰州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刍议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系统地分析了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差异;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途径,为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