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total of 15 light-duty diesel vehicles(LDDVs) were tested with the goal of understanding the emission factors of real-world vehicles by conducting on-board emission measurements. Th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s(HC) and nitrogen oxides(NOx) at different speeds, chemical species profiles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emitted from diesel vehicles with different emission standard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mission reductions of HC and NOxhad been achieved as the control technology became more rigorous from Stage I to Stage IV.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HC and NOxemissions and percentage of O2 dropp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peed,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CO2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alkan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iesel vehicle emissions, approximately accounting for 41.1%–45.2%, followed by aromatics and alkenes.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were propene,ethane, n-decane, n-undecane, and n-dodecane. The 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MIR)method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s of individual VOCs to OF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argest contributors to O3 production were alkenes and aromatics, which accounted for 87.7%–91.5%. Propene, ethene, 1,2,4-trimethylbenzene, 1-butene, and1,2,3-trimethylbenzene were the top five VOC species based on their OFP, and accounted for 54.0%-64.8% of the total OFP. The threshold dilution factor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VOC stench pollution. The majority of stench components emitted from vehicle exhaust were aromatics, especially p-diethylbenzene, propylbenzene, m-ethyltoluene, and p-ethyltoluene.  相似文献   

2.
大连地区夏季非甲烷烃(NMHC)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纪德钰 《环境科学》2018,39(8):3535-3543
非甲烷烃(NMHC)是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对臭氧的生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研究大连地区大气中NMHC的特征和来源,利用在线NMHC监测仪测定大连地区2014年7月和8月的NMHC组成、日变化并计算该地区的臭氧生成潜势,利用PCA受体模型初步估算大连地区NMHC来源.结果表明,大连地区总NMHC年平均浓度(体积分数)分别为80.7×10-9±62×10-9,其中烷烃所占比例最高,占NMHC总浓度的64%,其次是烯烃19%,芳香烃16%,乙炔1%.正癸烷、乙烯、正辛烷是大连地区NMHC中浓度最高的3种物质,部分物种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显示,大连地区芳香烃对该地区OFP的贡献最大,乙烯、间-乙基甲苯和对-乙基甲苯是对该地区OFP贡献最大的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VOCs物种,提取出6个因子,分别归纳为溶剂使用、液化石油气(LPG)、汽车尾气、植物排放、石化炼制加工和老化气团传输.  相似文献   

3.
选取涵盖钢铁炼制全流程的典型企业,综合采用不同核算方法估算比较了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结果;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氟聚化合物气袋、SUMMA罐采样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FID/MS)分析方法,对烧结、焦化、热轧和冷轧等工序废气中VOCs浓度水平及排放特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厂区VOCs年排放量为430.82t,其中工艺有组织排放占66.0%,储罐18.5%;烧结机头和焦炉推焦排放口VOCs及非甲烷总烃(NMHC)浓度高于其他点位;各工序排放的芳香烃占比较高,其中焦化装煤除尘和焦炉推焦排放口芳香烃占90%以上;烧结工序CS2占比最高(36.6%),其次为苯和甲苯;焦化工序占比靠前的物种为1,2,4-三甲基苯、邻甲乙苯、1,4-二乙基苯、1,2,3-三甲基苯和1,3,5-三甲基苯等;热轧工序与其他工序有一定区别,车间无组织排放芳香烃和烷烃占比均在35%左右,排放靠前的物种除芳香烃外还有高碳烷烃,如十一烷、十二烷和正丁烷等;冷轧工序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主要物种较为类似,均为芳香烃物种,如乙基苯、间/对二甲苯、甲苯、苯和邻二甲苯.不同工艺环节排放物种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以焦化副产物(芳香烃)和烧结燃烧产物(CS2)为主,建议钢铁行业有针对性地加强浓度高、活性高和毒性大的组分控制.  相似文献   

