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收集2011-2015年沁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水位涨落及生物多样性等历史数据,参考《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初步构建了沁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陆域生态功能、陆域生态格局、陆域生态压力和水域水生生物、水域生境结构、水域生态压力等6类17项评价指标构成。在其基础上对山西省沁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并提出了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荷兰运输部和公共工程部的救灾部门,在私营公司的配合下,为石油污染的预防和处理推出了新的办法和制品。这在欧洲及世界各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并使这方面所用的化学品、设备和船舶为之畅销。 内陆水域和沿海水域处 理石油污染的设备 港口、沿海水域、运河和河流,经常会发生小的溢油事数。从这些水域清除油污,需要使用一种吃水浅、操纵性能好的工作船,它的除油设备应能伸向中转码头下面和港池的边角处所。  相似文献   

3.
1.日本水质污染现状根据日本环境厅1989年末发表的1988年度公用水域水质测定的结果,日本水质污染的现实情况是镉、氰、汞等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环境标准(保护人体健康的环境标准)的达标率大大提高,但BOD(生物耗氧量)、COD(化学耗氧量)等与生活环境有关的环境标准(保护生活环境的环境标准)的达标率依然未见明显提高,特别是湖泊、内湾、内海等封闭性水域及部分城市中的中、小河流,污染情况还相当严重(见图1、2)。还有三氯乙烷等对地下水的污染,有机锡化物对河口、内港等的污染,事故过程中流出的有害物质对公共水域的污染等多种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是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基本工作,现行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争议。文章在综述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中的若干问题,推导了改进后的计算模型,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为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和未来计算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域辽阔,水域及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史以来,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种类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驯化、推广、养殖与利用;与此同时也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不少优良品种。这对我国水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个别引进种类却在一些水域形成优势种群对土著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此,提出“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水生动物的引种管理”,以期使我国水产业的引种工作有章可循、持续发展。1充分利用水域及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内陆水域最广的国家之一,约有2×107hm2。其中河流、水…  相似文献   

6.
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了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2000年和200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方面近8 a发生了重要变化:①建设用地、水域、中高盖度草地以及林地面积增加,低盖度草地、耕地等面积减少,其中超过50%的低盖度草地补充为中高盖度草地;②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在减小,说明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化,生态功能逐渐增强;③土壤侵蚀总量减小12 506.76 t,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其变化原因与当地植被恢复、人类活动、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世行项目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为营造舒适的户外及居住环境,合理地布置建筑、水域和绿化,帮助人们获得冬暖夏凉的环境,进行了绿地与河流对局地风环境影响的实测研究。选择不同的下垫面,如广场、灌木、乔木、河流,分别在炎热的夏季与寒冷的冬季,于8:00—18:00期间,对其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进行同步测定。在夏季分三次进行测量,分别是灌木与广场、灌木与乔木、河流与广场。在冬季分两次进行测量,分别是广场和乔木以及乔木南北面。结果表明:下垫面的性质能够影响微气候。夏季绿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吸收、反射太阳辐射等作用,以及水域中水的蒸发,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风速从而改善微气候。冬季将绿化布置在建筑北面,能减缓风的流动,从而减小风速。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河流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通过水质控制目标分析,引入了饮用水供水水库的水环境容量决定其保护区内河流水质控制目标的概念,提出以水库的水环境容量为其上游保护区内河流段末的水质控制目标,解决了由于河流与湖库的总磷水质标准不一致、水质标准中没有河流总氮指标以及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河流与湖库水文设计条件不同步等,导致水源保护区内河流的水质控制目标确定困难的问题,建立了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和方法,本模型直接表达了饮用水供水水库与其上游河流水环境容量之间的定最关系,体现了2个水域间的连续性和相互作用关系,为实现饮用水供水水库及其上游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应用本模型,计算了正在建设中的老虎潭水库保护区内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根据老虎潭水库水环境存量,保护区内河流的总氮水环境容量为65.05 t·a-1,现状总氮年入河量应削减33.86 t;总磷水环境容量为5.05 t·a-1,现状条件下尚有2.23 t·a-的剩余水环境容量,文中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可以推广至水质控制目标不同情况下的连续水域,尤其适用于下游水域水质控制要求高于上游水域的情况,拓展了水环境容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和MATLAB分析秦岭北麓涝河水域中可溶性有机物(DOM)的荧光指纹特征。结果表明,涝河流域有机水体污染源主要为生物污染,水中的DOM主要成份为络氨酸、芳香蛋白、类色氨酸、类富里酸、类腐殖酸;动态监测发现下游水体相对于上游水体芳香蛋白、类色氨酸呈逐渐增多,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含量逐渐减少,这一结论与涝河水域实地环境相吻合,从而较为准确地揭示了涝河DOM分布特征和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
X32 9800752各国的环境政策动向及环境管理二各国内环境政策内动向七环境方,<士夕久〔刊,日〕/宇都官深志//环境情报科学一1996,25(3)一23~30 环信6211X321,匕UU丫扮石跨地、市行政区域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钟否锦…(广西环保局科技监测处)//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一1997,叭4)一1~3环信X一19 为了使跨行政区域的河流水质达标管理,在跨行政区域河流的边界处设置水质监测控制断面,依据上下水断面控制目标,各行政区行政首长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以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做到在下水边界水质达标交接,共同保一21一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剖析浮游植物生长特征和其集群结构与Si的重要性、Si的输入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Si限制浮游植物时间,揭示了在北太平洋的近岸水域,从秋天的雨季结束(11月)到春天的雨季开始(5月)之前,Si都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在北太平洋的远离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生长一直都受到Si的限制;探讨北太平洋风场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与中国的沙尘暴发生、频率和强度,首次提出了北太平洋水域Si的提供系统,并且用框图模型说明了提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个流程。当北太平洋缺少Si时,该系统就向其水体输入大量的Si,来维持了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为了补充输送到海洋的Si量减少,该系统提高了运行能力,造成内陆干旱、沙化面积扩大、沙尘暴强度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在北太平洋水域,北太平洋的季风与北太平洋边缘的雨季在时间上密切相嵌,顺利完成近岸洪水和河流的输送与大气的输送之间的相互转换,一直保持向大海的水体输入大量的Si。而且,沙尘暴与北太平洋Si的缺乏在时间上紧密配合,其强度大小与Si缺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因此,人类在制定应对自然灾害的政策和战略时,要从人类的角度和地球的角度来共同考虑,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生存,更应该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欧盟环境政策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EU:European Union)是在欧共体(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型的主权形式,即一种超越国家性的区域主权。早在欧共体1970年提出的第一个环境口号“环境无国界”就体现了跨国界的环境保护思想。早期的环境法令焦点集中于测定和标志危险化学制品、饮用水和地表水的保护以及控制空气污染。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日益认识到生活质量是不能用物质商品单独衡量的.因此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的很多法令更加重视公  相似文献   

