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黄河原状水样COD值与澄清水COD值的关系,得出黄河泥沙对分析结果影响太大,不能合理分析黄河水质受污染的程度,建议对黄河水质COD监测与评价采用原状水与澄清水同时进行的方案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黄河泥沙含量与COD、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等水质参数间的关系,揭示了当前黄河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描述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参数中,BOD5能真实地反映黄河的有机污染状况,而COD和高锰酸盐指数,不论是用含泥沙的浑水样品测得的数值,还是用滤除掉泥沙的清水样品测得的数值,均在相当程度上夸大了黄河的水污染程度.这种夸大作用在未污染和轻污染河段尤为显著.作者认为,在使用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参数对黄河水质进行评价时,不宜使用直接测得的数值,而应使用经"泥沙有机质本底量"校正的数值.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演变,利用1973~2016年9期Landsat卫星影像,构建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空间数据库,分析区域湿地景观的组成及其变化,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趋势,并结合质心模型探讨湿地景观空间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咸水湿地多分布于海岸带附近,淡水湿地多分布于河流沿岸,人工湿地多分布于距离海岸线15km以内的沿海区域以及河流沿岸.(2)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是由芦苇沼泽、翅碱蓬柽柳沼泽以及芦苇柽柳沼泽为主的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的转换变化导致.(3)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整体呈破碎化的萎缩趋势,景观空间构型不断朝破碎化、多样化,形状简单化的人工化特征突出的方向发展.(4)1973~1985年间,受黄河由刁口河流路改道清水沟流路初期的影响,加上充沛的淡水水源,黄河三角洲湿地呈以淡水湿地的东北向扩张变化主导;1985年后,黄河处于改道清水沟流路中后期,后又改至清8汊流路,加上黄河径流量的减少,使得区域湿地景观整体呈咸水湿地主导的东南方向萎缩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河健康生命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分析黄河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人类与黄河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同时黄河健康生命的保障程度决定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针对目前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面临的主要挑战,阐述了现阶段治黄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提出目前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首先在于保障黄河自身用水,需要通过全流域节水或跨流域调水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障黄河的输沙水量、自净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等。另外,减少入黄泥沙和合理布置河道工程也是保障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黄河河川基流量演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河川基流量是指地下水补给河川径流的水量。论文首次对黄河河川基流量50年来的时空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河川基流量约占黄河河川径流量的44%,黄河河川基流量对维持健康黄河具有重要意义。受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干支流河川基流量50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支流基流量变化可划分为双峰型、单峰型、直线下降型3种类型,干流区间基流量主要减少在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河川基流量具有维持河川径流、维护河流生态、湖泊以及表生生态植被良性发展等多种功能,河川基流量衰减导致湖泊萎缩、表生植被退化、加剧黄河断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通过对驱动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降水量是维持河川基流量的主要来源,其变化影响黄河河川基流量变化趋势。人类活动是黄河河川基流量驱动因子中最活跃的因子,基流量衰减最明显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因此维持健康的黄河必须要对黄河基流量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76-12-2003-01共22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以及GIS空间分析手段,对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获得水陆界限,在GIS支持下对研究区内的水陆边界进行比较,确定侵蚀区和淤积区,并计算其面积。结果表明,在黄河泥沙沉积和海洋侵蚀的双重作用下,河口新生湿地的增加和减少交替进行,且近年来净增加面积呈现减少趋势。27年余净增加河口新生湿地17154.41hm2,1993年以前为净增加,此后则逐步减少。1993年之前的增加部位为新河口区和东南沿海区,减少部位在老河口区,之后则老河口区增加,新河口区和东南沿海区减少。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世界第五大河流,是沿黄流域广大地区的生命之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黄河流经中国北方降雨量偏少的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与此同时,黄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由于流经黄土高原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黄河洪水泛滥频繁,曾给流域居民带来灾难。因此,维持黄河生命健康,支撑  相似文献   

8.
邹美玲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14-116,12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近半个世纪以来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黄河治理的成绩为世人瞩目。水文化是体现人水关系的文化,水在和人类文化的共生中具有"道德顾客"的身份,因此,人水和谐的关系是一种道德的必然,是水文化最根本的价值。但是黄河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制约了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人水之间的关系,保护黄河生态,真正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9.
浅析黄河水质的污染甘肃煤炭工业学校邱晓玲一、黄河水质污染黄河是甘肃省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灌溉诸方面用水的唯一地表水源。近年来,黄河水污染日益严重,硝酸盐(NO3-)或硝酸盐氮(NO3-—N)是黄河水质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黄河水中硝酸盐的不断...  相似文献   

