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全球各国共同的发展方向,中国政府已明确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天津开发区为了进一步发挥区域示范与带动作用,同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日益突显的环境容量问题,于2009年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立足滨海新区、天津市及周边区域的低碳技术需求,搭建促进低碳经济技术交流的国际合作平台,开展低碳示范项目,力争成为低碳技术汇集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腾飞的30年,也是我国资源环境承受力最沉重的30年.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没有换来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现状的满意.多年来以环境代价换经济发展的顽疾,虽然在环保部门的努力下有所改善,但始终像一团"乌云"难以散尽.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同时,对环境改善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污染问题的反应日趋强烈.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欧盟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强调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双重目标.虽然最近20年来,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降低,但是其原因复杂,并非完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结果.在2011年底召开的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又一次让世人失望.那么,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头羊的欧盟,其积极倡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成效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遏制全球变暖——英国在行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 2007年4月23日,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办,挪威、瑞典、英国、欧盟、美国环保协会联合主办的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亚洲会堂举行.来自各国的代表就发展低碳经济、控制全球变暖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在会上发言,介绍了英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所作的努力以及已经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不平衡,整体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京低碳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地区距离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由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低碳发展策略选择,以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6.
《环境》2021,(1)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新的碳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多次向国际社会表态,充分显示出我国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广东低碳试点成效如何?在新形势下广东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7.
11月25日,中国在美国公布2020年减排目标后不到24小时立即推出重磅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碳总量控制时代由此开启,未来的中国节能减排将更加强力.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低碳经济也被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并对低碳消费给予了较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各国的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发展战略的确立 2009年7月15日,英国发布<英国低碳转型计划>.这是迄今为止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暖最为系统的政府白皮书.该计划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深刻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应对气候变暖、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2010年7月19日,明确将重庆纳入低碳试点城市.本文对重庆目前碳排放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做了简单的陈述.促进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如果能在重庆试点成功,可以为其他省市的低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因此,对重庆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科院近日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欧盟发起了地区性的单边行动,率先进行立法试点,发展低碳经济,并且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大陆的碳交易机制。美国也在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发电厂,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开发计划。对于中国来说,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区域战略: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在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必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低碳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相关概念与理论,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内容,有力地论证了发展低碳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转变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实际性以及有效性。《区域战略: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一书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令 《环境保护》2011,(13):62-64
悠悠黄河水承载着数千年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黄河以它绵延弯曲的身姿,穿越了中国中部5400多公里的土地.郑州作为黄河中下游交接地的一颗明珠,肩负着流域治理的重任.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郑州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郑州市将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而治理水污染,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是未来郑州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减少碳排放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当代中国面临石油短缺、空气污染等多重发展困境,要化解这些经济发展的能源和环境"束缚",就必须发展以新能源、减少碳排放等为主的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低碳教育的有力支持,杜鹃等所著的《低碳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一部如何开展低碳教育的作品,能为低碳经济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欧盟委员会近日建议欧盟在未来10年内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挑战,保持欧盟的经济竞争力。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这项立法建议,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年资金投入将从目前的30亿欧元增加到80亿欧元,欧盟和各成员国的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资金将是新增资金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发展时代,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建设低碳经济,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给子孙万代留下资源,这是经济发展面对的一大难题.低碳会计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好低碳会计的工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努力.因此,企业会计应该深入研究在低碳企业中的作用,为提高低碳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低碳企业的发展奋斗.  相似文献   

17.
王继斌 《环境保护》2011,(16):41-42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周涛 《陕西环境》2002,9(4):15-17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利用世界贸易、引进先进管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支撑我国的经济发展.GATT和WTO通过推动多边贸易谈判,适应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基于这一事实,我国于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合法地位.经过与美国、欧盟等三十七个WTO成员十五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实现了入世的愿望.这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国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扶择,必将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继循环经济之后,又一种对资源环境更为有利的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发达国家都将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经济政策引导、法律制度约束、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倡导和推行低碳经济,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遏制全球变暖——英国在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25日,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办,挪威、瑞典、英国、欧盟、美国环保协会联合主办的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亚洲会堂举行。来自各国的代表就发展低碳经济、控制全球变暖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在会上发言,介绍了英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所作的努力以及已经取得的经验。本文由普雷斯科特副首相的会议讲话录音翻译整理而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