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铜-钼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库兹涅茨克山、东外贝加尔和中亚的铜-钼矿床都具有特殊的地质环境,如同酸性和中性的次火山岩浆活动有关,岩浆作用多次出现、有热液活动、爆发角砾岩广泛发育以及热液蚀变发育,等等。某些热液蚀变岩相(钾长质、硅质)在矿床中普遍出现,而  相似文献   

2.
冀西北的东坪、中山沟、后沟等金矿床产于碱性正长岩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矿石为少硫化物型。矿体有三种类型:石英脉型;石英脉+脉旁蚀变岩型;钾、硅化蚀变岩型。对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Pb、C、O和Si的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碱性杂岩体,成矿流体混合热液,成矿时代为燕山期(钾长石Ar-Ar年龄为156~177Ma)。矿床为燕山期强烈岩浆活动产生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作用形成的混合热液对海西期碱性杂岩体(327.4Ma)交代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改造型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金矿化的主岩为纽芬兰岛怀特湾西部拉特灵布鲁克地区的新元古代叶片状花岗岩类岩石。金矿化与硫化物有关,并以矿脉、断裂充填和浸染的形式产出。伴生的热液蚀变是在两个热液阶段中发生的。在第一阶段钾蚀变期间,主岩花岗闪长岩由于受热液作用而大面积地转变为具花岗岩成分的岩石,这种转变是通过斜长石和镁铁矿物与热液流体的渗透反应而形成微斜长石和绢云母来完成的。第二阶段钠蚀变局限于断裂、岩脉和球壁,叠置在第一阶段蚀变岩石和未蚀变岩石上。蚀变岩都富含K、Na、Au、As、S和CO_2,稍富含W、Sb和Bi,但亏损重稀土元素。金矿化和蚀变作用一直延伸到不整合上覆的始寒武纪至寒武纪沉积岩中。蚀变岩和矿石组合体均未发生变形,这说明矿化是在该地区阿卡德变形之后发生的,因此属于志留纪或更晚的事件。两个阶段蚀变幕被认为属于同一热液事件,该事件导致了该大面积低品位矿床的形成。富CO_2流体沿着几个主地质构造通过地壳进行循环,从各种岩石中把一些元素淋滤出来,并把这些元素再沉积在花岗岩类岩石和上覆沉积岩内的断裂和岩脉中。第一阶段流体起初沿着颗粒边界渗透,将主岩转变成具花岗岩成分的岩石。在第二阶段期间,随着破碎作用、钠长石化以及硫化物和金的沉积作用的发生,a_(Na~+)/a_K~+/比值和或温度也?  相似文献   