10.
关注黄河断流及其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虽然历史上灾害频仍 ,但黄河断流现象历史上却未见有记载。即使在1922~1932年持续大干旱的年份 ,黄河下游仍未断流。1960年因三门峡工程截流 ,第一次出现黄河下游断流 ,但这次是人为造成的。属于自然断流的最早的记录是1972年4月23日 ,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出现自然断流 ,1985年以后 ,黄河下游年年都出现断流。1997年是历史上断流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 ,从2月7日起利津水文站就出现断流 ,是断流时间出现最早的一年。断流河段从河口上至开封柳园口 ,长达700公里。这一年黄河河口全年有295天无水入海…  相似文献   

11.
黄河故道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荒漠化现象一直是困扰这些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改道对其影响深重,黄河改道后遗留下来的黄河故道区由于水分的减少为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造成某些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以山东省聊城地区的冠县为例,分析了黄河故道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除了黄河改道的影响外,还包括该区较为恶劣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作用。探讨了目前冠县荒漠化现状和治理的现状及治理所面临的困难。本着防止和减轻黄河故道区的荒漠化的目的,提出了治理黄河故道区荒漠化的四条对策,分别是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广辟渠道,增加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执法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2.
包头坠机引发国内首例空难污染诉讼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上西子遍体伤痕 遇难飞机的坠落地,是在有"塞上西子湖"之称的包头南海公园.南海曾是九曲黄河的一段故道,河水改道南移后形成水面和滩头草地,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一块集城市、湿地、黄河于一体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包头市民娱乐休闲和外地游客观赏黄河的最佳场所.2003年,包头市进行了规划和设计,要在不远的将来将南海建成一个集城市、湿地、黄河一体的新型水滨新城.  相似文献   

13.
分析黄河流域治理战略的历史变迁,对于当前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治理战略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949年之前,黄河治理局限于下游,是以被动防洪为主的传统治水时期;1949—1999年,伴随着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启动,黄河治理进入除害兼顾兴利的现代治水时期;1999—2019年,新世纪黄河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黄河治理进入多目标综合治理时期,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2019年之后,随着新世纪黄河治理目标的相继实现,当代黄河治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未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预期黄河将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成为造福子孙万代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国务院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批复中强调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黄河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走廊,是黄河金三角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文章调查了晋陕豫金三角地区黄河湿地现状,分析湿地保护区域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区域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论黄河治理战略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黄河流域治理战略的历史变迁,对于当前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治理战略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949年之前,黄河治理局限于下游,是以被动防洪为主的传统治水时期;1949-1999年,伴随着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启动,黄河治理进入除害兼顾兴利的现代治水时期;1999-2019年,新世纪黄河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黄河治理进入多目标综合治理时期,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2019年之后,随着新世纪黄河治理目标的相继实现,当代黄河治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未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预期黄河将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成为造福子孙万代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16.
构建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体系和实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是构建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地概括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观点,界定了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体系的内涵,依照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提出了创建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体系的模式和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7.
尹浩  詹亚  张浏  刘桂建 《环境工程》2022,40(5):193-196+250
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是截留陆域污染入河前的最重要生态屏障,评价其工程适宜性,不仅要体现出陆向缓冲带对外源污染物拦截效果以及所选缓冲带技术本身的特点,还要体现出污染物拦截技术对于清水廊道周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构建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光明大堰河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污染拦截工程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8个河段中,非常适宜的河段占62.5%,适宜的河段占37.5%,河段总体处于污染拦截效果较好状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污染拦截工程评价方法可将河岸带的功能管理、植被及生态重建、土地利用、滨水区规划和设计融入工程评价中,为清水廊道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包婷 《山东环境》1999,(4):53-53
黄河断流,世人惊心。特别是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后,黄河断流问题更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断流带来什么后果,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成了人们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1972年前,黄河从未发生过自然断流现象。即使在1922年到1932年持续大旱的年份,下游河道仍有水流。黄河断流从1972年春开始,由利津河段首次出现断流。特别是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年年都出现断流,以1997年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6年黄河兰州段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确定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运用方差分析,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茵群和总氮;(2)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是黄河兰州段的主要污染源;(3)针对黄河兰州段生活污水污染现状,提出源头治污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河干流水库生态调度总体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的建成和运行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实施生态调度是减轻水库负面影响的方法之一。水库生态调度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了生态调度的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黄河干流水库运行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黄河干流水库生态调度的总体框架,包括黄河干流水库生态调度的目标、生态调度支撑体系及生态调度实施步骤等等,为黄河干流水库生态调度下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