13.
X52 200401447 中国南方河流和湖泊沉积物对菲的吸附特性/陈华林(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3,24(5).-120~124 环图X-5 采用循环吸附/解吸实验法,研究了西湖、滇池、太湖、甬江和钱塘江表层沉积物对菲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5水域沉积物对菲的吸附行为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有关,西湖和滇池沉积物对菲的吸附表现出明显不可逆性。研究发现当将总吸附量分解成为可逆和不可逆吸附2个部分后,其可  相似文献   

14.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建于1972年,隶属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现在世界上已设有500多个基准站(在中国设立两个),以此来观察地球环境。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可向环境决策者们提出有关具体发展策略所需用的准确数据,负责收集气侯、跨国界的污染、资源、海洋和卫生学方面的数据,以利他们观察地球环境,制订良好的环境管理计划和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跨国界的大气污染控制已经取得成功.许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正在下降,受到污染物损害的生态系统呈现恢复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1.前言日本有关水质保护法“公共用水水域水质保护法”(简称水质保护法)和”工厂、事业单位等排水规定法”(简称工排法)亦即水质二法,至今(1988年)已制定三十年了。在此期间在防治水污染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1970年堪称“公害国会”第64届临时国会上,通过了与大气、水、噪声等公害有关的14项法律,从而在法制方面确立了日本环境保护的体制。自此以后许多改善环境的对策、措施在全国范围迅速实施,使许多环境问题得到改善。当然还不能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六十年代经济的高度增长,日本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求防止公害的社会呼声也随之高涨。自七十年代以来,防止公害的事业有了迅速发展,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以公共水域的水质为例,1970年测得影响人体健康的各项环境标准的不合格率为1.4%,而1982年下降到0.03%,BOD的合格率已达整个水域的67.5%(其中,海域的合格率81.3%,河流65.3%,湖泊41.7%)。  相似文献   

18.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RES)领域的先锋作用体现于它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能力的世界领先地位中,而且德国的生物燃料生产位居欧洲第一,安装的太阳能集热面积也很可观.这些成功不单是因为德国的自然资源基础优厚,而主要是创新的国家扶持政策的成果.来自欧洲和国际承诺的压力也对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分析了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功的原因,包括国家推广手段和扶持项目的优惠设计元素、欧洲和国际上对其政策的影响、技术和公众态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另外进一步描述了其他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成功发展的驱动力,并探讨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成功的驱动因素对于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欧洲水獭自50年代来明显减少,正在从许多河流消失.本研究基于对英国西部3个自然建群的集水区和英国东部2个通过人工投放加速建群的集水区的长期监测(从1977年以来)结果.到2002年,在每条河流至少收集了16年的数据,在每条研究河上设置一系列研究点,记录水獭出现点的百分率、痕迹点的痕迹数,并通过结合以上2个参数计算年种群指数.在一条自然建群的西部河流,头5年水獭种群生长快速增长,接着生长缓慢.但在2个研究开始就已经有水獭的集水区,其生长比较稳定.东部河流水獭建群的速度缓慢,随时间有巨大的波动.年种群生长率约为1%~7%,在早期较高.对水獭的年度监测计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在分析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基础上,从深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与衔接、长江经济带环境风险防控、跨国界河流安全保障、区域环境风险应急与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