4.
新疆香山铜镍矿区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山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带中部,具有较好的铜、镍资源前景。矿区内热液作用发育,出现大量蚀变矿物、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方解石脉状矿石贯穿基性岩石。通过对蚀变矿物特征、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成分等研究,探讨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岩石蚀变矿物主要为蛇纹石(两个世代)、纤闪石、绿泥石和黑云母等,说明热液流体具有多阶段特征,含有一定量的卤素挥发分;矿石蚀变矿物主要为针镍矿、紫硫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等,说明热液流体的硫逸度逐渐增高;脉状矿石中,石英/方解石中以富液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其大小为4~12μm,气液比5~15%之间,均一温度峰值为200~240℃,表明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性质。在对比邻区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硫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认为香山铜镍矿区内热液作用可能为与含铜镍拉斑玄武质岩浆相关的中高温热液事件,它具有富集Pt、Ag和Au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对深成热液矿床作大面积和局部地区的预测,建立矿床成因模式和弄清矿化相对母岩侵入体作空间分布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矿床的总体模式可以表示矿化特征及伴随化的所有现象的总和,即矿床地质背景、岩石交代变质作用、矿化和蚀变的分带,不同侵蚀面上的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这就有可能在研究矿化的早期对矿化进行预测和评价。在不同成因和含矿建造类型的具体矿床的地质构造基础上,根据含矿岩浆体系总的发育规律,建立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克尔艾迪生——阿伯蒂比带中的一个大型太古代脉金矿床,位于紧靠区域性构造破裂——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南面的一个滑石-碳酸盐和绿泥石-碳酸盐岩带中。残余的火山结构连同活动性比较低的特征元素的比值表明,矿体的围岩原来大多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及其派生的碎屑岩。 CO_2与碱金属饱和指数移动平均值的投影与金丰度变化的惊人一致,说明金的富集作用与热液蚀变有成因联系。就大范围来说,金富集在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以南,就细部来说,富集在碳酸盐-白云母型蚀变和碳酸盐-钠长石型蚀变之间的过渡带中。 金富集在柯克兰莱克断层带的一侧被认为是由氧化态梯度变化产生的交代分带所造成的,贵金属富集在还原的一侧。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南面的蚀变类型分带代表了与外生流体的成分相适应的、连续而逐渐加深的岩石变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连续产生的断裂组合和矿脉有着相同的蚀变型式,因此,流入的热液流体的成分看来在整个时期中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 克尔艾迪生矿山的金矿化及其邻近的蚀变晕被解释为周期性出现的水力压裂、流体渗透及其与岩石的局部反应所造成的结果。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使流体的成分发生了侧向变化,导致了金的富集(这可能是由于pH值梯度变化的缘故),使金优先富集在?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图为侵入岩体顶部接触带的局部,可以将它看作一个岩浆热液矿床的微缩模型。岩浆及热液侵入于长石石英岩屑杂砂岩中,岩体及外接触带都发生了硅化、高岭石化等热液蚀变。在侵入体内有网脉状及囊状的磁铁矿矿体产出,而在岩枝的顶端形成了致密块状的磁铁矿矿体。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中克齐尔库姆的金和金-银矿化现象在许多著作中曾作过描述。而且有必要对交代岩的形成以及与其有关的金、银矿化现象最普遍的问题进行阐述。这类交代岩是以形成温度较低、成分上接近陆源岩石以及在主要矿物中存在分散的层状硅酸盐为特征,对它们进行研究需要用专门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上述问题包括:1)研究交代作用出现的顺序阶段以及它们与成矿的关系;2)制定交代岩分带的总体方案;3)查明导致形成这种分带的岩石热液蚀变反应的具体类型;4)造岩元素、稀有元素和分散元素在交代岩和矿石形成的不同阶段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地质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比及因子分析 ,明确成矿热液活动元素 ,区分不同地球化学类型的元素集群。研究表明 ,成矿热液活动源于花岗岩岩浆侵位 ,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及地下水在岩体热力驱动下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矿化热液活动体系 ,对区内地层产生广泛的蚀变影响 ,形成矿体、热液活动脉体及矿化热液活动元素对围岩地层的改造。成矿热液活动体系为开放系统 ,运动方式以构造断裂导流为主 ,孔隙渗透为次。  相似文献   

10.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西北部瓦肯斯克拉地区产出的超酸性花岗岩的热液蚀变作用有两种主要类型。第一种为弥散型,以两个阶段为代表:(1)绿磐岩化;(2)浸染状绢云母化。两个蚀变阶段都伴有浸染状硫化物沉积。第二种类型以与脉体有关的变蚀作用为代表,涉及四个阶段,包括钾长石,少量碳酸盐和少量硫化物的矿化。含铀碳质结核和少量的微粒金可能与这两种类型或其中任一种类型的蚀变作用有关。在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附近其他一些地方也见有相同性质的热液蚀变岩。这些岩石中丰富、大量且品位低的浸染状黄铁矿/金矿化表明,这类岩石可能是威特沃特斯兰德含金沉积物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1.
产于火成岩(侵入岩、火山-次火山岩)断裂带中的脉状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矿床的形成明显滞后于火成岩的成岩时代,属后成矿床,成矿多发生在地下500~3000m处,断裂构造使其与地表导通,形成开放半开放体系;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矿床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已团结成岩的火成岩;成矿流体有大气降水成分及与主岩不同期的岩浆热液成分;成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岩脉侵入带来的热液使早期的岩体遭受蚀变,蚀变过程中金等成矿元素析出并在断裂构造中沉淀成矿;二是下渗的大气降水在深部被加热,萃取岩石中的成矿元素而形成含矿溶液,这种分散在岩石中的溶液,在构适应力作用下汇聚到构造薄弱带——断裂中,因降温减压而沉淀成矿。概括地说,这些矿床是通过热液对火成岩(矿源岩)的改造而形成的,可称之为火成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2.
对39块巴柔阶细碧岩质玄武岩和安山岩样品作了主要元素和Li、Rb、Sr、Ba、Sc、V、Cr、Co、Ni以及七种稀土元素的化学分析。分析了20种样品中的Hf、Ta和Th。对一些全岩样品作了Sr和O同位素比值测定。 黑云母和阳起石的存在表明水热反应的最高温度略超过400℃。在低温条件下形成葡萄石、绿纤石和绿帘石。海水热液蚀变作用的主要产物是绿泥石和钠斜长石。 弱蚀变与强蚀变玄武岩之间对比表明,在细碧岩化过程中Al、V、Cr、Co、Ni和稀土元素(REE)绝大多数是不活动的。细碧岩是海水蚀变作用的产物。伴随Li的富集,平均δ~(18)O值可达+11%(SMOW),这表明蚀变作用主要是在温度低于200℃的条件下发生的。 细碧岩质玄武岩的平均Sc、V、Cr、Co、Ni浓度比细碧岩质安山岩的高。在细碧岩质安山岩中,这些元素的丰度与典型的造山安山岩十分类似。细碧岩质玄武岩和安山岩的Cr、Ni关系可根据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不同的分离程度来解释。虽然Ta和Th的活动程度较小,但所分析的大多数样品均具有与消亡作用有关的火山岩所特有的Hf-Ta-Th关系。 假定橄榄拉斑玄武岩是产生玄武质岩浆和安山质岩浆的原始熔融体,那么这些岩石的平均La、Ce丰度则要求有一个(交代)富橄榄岩的源区,其La、Ce丰度为球粒陨石的五倍。在大高加索山脉南坡安山岩与  相似文献   

