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大弹涂鱼浓集~(137)Cs、~(134)Cs、~(65)Zn、~(60)Co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finirostris linnaeus)为对象,采用示踪法研究它在两栖生活的条件下浓集137Cs、134Cs、65Zn,60Co的动力学过程,并利用活体连续跟踪测量法研究大弹涂鱼浓集上述四种核素的方式及其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大弹涂鱼对四种核素的浓集,8d后就进入动态平衡,浓集系数在6-23左右;内脏、性腺、鳍和鳃都是浓集核素的关键器官,肌肉对核素的浓集能力最低。大弹涂鱼能通过鳃部呼吸,皮肤渗透,胃肠吸收等途径浓集核素,大弹涂鱼营两栖生活的特点导致了它浓集核素动力学过程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X591 200002186包气带中“SSr迁移的浓度双峰分布数值模拟研究/王金生…(北京师范大学环科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9,19(6).一556一560 环图X一58为了深人研究核素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低中放废物近地表处置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开展了在黄土包气带人工喷淋条件下,85sr、60Co和‘34cs的加速迁移试验,经过两年多的示踪试验,发现85Sr在迁移过程中,出现了浓度双峰分布,用单一对流弥散数值模型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基于“85Sr以两种化学形态迁移”的假设,采用两种不同的吸附参数进…  相似文献   

3.
137Cs、134Cs、85Zn、60Co、59Fe和54Mn等核素,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向海域排废的主要裂变元素和活化元素,它们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和累积,在生态学的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种类核素的生物学作用不同,因而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也各有特点[1,2]。研究核素在生物体内重要化学物质的分市,有助子阐明生物吸收和累积核素的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在饱和浙江红粘土中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层土柱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介质中的迁移规律.通过为期28d的饱和土柱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测定了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样品中的垂直剖面浓度分布及其迁移速度.为便于根据实际场址的入渗水通量确定这些核素的滞留因子,进行了氚弥散实验,测定了土壤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根据土柱装填密度、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计算出上述核素在红粘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红粘土对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核素均有较大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对137Cs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2388ml·g-1和7732,对85Sr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1432ml·g-1和4645.  相似文献   