4.
选取涵盖钢铁炼制全流程的典型企业,综合采用不同核算方法估算比较了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结果;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氟聚化合物气袋、SUMMA罐采样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FID/MS)分析方法,对烧结、焦化、热轧和冷轧等工序废气中VOCs浓度水平及排放特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厂区VOCs年排放量为430.82t,其中工艺有组织排放占66.0%,储罐18.5%;烧结机头和焦炉推焦排放口VOCs及非甲烷总烃(NMHC)浓度高于其他点位;各工序排放的芳香烃占比较高,其中焦化装煤除尘和焦炉推焦排放口芳香烃占90%以上;烧结工序CS2占比最高(36.6%),其次为苯和甲苯;焦化工序占比靠前的物种为1,2,4-三甲基苯、邻甲乙苯、1,4-二乙基苯、1,2,3-三甲基苯和1,3,5-三甲基苯等;热轧工序与其他工序有一定区别,车间无组织排放芳香烃和烷烃占比均在35%左右,排放靠前的物种除芳香烃外还有高碳烷烃,如十一烷、十二烷和正丁烷等;冷轧工序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主要物种较为类似,均为芳香烃物种,如乙基苯、间/对二甲苯、甲苯、苯和邻二甲苯.不同工艺环节排放物种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以焦化副产物(芳香烃)和烧结燃烧产物(CS2)为主,建议钢铁行业有针对性地加强浓度高、活性高和毒性大的组分控制.  相似文献   

5.
2016年7月在广州城区开展了27d的大气VOCs在线监测,共得到73种VOCs,总浓度均值为40.07×10-9.其中烷烃占比55.17%,芳香烃占比15.42%,烯烃占比12.14%,氯代烃占比8.79%,乙炔占比3.97%,OVOC占比3.72%,乙腈占比0.79%.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和OH自由基消耗速率估算了广州城区夏季VOC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是甲苯、反-2-戊烯、间/对二甲苯、1,3-丁二烯、异戊二烯等.采用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估算了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贡献,结果显示芳香烃、烷烃、烯烃分别占总SOA生成潜势量的95.54%、2.5%、1.95%,甲苯、间/对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1,2,4-三甲基苯是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前5个物种.  相似文献   

6.
长沙大气中VOC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刘全  王跃思  吴方堃  孙杰 《环境科学》2011,32(12):3543-3548
应用大气采样罐采样技术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2008年长沙市大气中7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分及其质量浓度水平进行测试,比较了各组分对臭氧产生的影响潜势,同时对其主要来源进行简单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大气总VOCs在上午和下午的浓度分别是38.4×10-9(体积分数)和22.7×10-9(体积分数),下午大气中VOCs浓度显著低于上午;季节变化呈现VOCs冬季浓度远高于夏季VOCs浓度,组分中以卤代烃最高,烷烃、芳烃次之,烯烃最低,OH消耗速率最高的物质是间、对二甲苯(10.71×10-9 C,碳单位体积比,下同);其次为1,2,4-三甲苯(6.04×10-9 C)和1,3,5-三甲苯(2.23×10-9 C).芳烃对大气O3生成贡献最大(66%),其次是烯烃(26%),烷烃最低(8%).高浓度的异戊烷和丙烷说明了机动车排放和液化石油气是VOCs来源之一,苯/甲苯的特征比值接近0.8,远高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比值0.5;说明溶剂和涂料挥发是其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卤代烃自然衰减研究主要关注生物降解过程,然而近年有研究发现卤代烃可以被地层中的活性矿物还原降解.对天然活性矿物介导下卤代烃非生物自然衰减的研究进展总结显示,可以还原降解卤代烃的天然矿物主要包括铁硫矿物、铁氧矿物和含铁黏土矿物等,其中铁硫矿物在含水层中分布最为广泛.常见的反应机制包括还原消除、氢解、自由基加成、自由基偶联、脱卤化氢、水解,其中还原消除和氢解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反应机制,常见于卤代烷烃和卤代烯烃的非生物降解.卤代烃的非生物降解产物主要取决于还原降解途径和母体卤代烃.不同矿物对卤代烃的降解活性大致表现为马基诺矿?黄铁矿>黑云母>蛭石≈绿锈>磁铁矿≈蒙脱石.卤代烃的降解速率除受矿物种类影响外,还受到卤代烃种类、pH、硫化物浓度、共存金属离子、天然有机物、矿物形态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研究已经确证活性矿物的还原降解是卤代烃自然衰减的重要机制,但该领域中仍然有一些重要知识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关于活性铁矿物Fe(Ⅱ)类型和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还原卤代烃过程中Fe(Ⅱ)的结构变化以及结构态Fe(Ⅱ)向卤代烃的电子转移方式等仍然不清楚,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现有研究大都基于实验室小试装置,实际场地的研究不多,建议今后进一步探究实验室发现的规律是否符合场地中的实际情况;地下水位波动导致活性矿物间歇性暴露在溶解氧中,可能