13.
四村矿化蚀变带是在塔前—赋春矿集区新发现的1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通过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等对比,认为二者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根据四村地区浅表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长辉绿岩脉地质特征,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花岗质岩体。结合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或热液脉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找矿重点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断裂带和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14.
<正>图为侵入岩体顶部接触带的局部,可以将它看作一个岩浆热液矿床的微缩模型。岩浆及热液侵入于长石石英岩屑杂砂岩中,岩体及外接触带都发生了硅化、高岭石化等热液蚀变。在侵入体内有网脉状及囊状的磁铁矿矿体产出,而在岩枝的顶端形成了致密块状的磁铁矿矿体。标本的主体为凝灰质板岩,中部为凝灰岩夹层。凝灰岩及其两侧的围岩具有明显的绿泥石化现象。详细观察表明,岩石没有成岩期后的构造裂隙和脉体穿入,绿泥石化与凝灰岩层密切相关。由此可以推测:水下火山喷发的沉积物将与一定量的气液流体一同被上覆  相似文献   

15.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岛弧火山岩,除个别明显受蚀变影响的样品外,大多数样品的δ~(18)O值变化范围为4.81-7.59‰,显示出其玄武岩浆为上地幔衍生岩浆,结晶分异起着主导的作用。在同一类型的岩石中,δ~(18)O值的差异与岩石的蚀变程度有关,δ~(18)O值随蚀变的增强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水岩作用是一种基本的地球化学作用。它的发生是以热液、地下水和岩石之间存在的化学或同位素的不平衡为前提的。因此,它是开放体系中的一种非平衡的地球化学过程。水岩作用研究的一个关键理论问题就是阐明整个过程的化学动力学效应。目前,在水岩作用的研究中所建立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主要和水-硅酸盐体系有关,涉及化学和同位素这两个方面。前者重点解释水硅酸盐体系中由于化学不平衡所造成的溶解过程,其反应机理主要和表面作用有关;后者则处理主要由于同位素不平衡所引起的表面反应交换及扩散交换。在发生同位素交换的过程中,未必伴随有通常所讲的化学蚀变和交代。在讨论水岩作用时,水岩比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7.
拔茅银矿的热液蚀变以硅化(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为主,它们在空间上具明显的带状分布.围岩蚀变过程中,岩石中矿物常量元素、成矿元素及稀土元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Ag、Cu、Pb、Zn等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和富集成矿.本文讨论了其与矿化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 通过研究热液蚀变,1975年在葡萄牙南部发现了萨尔加丁纽铜矿床。本文的目的是想论证这是一种新的矿床类型,并描述其热液蚀变。了解和利用与海底喷气矿床伴生的热液蚀变,可有效地指导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寻找。这个矿床位于伊比利亚黄铁矿带西南出露有浅变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尔泰成矿带花岗岩发育,其中很多花岗岩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400Ma左右的岩浆活动是阿尔泰地区一次重要的岩浆成矿活动,阿尔泰许多金属矿床与这一时期的岩浆构造作用有关。本次研究的出露于可可塔勒铅锌矿区的黑云母花岗岩体,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01.8±1.5)Ma,表明可可塔勒花岗岩是阿尔泰成矿带400Ma左右发生的一次重要岩浆构造作用的产物,该黑云母花岗岩体侵入于矿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围岩蚀变明显,该黑云母花岗岩的侵入以及其后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可能对区内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莱斯沃斯地区的火山岩中,火山期后热液活动形成了大量的蚀变带,主要蚀变带以出现高岭石为其特征,在下列地区发育:斯蒂普西、阿尔盖诺斯、彼得拉、阿格拉和马加罗斯(图1)。我们赞同莱斯沃斯地区高岭土为热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