5.
以半滑舌鳎肝脏细胞(HTLC)为研究对象,利用噻唑蓝比色法(MT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方法分析细胞活性、细胞膜完整程度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探究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核素137Cs、90Sr的生物毒性效应。HTLC细胞活性随137Cs、90Sr活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低活度核素作用下,细胞活性增加极其显著(p < 0.01),137Cs对细胞膜无损伤,90Sr则使细胞膜损伤显著(p < 0.05),但二者均能使ROS含量和SOD活性显著性增加(p < 0.05)。高活度核素作用下SOD活性均显著增加(p < 0.05),但137Cs作用时ROS无显著变化,90Sr则使ROS显著增加(p < 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活度条件下,137Cs和90Sr对海洋鱼类细胞无显著的生物毒性,细胞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正常功能。90Sr能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对膜系统造成损伤,可能影响细胞多种代谢途径,对生物体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地区9个调查区17种主要食品中~(90)Sr、~(137)Cs含量分别为1.1~72.3,0.3~40.7×10~(-2)B_q·Kg~(-1);3个对照区分别为1.6~68.4,0.6~27.4×10~(-2)B_q·K_g~(-1)。两地区同类食品中~(90)Sr、~(137)Cs平均含量基本一致。调查区~(90)Sr、~(137)Cs所致成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值分别为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30.0人· SV);0.3μSV(4.5人· SV)。对照区分别为2.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20.9人·SV);0.4μSV(3.0人·SV)。可见我国核试验产生的~(90)Sr、~(137)Cs对核试验场周围地区食品没有造成明显的局部污染,所致居民剂量当量负担仅为我国天然外照射所致年有效剂量当量(952μSV)的0.2%和0.03%。对该地区的广大居民健康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亚铁氰化铜—硅胶对钴,锌,铯和铈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和γ能谱法等分析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CuFC-SiO2对Co、Zn、Cs和Ce等核素的静态和动态交换平衡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吸附体系的pH、温度、搅拌时间和离子浓度等对Co、Zn、Cs和Ce的吸附率和交换容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条件,其吸附能力顺序为Cs>Zn>Ce>CoCuFC-SiO2用作现场定量浓集海水中60Co、65Zn、137Cs和144Ce等核素,用γ谱测定其活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60Co和137Cs在紫贻贝(Mytilus edulis)体内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洋中,~(60)Co和~(137)Cs是重要的放射性污染物。关于~(60)Co和~(137)Cs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累积、排出及在不同组织内的分布已有很多报道,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也受到广泛的重视,还有的提出用贻贝作为~(60)Co等污染物的指示生物。本实验在于了解~(60)Co和~(137)Cs在紫贻贝的某些亚细胞成分中的分布及该两种核素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存在状态,探讨其累积和排出机制,这对进一步估计其对高营养阶层动物和人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东湾地区~(137)Cs大气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的前提条件是了解137Cs的大气沉降历史,从而准确求算区域环境中137Cs的背景值.本文利用日本秋田、东京及新泻地区137Cs年沉降数据,并结合相应的降水数据进行修正,对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趋势与北半球基本一致;1957—2008年辽东湾地区137Cs大气总沉降通量的模拟结果为1536 Bq·m-2(衰变校正至2009年),与该地区土壤中137Cs背景值较为接近;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频繁的大气核试验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1963年和1986年两个137Cs沉降峰值产生的原因;1990年以后,沉降在地表的137Cs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发生再悬浮,使得大气中137Cs沉降通量再次出现量级变化明显.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素沉降对研究区的137Cs沉降通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温度、盐度是影响海洋生物吸收放射性核素的重要因子.研究温度盐度的不同组合对海洋藻类吸收放射性核素的影响,对探讨核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累积、转移以及评价核废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对象,在核污染监测中的主要核素~(60)Co、~(137)Cs同时示踪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温度、三种盐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吸收这两种  相似文献   

11.
包气带中85Sr迁移的浓度双峰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研究核素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低中放废物近地表处置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开展了在黄土包气带人工喷淋条件下,85Sr、60Co和134Cs的加速迁移试验经过两年多的示踪试验,发现85Sr在迁移过程中,出现了浓度双峰分布.用单一对流弥散数值模型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基于“85Sr以两种化学形态迁移”的假设,采用两种不同的吸附参数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拟合得较好,得出85Sr的两种化学形态的分配系数分别介于400-800mL/g和30-60mL/g.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流速度对土壤中锶迁移的影响,设计室内易混合置换实验,获得了饱和黄土土柱中不同水流速度条件下溴的穿透曲线及锶的垂直分布曲线,并用CXTFIT2.1软件对其参数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黄土对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阻滞系数(Rd)均在170以上,而且不为常数;对于锶在垂直土柱中的迁移,可用两点模型描述;随着垂直土柱的水流速度的增大,锶的阻滞系数Rd越来越小,表明更高的水流速度促进了Sr在土壤中的迁移。因此,用不变的阻滞系数描述锶在介质中的迁移是不恰当,一旦外界环境发生改变,锶的阻滞系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水流速度不定的情况下,不能采用某一个固定的阻滞系数作为计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饱和黄土中3H和Br-迁移的延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饱和黄土核素迁移实验表明 ,Br-的迁移速度比3 H快 ,这种现象对核素的迁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常用的模拟方法显然无法模拟出这种现象 .利用实验参数并以水流流速为已知参数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流速反推模拟 ,结果显示 ,3 H和Br-在饱和黄土的迁移中均存在延迟现象 ,且3 H的延迟大于Br-,模拟获得3 H的延迟因子为 1 95~ 2 0 5 ,Br-为 1 6 0~ 1 90 .对常用模拟法和流速反推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采用常用模拟法获得的水流流速存在较大误差 .延迟因子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 ,延迟因子对3 H和Br-在饱和黄土中的迁移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厦门某旱地土壤垂直剖面中重金属迁移规律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ICP-MS和TIMS分析测定厦门市农业区某旱地土壤垂直剖面中8种重金属元素(V、Cr、Co、Ni、Cu、Zn、Sr和Pb)含量及铅锶同位素组成,重点分析土壤剖面金属的纵向分层和淋失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除Sr外,其余重金属在大部分剖面深度中均未超过背景值,表明受外来源的影响较小. Sr在整个剖面的迁移系数均大于0,表明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 Zn和Co在近地表处富集; Cr、Ni和Cu在整个剖面中以亏损为主; V和Pb受外来活动的干扰小.淋洗迁移特征分析表明,Sr和Pb淋洗下移较活跃,其下移深度较大,但Pb下移深度低于Sr下移深度.因子分析表明,重金属主要为自然因子的输入,其次为农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等复杂人为活动的输入.富集因子分析表明,Sr受外源不同程度影响.铅锶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垂直剖面土壤中Pb主要来源于母质层,而Sr除来源于母质层外,还受到复杂人为源的影响,并已有向底层(30~70 cm)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The radionuclide migration from a certain Chinese repository with low-intermediate level radioactive solid waste is studied. The migration in groundwater is analyzed and computed in detail. Under presumption of normal releasing, or the bottom of the repository has been marinated for one month with precipitation reaching 600 mm once and a 6 m aerated zone exists, a prediction for 7 radionuclides is conducted. It shows that the aerated zone is the primary barrier for migration. The migration for radionuclides 60Co, 137Cs, 90Sr, 63Ni, etc. will be retarded in it within 500 years. The concentration of 239Pu will be decreased by amount of 6 order. Only 3H and 14C can migrate through the aerated zone. The radionuclides that go through the aerated zone and enter the aquifer will exist in spring, stream and sea. Based on this, the intake dose by resid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 resulting from drinking contaminated spring water, eating seafood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 of the repository to the key resident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limit in national repository regulation standard. This complies with the repository management target.  相似文献   

