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质素拌种对作物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秀英  马瑞霞  曾文  华晓燕 《环境科学》1995,16(4):42-45,48
我国每年中小造纸厂作为污染物排放掉排放掉的木质素有300万t以上,不仅使大量资源成为废物,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在农业上用木质素作为拌种剂,通过砂培,土培和田间小区试验确定了木质素的使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pH为7.8左右,大田试验条件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拌种可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促进根系发展,增加有效分蘖数,能提高抗旱,抗病虫能力,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和公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素与早稻产量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气象因素对南方稻区早稻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影响,应用杂交早稻组合金优402于2003—2009年种植在湖南省内7个生态点的产量因子和相应的气象数据,建立早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与总苗数、成穗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因子的回归方程,研究影响湖南早稻产量因子的主要气象因素及其敏感时期。结果表明:移栽后24~27 d的低温阴雨导致早稻分蘖数不足;分蘖成穗率主要受移栽后33~41 d的气温和日照时数影响,随温度升高和日照时数延长而升高;每穗总粒数与始穗前9~1 d的日均温、始穗前9~4 d的日最高气温及始穗前10~5 d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与此期的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结实率与始穗前14~9 d的日均温、日最低气温呈正相关,而与始穗前9~5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表现为负相关;千粒重与始穗前25~20 d的相对湿度、始穗后14~20 d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与始穗前25~20 d的日均温、始穗后17~22d的日最低气温表现出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一、个体监测的意义室内(工作场所、厨房等)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不少研究者把注意力逐渐转向室内污染。能够伴随个体的毒物采样装置——个体剂量器,除了能获得准确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外,个体监测在环保监测工作中将显示出多方面的优越性:首先它可在一个群体内获得大量的个体监测数据,能反映个体逐日接触水平。因此不仅有利于估计整个群体的接触水平,还可得到总体人群中敏感的那部分人的  相似文献   

4.
旱作垅种(小麦)沟盖(玉米)地膜带田优于目前推广的沟种(小麦)垅盖(玉米)带田种植形式。在作物共生期相互调水作用更趋合理,平衡了小麦、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供需矛盾,作物的生态条件更加适宜,群体结构更加协调,提高了作物的生产量,前者比后者增产90%~125%。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初步弄清水稻受大气污染后,其产量损失与大气污染程度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受大气污染后,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大气污染程度呈反比,而产量损失率与大气污染程度呈正比,产量损失率与大气污染程度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紫外辐射增加对春小麦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紫外辐射增加对春小麦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UV-B辐射增加,春小麦叶片可见伤害症状加重,叶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植物株干重,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明显降低,MDA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以及籽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15%臭氧层减薄条件下讨论了紫外线辐射增强对大田中小麦和燕麦在单独种植与混合种植时的生物量结构和冠层结构的影响。紫外辐射使两物种的生物量减少,使节间缩短,叶片着生高度下降,但使根冠比和单株有效穗数增加。两物种在单种和混种时对紫外辐射的反应有所不同,种间竞争有时加强紫外辐射的影响,但有时则又能抵消其作用。紫外辐射使竞争性平衡向有利于小麦的方向发展,这一改变可以部分地由两物种的生物量及冠层结构对  相似文献   

8.
植被恢复方式对重度退化草原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参数,研究了植被恢复方式对松嫩草原重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以了解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重建的可能性以及不同植被条件下群落恢复的差异.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和种植碱茅2 种植被恢复方式均能改善该类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跳虫群落环境,提高跳虫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但恢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相对而言,种植碱茅更能显著提高跳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生物多样性更高,物种更丰富.  相似文献   

