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从时 间尺度上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 1981 年以来农业生产 环境安全指数和农业资源安全指数总体下降, 农村社会发展指数不断升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 态安全综合指数则经历了下降、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以2003 年为例, 对福建省农业可持 续发展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表明,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农业 资源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两方面。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农业可 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限制作用依次为45.32%、33.92%和20.76%。最后, 为提高福建省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生态安全水平,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半干旱区,实施农业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区域经济并维持生态安全,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实现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过强的问题,本研究将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引入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并以位于半干旱区的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例,对农业开发前后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做定性测度.结果表明:从规划基期年2013年至规划目标年2020年,孙家滩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从1.9762上升至2.1376,生态安全等级将维持在中等.研究表明,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有效地降低了偶然误差,提高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农业开发规划的编制修改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浏阳农业结构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区域农业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把区域农业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运用这一划分方法,对浏阳市农业资源、经济与生态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浏阳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发达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的农业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用定位分析方法分析了浏阳市区位、资源位、经济位和生态位特点,对15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效益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农业发展现状,针对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品种资源改良与优良农业生物资源的引进、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技术、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开发利用技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了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包括陕西省农业资源的现状、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遭到破坏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使自然灾害发生,探讨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要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要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探讨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将生态脆弱度指数、生态弹性度指数和生态压力度指数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构建了"敏感-弹性-压力"的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形成了综合指数方法、层次分析法和RS/GIS相结合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川西滇北农林牧交错带为例,根据区域特征选取17个评价指标进行案例研究,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分析了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导成因.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6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建立了包括资源依赖性、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方面在内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提出区域生态安全系数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海南岛为例,评价了其陆地生态系统安全,得出海南陆地综合生态安全系数为0.610,其生态服务功能安全性较高(0.772),而资源依赖性安全系数最低(0.468)。从研究可知,海南岛生态安全整体情况比较好,尤其是在水土保持、自然灾害抵制、空气净化等方面,但其能源的自给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持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安全隐患,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从而构建海南岛安全的生态系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关系是生态环境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互作关系,指出民族地区实行可持续农业的必要性,探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可持续农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提出实现可持续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8.
进行流域的生态安全评价,对于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本文选择自然生态环境状态指数、人文社会压力指数、环境破坏压力指数,构建了青海 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提取了生态安全指标,对2000 年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安全进 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 年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属于生态安全预警等级,流域生态安全面临着 较为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也因此会影响到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流域的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并以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为例,根据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了实例进行。结果表明: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污染,并且各区域污染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关联序依次为:南陵县、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是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生态重要而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生态安全和保护的战略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构建西北甘青新"四屏一环一带"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了区域生态空间约束,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管控对策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国家振兴东北的省份,黑龙江省应当结合实情,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推动黑龙江新农村建设,而且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建设生态省、打造"生态龙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现代“石油农业”,在200年的时间里,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污染带来的食品污染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从而迫使各国转而研究可以替代“石油农业”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由此应运而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已经造成国土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中部地区都是农业大省,在人口压力必须自我消化的背景下,唯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可能步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常轨道。本课题是基于安徽沿江地带芜湖市及所辖三县的实证调研,试图通过对芜湖地区生态现状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为安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样本。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模式,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破坏.根据农业发达国家经验,农业生态补偿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生态补偿做法进行经验总结,包括土地休耕计划、农业环境补贴、生态农业认证等.基于国际先进经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的投融资模式、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关系、因地制宜制定补偿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是结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区域综合.生态城市因其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着种种困难.近郊生态农业具有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近郊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城市生态建设与近郊生态农业发展都以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为目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建设生态城市,也能够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共同建设,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吉林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基本原则,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经济现状,并根据吉林省自身农业特点,并从推进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三方面提出吉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提出发展循环农业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迅速蚕食宝贵的耕地资源和乡村聚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乡村、保护农业空间的需求迫在眉睫。新一轮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针对“农业空间”只重视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的不足,旨在构建“优势农业空间”划定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为保护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空间、全农业领域生产者和特色、重点农村地区奠定基础。(1)在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以外,开展全域、全要素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适宜性评价,识别农业生产适宜区和不适宜区;(2)基于高产稳产、规模经营和集中连片三原则,进一步细化评价重要经济作物适宜区、地域特色农产品适宜区等;(3)在此基础上,结合特色村落、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要素识别优势农业空间。该技术框架在沈阳和温州市县“双评价”中取得了科学实用的评价成果,为我国正在展开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评价的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和绝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生态足迹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指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并着重强调了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时要注意城市开放生态系统问题,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呈现出点、面污染共存;生活、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大幅向农村转移的特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安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既能满足生存于其中的万事万物的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又不至于使自然环境自身受到损害。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受威胁,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当代,生态安全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极大威胁。从立法上建立完善的生态安全体制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