16.
土壤无机离子在非均匀电场作用下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非均匀电场对不饱和沙壤土中的NO3-和SO42-的迁移特征,揭示利用非均匀电场向土壤中注入营养物和电子受体的特性.结果表明,非均匀电场能有效地增强土壤中NO3-和SO42-的移动性,在1.0V/cm电压梯度下不饱和沙壤土中NO3-和SO42-的电迁移速率分别高达22.0,16.5cm/d;在非均匀电场中无机离子主要通过场强较大的区域迁移;切换电场极性可以方便地控制土壤中NO3-和SO42-的运移,同时能促使NO3-转化为NO2-.利用非均匀电场的迁移和富集效应,可以有效地向土壤中注入无机离子或者将污染离子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7.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核素经地下水迁移对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我国某民用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核素迁移的途径,对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计算,假定正常释放或一次降水量达到600mm,处置场底浸泡一个月,存在6m的包气带时,对该处置场处置的7种核素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包气带是延迟核素迁移的主要屏障,在500年内,可以使^60Co^137Cs^90Sr、^63Ni等核素延迟,其中^239Pu降低6个月数量级,但不能延迟^3H和^14C的迁移,穿过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苯系物污染原位曝气修复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TMVOC软件模拟了苯系物在拟定渗流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运移行为和原位曝气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衰减过程,确定了最佳曝气流量和所需要的曝气井数量及分布,并对修复效果进行了模拟.模拟显示,泄露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不饱和区的苯系物以竖直迁移为主,同时在毛细作用下横向迁移;在饱和区中以顺水流方向水平迁移为主,同时会溶解进入地下水,污染羽可到达含水层底部.从含水层底部的7个曝气孔同时以12m3/h的速率将空气注入时,只需180d即可完全修复苯系物污染区域.该条件下单井有效修复半径约5m,有效修复范围优于从含水层中部和中下部进行曝气.  相似文献   

19.
Thenearsurfacedisposalisthemainlydisposalmethodforlowintermediatelevelradioactivesolidwaste(LILW)inmanycountries.Usually,thedisposalwayinthedisposalunitistheconcretesolidificationisputandpiledinarray,andthebackfillandbuffermaterialisfilledbetweenthe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