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浮顶储罐雷云电场下的雷电感应危害实验模型,采用直流高压源模拟雷云,测量在不同电场环境下,浮顶储罐浮顶的雷云感应电荷量。通过研究发现,浮顶储罐浮顶感应电荷量随模拟雷云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直流电压达到7 kV时,模拟浮顶上的感应电荷为1.88×10~(-2)μС,通过计算可知,当雷云在浮顶上方时,浮顶感应电荷量约为284~852 μC,浮顶瞬间电位为400~1 200 kV。该研究说明浮顶储罐在雷云电场的感应下会产生大量的感应电荷,瞬间电位可以达到数百千伏,储罐金属附件存在一些放电间隙,会引发储罐雷电火灾事故,可伸缩式接地装置及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绝缘措施可以实现消除雷电感应火花放电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郝文阁  侯亚平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59-2063
为了全面揭示电除尘器粉尘非稳态收集过程,建立完整的非稳态静电收尘理论,根据静电学基本原理,研究了极板粉尘层电荷导人、积累、释放的过程,推导出随粉尘层厚度增长而改变的动态收尘电场强度计算公式,进而得到荷电粒子动态驱进速度公式,最终形成静电除尘非稳态收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静电收尘过程中,粒子驱进速度与粉尘比电阻、工作电压、粉尘层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粉尘比电阻的升高,收尘效率下降,当供电电压为最佳工作电压时收尘效率最高.针对不同比电阻粉尘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吻合.非稳态静电收尘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实际静电收尘过程中与传统静电收尘理论相矛盾的地方,为静电除尘器的设计及其运行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静电除尘器极板防腐性能、增加极板的抗污性能和提高极板清灰效果,用导电防腐涂料涂敷电除尘器极板.提出了涂层比电阻特性数学模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推导了极板沉积粉尘层积累电荷量公式,表明电荷量多少与粉尘层放电时间常数成正比.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涂加涂层后,极板上低比电阻粉尘层放电时间常数增大,粉尘层积累电荷量增多,粉尘层与极板问静电附着力增大,有效减弱了粉尘的二次飞扬现象;通过降低涂层的比电阻和涂层厚度,使中高比电阻粉尘层的积累电荷量增加不大.实验测试了涂层对不同比电阻粉尘收尘效率的影响及涂层对极板粉尘剥离率的改善.实验结果显示,涂加涂层后,低比电阻粉尘的收集效率有显著提高,中高比电阻粉尘的收集效率变化不大;极板粉尘剥离率较不加涂层时有很大提高.极板涂敷技术有效延长了极板的使用寿命,在保证除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极板的清灰效果,是电除尘领域中的一项创新.  相似文献   

4.
陈喜山  张永亮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721-2725
为提高矿山粉尘收集效率,对除尘器湿式过滤层纤维丝过滤阻力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粉尘粒子通过除尘器湿式纤维丝时的阻力理论模型,自行设计了湿式纤维层过滤实验模拟系统,模拟矿山粉尘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理论模型参数进行了无量纲修正,进一步完善粉尘湿式过滤的阻力理论公式.实验表明,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经修正后的理论曲线不仅与实验曲线的趋势保持一致,同时数值上也基本吻合,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工业粉体下落过程粉尘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与维也纳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共同确定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开发并设计了一套自由下落装置,研究粉体下落过程中粉尘的排放特性。通过实验主要测定下落高度、空气湿度和质量流量对粉尘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下落高度和空气湿度对粉尘排放均有影响,且空气湿度对粗粒子的排放影响较大,对细粒子影响较小;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粉尘产生率逐渐减小,但质量流量的增加也会增加粉尘浓度,加重了对工人的危害。建立了影响因素与粉尘产生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检验,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可以应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评价粉尘产生量。  相似文献   

6.
可变电荷及恒电荷土壤与H+反应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态监测了恒电荷及可变电荷土壤与H+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进行了数学描述.结果表明,质子化过程为一相当快的过程,当氧化铁含量高时,质子化作用将消耗大量的H+.反应5s后,H+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输入的H+浓度低时,质子化是矿物消耗H+最主要的机制;输入的H+浓度高时,除质子化作用外,矿物的溶解也是消耗H+的重要机制.就矿物本身消耗H+的能力而言,可变电荷土壤的消耗能力大于恒电荷土壤.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套基于离子选择性电极与单片机技术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系统,并基于能斯特(Nernst)方程与最小二乘法研究了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电位与目标离子浓度的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作为信号采集器,通过单片机系统和串行模数转换模块实现了较高精度、低成本的数据采集,并基于LabVIEW 8.2软件开发上位机软件实现了数据的显示、保存和打印。通过相关实验,得到铜离子选择电极响应电位E与离子浓度C的线性回归方程为E=267.047+29.494lg C_(Cu~(2+)),线性相关系数R~2=0.996 2。运用标准浓度硝酸铜溶液对回归模型进行了验证,线性回归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际值间的相对误差在2.0%~7.2%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精度要求的检测,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土壤痕量重金属的初步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除尘器收尘效率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国家排放标准,提出了电除尘器高浓度区粉尘强制收集技术.通过建立电场粉尘传输数学模型和对实测断面粉尘浓度分布曲线进行回归,分别得到了理论和实际电场粉尘浓度分布公式.结果表明,电场中粉尘浓度分布与断面位置有关.电场中每个断面上从电晕线到收尘极板质量浓度逐渐提高,极板附近存在高质量浓度粉尘区.在极板末端收尘板两侧加装等速吸风口,将极板附近的粉尘气流加以强制收集并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净化或循环至入口进行二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降低极板振打引起的粉尘飞扬造成的粉尘流失.利用流函数对吸风口流场分析并根据实测的断面粉尘浓度分布可得到吸风口宽度与收尘效率的数值关系.粉尘强制收集技术是电除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创新.采用该项技术既可以对运行中的电除尘器加以改造,又可以在电除尘器的设计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以泛影酸盐(DTZ)的高效还原脱碘为目标,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钯负载有序介孔碳(Pd/OMC)作为粒子电极,以碳纤维(CFP)电极作为主阴极,建立了三维电极电催化还原体系.该体系在低阴极电位下(-0.6~-0.8 V)可实现电化学/感应电化学的耦合还原,其脱碘速率是单独阴极体系的2.38~3.65倍;在阴极电位高于析氢电位(-1.5 V)时,可实现电化学/感应电化学/化学催化加氢多还原过程协同去除碘代有机物,其反应速率为单独阴极体系的1.27~4.69倍.进一步研究了DTZ初始浓度、Pd/OMC投加量及Pd的负载量对DTZ还原去除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三维电化学体系具有良好的电子传递能力与电还原性能.利用自由基淬灭实验与ESR自由基捕获对活性还原物种分析,表明原子H~*在三维电化学还原脱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群体感应(QS)是一种细菌谈话机制,指微生物通过释放信号分子进行细胞间交流,调控自由基释放、生物膜形成、基因水平转移等一系列群体行为.环境中广泛存在或使用的介质材料与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这些群体行为.关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其调控机制的综述很多,但却尚未有环境介质对胞内外信号分子影响的总结.本研究综述了微生物各类信号分子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分析并总结了土壤矿物、纳米材料、生物炭和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等环境介质对信号分子的影响,阐明了信号分子与环境介质之间的构-效关系,以期为深入理解真实环境中微生物群体感应调控行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