产生羟自由基(·OH)实现并导致卤代烃的氧化降解,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存在不足,建议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区典型污染过程VOCs特征及臭氧潜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GC-FID)监测系统对上海市城区典型污染前、污染中和污染后的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自动连续监测,分析了各个阶段VOCs(C2~C12)体积分数、物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区典型污染前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7×10-9;污染中VOCs体积分数迅速增加,比污染前高3倍,达到87×10-9;具体以烷烃最高(35.2×10-9)、芳香烃次之(30.0×10-9)、烯烃最低(21.6×10-9);用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量(ΦOFP)对不同污染阶段污染VOCs大气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污染阶段VOCs的ΦOFP均呈现污染前〈污染后〈污染中的变化特征.污染前期的ΦOFP依次是芳香烃(53.0%)〉烯烃(36.1%)〉烷烃(11.7%);污染中期的ΦOFP依次是芳香烃(54.7%)〉烯烃(36.7%)〉烷烃(9.8%);污染后期ΦOFP则依次是烯烃(52.7%)〉芳香烃(36.0%)〉烷烃(13.2%).具体关键活性物种主要包括甲苯、间、对二甲苯、1,3-丁二烯、乙烯、丙烯等芳香烃和烯烃物种,具体以烯烃C2~C4为主,芳香烃C6~C8为主.不同污染阶段O3与ΦOFP之间存在典型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并且ΦOFP转化为O3的量均小于20%,说明臭氧浓度仍有很大上升空间;这对定量评估大气中VOCs对臭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SeaNine 211, with 4,5-dichloro-2-n-octyl-4-isothiazolin-3-one (DCOIT) being the biocidal ingredient, is a widely-used antifouling agent to deter the undesirable biofouling phenomenon. It is commercially promoted as an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antifoulant mainly due to its claimed rapid degrada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 However, increasing researches document varying degradative kinetic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proving that SeaNine 211 is actually not degraded equally fast around the world (half-life between < 1 day and 13.1 days).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SeaNine 211 in antifouling coatings has also caused global contamin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in various compartments. For example, accumulation of SeaNine 211 is detected as high as 3700 ng/L in Spanish seawater and 281 ng/g dry weight in Korean sediment. Considering that SeaNine 211 is highly toxic against non-target marine organisms,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finds that most marine organisms are endangered by SeaNine 211 in worst-case scenario. Its endocrine disrupting and reproductive impairing effects at environmentally worst-case concentrations further constitute a long-term threat to the maintenance of population stability. Therefore, in the light of the varying degradabil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igh toxicity, especially the endocrine disruption, SeaNine 211 as an antifouling agent is likely to cause non-negligible damages to the marine ecosystem. There is an urgency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SeaNine 211 to prevent the potential impacts on the health of marine environment. A regular monitoring also becomes necessary to place the usage of antifouling biocides under control.  相似文献   

