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丰富的想象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会使学生写作时得心应手,下笔成章。这篇论文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一、扩大"内存"。要求学生多读书,广读书,背诵名篇名著,积累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片段佳句。二、授人以渔。训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从取材立意、布局谋篇,到表达方法和语言的运用,各个环节借想象作中介去完成。三、"搭台唱戏"。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帮他们"搭台唱戏",引发写作兴趣,激发学生进行丰富想象的激情。四、"七嘴八舌"。全班学生或几个学生在一起围绕一个命题或一个特定的场景共同做一篇作文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是美妙的。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培育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综合基础积累和实践训练,通过对文本的细心感悟和阅读背诵,通过语言重组、情景模拟、迁移模仿中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也就越能体会到其中的趣味。识字读书,实在是一件既实惠又快乐的事情。读书是从求知开始的,一个人从背起书包上学开始,就和书结了缘,祖辈父辈也用饱尝了一辈子没读过书的无奈和遗憾劝告你"多读点书,准没错"。对,要读书,要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书是忠实的向导,是智慧的钥匙。我们读书,实际上是吸收前人和当代人的智慧结晶,这是一笔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继承的宝贵  相似文献   

5.
<正>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在平时注意素材的积累,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积累源于阅读、阅历;表达源于思考、感悟。缺少积累,写作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会表达,写作只能是"满腹愁肠谁与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写作就是要引领学生以敏锐的眼光和  相似文献   

6.
<正>"扎扎实实教语文"是我从教20年来的教学理念,我所理解的语文就是要充分地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积累。我认为积累应包括语言的积累、生活感受的积累。一、重语言文化的积累我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督促学生。我认为语言积累是促进学生"气自华"的最有效的途径。重语言的积累就是要求教师重视读和背,重视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阅读和背诵是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每教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丰富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指导对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来指导教学,让学生学会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生不喜欢写作,不知道怎样写是目前学生的普遍反映。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的质量呢?如何实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呢?就从积累训练、立意训练和语言训练三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定?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主渠道,通过推进校园读书活动,构建书香班级;家校携手,倡导家庭读书活动,塑造书香家庭;专业引领,提供读书展示平台,培养阅读之星。多渠道并进,以读书为纽带,将学校、家庭、社区聚合成一艘"读书航母",让读书成为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奠定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此,我深信不疑。"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的独当之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学习就是要从范文的例子里,汲取工具语文的营养,实现字汇、词汇的积累,语法、文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我觉得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使学生探得语言习得的规律,在习作教学时提升语言实践能力,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读写并行,而文道自得其中。下面,我就从植物、动物、人物三纬度谈谈  相似文献   

11.
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想读书、想识字的愿望,激发读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大力提倡读书与积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爱读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而阅读又是"学习之母",它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的提高与巩固有着直接的作用。阅读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发散都有特别深远的意义。我们处在知识日益更新和进步的时代,要使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必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不会阅读,就没有知识的来源;不会阅读,运用到的语言就不会生动;不会阅读,写作就无从借鉴。因此,我们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必须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写作在历年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比重大,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库;通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发掘写作源泉。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培养起来,写作能力才会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语句进行写作,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从背诵古诗文、进行说话训练和开设语文实践活动三方面探索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读书不仅能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通古博今,还能无形中进入他人的世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在以下方面做好阅读教学的工作。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兴趣是最大的内动力"。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学生进行自觉阅读的前提。只有当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学生才能够自主阅读、探究,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地变成"悦"读。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  相似文献   

17.
批评家们普遍将英国18世纪定义为一个"情感的时代",考察18世纪晚期情感的书写流传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产生的关系,尤其是将华兹华斯的诗歌写作生涯和18世纪末期女性通俗写作放到一起讨论,可以开启一个从近代文本文化形成重新看待书写、阅读、情感和性别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华兹华斯的《见威廉姆斯小姐为伤痛故事啜泣而作之十四行诗》(1787)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表现情感,把丰富的口语性、听觉性、视觉性以及书写和阅读行为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18世纪末期近代文学生成的政治经济学图景。性别化了的情感书写是18世纪晚期英国近代文本文化形成的必要部分,从中能够看到文本化与阅读、观看和书写等媒介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情感在这些关系里的消费如何促成了近代文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也曾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都是古人对读书与写作经验的总结。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恰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素材积累"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即便是信息发达的今天,它仍然是指导作文的金玉良言。写作素材的贫乏,使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无话可说;写作素材陈旧,使学生的作文毫无新意。时至今日,仍然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顽疾。很多学生在作文时,没有  相似文献   

19.
听、说、读、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本要求,而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拥有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够更容易去听、说、写。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引导学生做好了阅读学习,英语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生词量,提升自身的阅读基础,也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更要引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丰富阅读的范围,同时也要拓展阅读途径与时间,获取更多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素质。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指导。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活,只有对生活留心观察,恰当地运用语言,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其次,要能借助范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把握范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重点,要对重点展示的细节详加描写;再次,指导学生丰富阅读,积累素材,勤于练笔,坚持不懈,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