9.
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群体极化过程经历了酝酿期、徘徊期、爆发期三个阶段.并呈现出极化反应的迅速性、极化过程的激烈性以及极化方向的不确定性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群体极化主要是由信息环境中的“新媒体失范”、“特定群体”的本质属性以及个体的“危机迷情”和“无意识”心理等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田间增强UV-B辐射对麦田生态系统Fe营养和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UV-B辐射(UV-B,280nm ~315nm )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Fe营养和累积的影响.在4 个生育期中,UV-B辐射显著增加叶和穗Fe含量,显著降低根Fe 含量,并改变茎Fe 含量.叶Fe累积对UV-B辐射的响应有明显的生育期之间的差异. 分蘖期无显著变化,拔节期和扬花期显著增加,而成熟期显著降低.在各生育期,UV-B辐射显著降低叶、根和穗Fe累积.UV-B辐射显著降低春小麦不同生育期Fe总累积,在5.31kJ·m-2 UV-B辐射下,降低最显著.UV-B辐射还降低春小麦群体Fe输出.麦田土壤速效Fe含量增加是春小麦群体Fe输出降低的结果,可能导致土壤库中Fe 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吸烟对化工行业职工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根据历年化工健康监护资料回顾分析了医学检查中各项异常检出率与吸烟有关因素的关系,提出了吸烟群体与非吸烟群体在部分检出项目上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在总体健康状况上也存在某些差异,结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按随机抽样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黑松(Pinus thunbergii)海防林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在对烟台典型样地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成年个体密度、距海岸距离、草本和灌木盖度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松海防林径级分布呈逆J字型分布,判定系数R2达到了0.99,表明所调查的黑松种群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发展的异龄种群;幼苗和幼树随着成年个体密度和距海岸距离的增加,个体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随着草本和灌木盖度的增加,表现出下降倾向;小树个体数与灌木盖度呈正相关,与成年个体密度、距海岸距离和草本盖度关系不明显。处于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幼龄植株在成年个体密度、距海岸距离及下层植被的影响下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策略和机制,理解这些更新规律,是黑松海防林可持续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旱作垅种(小麦)沟盖(玉米)地膜带田优于目前推广的沟种(小麦)垅盖(玉米)带田种植形式。在作物共生期相互调水作用更趋合理,平衡了小麦、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供需矛盾,作物的生态条件更加适宜,群体结构更加协调,提高了作物的生产量,前者比后者增产90%~125%。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环境科研的全方位交叉和渗透、环境问题的滞后与环境科研的尾随性、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层次性与科研选题的系统配套、环境问题与环境科研的国际性等特点,分析论证了建立以科研人员个体为基础并以科研群体来完善的四维模型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接着,在讨论知识结构与智力结构的区别和联系之后,作者从环境科研特点和实践经验出发,系统地论述了科研人员应有的智力结构、智力结构优化与个性心理品质、个体智力结构优化与群体智力结构的最佳配置问题。 作者最后强调,为了多水平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必须高度重视科研人员的智力发展和智力效应这个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龚宇  龚正初 《重庆环境科学》1996,18(6):45-47,51
通过北碚区儿童头发中部分微量金属元素的监测,并对个体及地区的差异与水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北碚地区环境质量对其头发中金属元素含量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立云 《环境保护》2005,(11):32-36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区的环境容量已接近极限。日前,记者赶到河北省武安市进行调查采访时发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而武安市政府、环保部门近期所做的大量治理工作尚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历史长期造成的当地环境恶化的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畜禽粪便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在夏玉米生产上应用效果,为畜禽粪便田间消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氮肥或畜禽粪便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穗长、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穗粗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pH随氮肥或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相同时,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均随畜禽粪便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活性有机质则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有机肥施用量相同时,土壤碱解氮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明显增加,但对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而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以OM2(1 600 kg/667 m2)处理最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磷酸酶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差异不明显,而土壤脲酶活性受氮的影响明显。所以,有机肥与化学氮肥配施,可适当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畜禽粪便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可减少化学氮肥对土壤面源污染的负荷,也可使畜禽粪便有机肥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辽河流域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指标与标准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根据2005年4月期间辽河流域25个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参照点12个,受损点13个),通过指数值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分析,从20个候选指数中筛选出了辽河流域的B-IBI构成指标体系,包括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摇蚊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敏感类群个体相对丰度和粘附者个体相对丰度6个生物指数.其中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摇蚊分类单元数反映群落丰度,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反映个体数量比例,敏感类群个体相对丰度反映生物耐污能力,粘附者个体相对丰度反映小生境质量.采用比值法计算每种生物的指数值,并将各个生物指数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值确定健康等级标准,并对小于25%分位数值的分布范围进行4等分,提出了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标准:B-IBI>3.66为健康,B-IBI=2.75~3.66为亚健康,B-IBI=1.83~2.75为一般,B-IBI=0.92~1.83为差,B-IBI<0.92为极差.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25个样点中9个为健康,8个为亚健康,2个为一般,3个为较差,3个极差.B-IBI与水质状况、栖息地环境质量显著相关,其中与DO、栖息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CODCr、CODMn、BOD5、悬浮物、氨氮、总磷、总氮、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淮平原不同多熟模式生产力特征与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淮平原一麦三玉米、一麦二玉米和一麦一玉米三种多熟模式的产量、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年亩产均超过吨粮,说明在集约栽培条件下黄淮平原亩产吨粮的现实性。三种模式产量梯度差异表明,在水肥供应基本充足的情况下,通过集约多熟种植并配合以合理调控技术是在高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麦三玉米最高产量达2201t/hm2(亩产1467kg),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接近与突破亩产吨半粮的有效种植模式之一。全年玉米总穗数增加是增产的关键。一麦三玉米模式通过接茬移栽等综合措施的有效配合,能维持较高的同化功能,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上表现为高投入高产出,但部分产投经济指标有下降的趋势。从综合考虑公顷产量与公顷纯收入及物质费用、用工等因素上综合评判,一麦三玉米模式总体上表现优势。  相似文献   

20.
黄淮平原不同多熟模式生产力特征与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淮平原一麦三玉米、一麦二玉米和一麦一玉米三种多熟模式的产量、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年亩产均超过吨粮,说明在集约栽培条件下黄淮平原亩产吨粮的现实性。三种模式产量梯度差异表明,在水肥供应基本充足的情况下,通过集约多熟种植并配合以合理调控技术是在高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麦三玉米最高产量达2201t/hm2(亩产1467kg),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接近与突破亩产吨半粮的有效种植模式之一。全年玉米总穗数增加是增产的关键。一麦三玉米模式通过接茬移栽等综合措施的有效配合,能维持较高的同化功能,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上表现为高投入高产出,但部分产投经济指标有下降的趋势。从综合考虑公顷产量与公顷纯收入及物质费用、用工等因素上综合评判,一麦三玉米模式总体上表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