10.
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自然衰减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渤  韩洁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5):35-37,54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是目前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的基础课题,本文以地下水中的常见污染物石油烃为对象,着重阐述该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特性。根据所获取的国内外资料,介绍了其自然衰减的三种动力学方程:Monod动力学方程,一级衰减动力学方程和瞬时反应动力学方程,并且对于石油烃的自然衰减速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海洋突发事故中,尤以石油泄漏最为常见,严重的海上漏油事故往往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石油烃组分复杂,在环境中难以降解,易于在海洋生物体中富集,并且石油烃还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对海洋生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有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石油烃组分对双壳贝类毒性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毒性机制、富集规律、对贝类抗氧化酶系统的破坏和基因的影响。最后对双壳贝类中石油烃毒性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双壳贝类毒性机制和海洋污染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根据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VOCs)贡献特征,选取在用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液化石油气(LPG)出租车和摩托车,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测试,获取了以上车型尾气排放的VOCs化学成分(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谱.轻型汽油车以及摩托车的尾气组成中芳香烃含量最高,其次为烷烃;苯系物、异戊烷以及乙烯占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组成的54.5%;苯系物、异戊烷以及乙炔占摩托车尾气组成的54.6%.轻型柴油车的尾气组成中烷烃比例最高,其次是芳香烃和烯炔烃.除了苯和甲苯,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癸烷、乙烯、丙烯、1-丁烯亦在柴油车尾气中占有重要比例(41.2%).LPG出租车尾气组成以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为主,并伴有较高比例的1,2,4-三甲基苯、1,2,3-三甲基苯和甲苯.与类似研究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在油品、排放标准及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机动车排放源成分谱相关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建议对机动车成分谱研究在尾气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深海采矿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Ⅰ. 上层生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有试验规模及资料分析了深海采矿对上层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深海采矿对上层环境,如悬浮颗粒物质增加、光衰减、冷的底层水与表层水混合、表层水中营养盐、痕量金属、海水密度等都有一定影响,但是不足以危及上层生态系统。尽管这些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但由于这些试验的规模和持续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为了更充分地评估深海采矿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模拟实验和更大规模商业开采的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14.
苯胺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评价化学药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方法,对苯胺与海洋藻类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苯胺对藻类有较大的致毒作用,水体中悬浮物的存在对苯胺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并从化学动力学角度讨论了藻类对苯胺的一级降解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体急性生物毒性的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饮用水水源、地表水及景观水进行发光细菌急性生物毒性测定。依靠细菌发光损失率的测定,建立饮用水水源综合毒性基准线,为突发地表水环境事件快速反应水质状况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研究各类水体发光损失率特点及急性生物毒性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涂层在自然环境试验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下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再现涂层在自然环境下的环境效应和损伤过程,进而验证该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根据涂层在舰船、舰载机等装备上热带海洋大气实际服役环境的分析,通过对热带海洋大气环境温度、湿度、盐雾、太阳辐射环境因素的组合,综合设计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的试验流程,开展3种涂层在海南万宁为期1 a和实验室总周期为7循环的对比试验。结果 3种涂层在自然环境试验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其性能变化趋势相似,失光率和色差增大,附着力明显降低,交流阻抗值减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老化机理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以光泽和色差为基准的平均秩相关系数为0.87,为极强相关。结论 本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人类活动及鸭绿江陆源输入对河口海岸及陆架泥质区沉积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17年于辽东半岛泥质区东部采集的Q02柱与西部Q04柱进行210Pb定年、粒度、总有机碳、总有机氮、δ13C同位素等指标综合分析,利用Meyers研究模型结合C/N值及δ13C同位素含量分析不同物源有机质贡献率。结果表明:(1)两根柱样TOC与TN含量近百年来逐渐升高,C/N值在9~11之间为海陆混合来源。沉积物主要以粉砂及粘土为主,粉砂含量最高,粘土次之,砂含量较少。(2)有机碳来源占比均呈陆源降低海源升高的特点,分别反映了泥质区东部与西部不同主导因素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东部沉积环境主要受流域环境变化与海域共同作用,垦荒、自然灾害、日俄战争等事件造成了植被覆盖降低,水库建设减少了陆源有机碳输入;西部沉积环境主要受沿岸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弛禁"政策导致植被覆盖被破坏,港口修建、水产养殖等活动造成水体营养物质增多,引起海洋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空导弹随航母服役需求和海洋大气自然环境适应性风险,结合相关标准和研制经验,对空空导弹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方案设计流程、方法及要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空空导弹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方案,可用于指导新研型号科学有效地开展自然环境试验,为回答空空导弹海洋大气自然环境适应性指标提供了支撑。空空导弹应系统策划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以尽早暴露问题,实现产品设计改进,为上舰环境适应性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还应大力开展自然加速环境试验技术和动态自然环境试验技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舰载武器在海洋自然环境下的失效模式。方法对舰载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环境剖面进行分析,经过梳理确认与海洋自然环境有关的任务剖面。以提高产品海洋自然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为目标,设计海洋自然环境试验,根据产品实际使用所处的海洋自然环境,确定参试产品投放的位置为远海库内和平台库内。根据产品的组成,确定失效模式分析的对象,给出了失效模式分析的流程。结果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舰载武器在海洋自然环境下的4种失效模式。结论舰载武器在海洋自然环境下的典型失效模式,包括单机壳体表面金属材料生锈、单机产品表面涂漆气泡、活动部件迟钝及接插件表面锈蚀等。  相似文献   

20.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 \varphi $(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35×10-9和22.72×10-9,其中市区点以烷烃(35.2%)和烯炔烃(25.2%)为主,郊区点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30.6%)和烷烃(26.0%)为主.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量化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的OFPs(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49.11×10-9和71.09×10-9,市区点OFPs最大的是乙烯、丙烯、甲苯、C8和C9的芳香烃等,郊区点OFPs最大的VOCs是丙烯醛、异戊二烯和甲基乙烯基酮.结合气溶胶生成系数量化郊区点和市区点VOCs对SOA的生成贡献分别为0.36和1.26 μg/m3,相比国内其余城市VOCs的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较小,主要以甲基环己烷、正壬烷、正葵烷和十一烷等高碳烷烃,以及甲苯、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芳香烃的SOAP为主.研究显示,控制烯炔烃和芳香烃的浓度有助于控制重庆市O3的生成,控制高碳烷烃和芳香烃则有助于控制重庆市SOA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