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降解微囊藻毒素菌种的筛选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滇池底泥和表层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降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的能力差异,发现底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对MCs有更强的生物降解能力.采用从滇池水华蓝藻细胞中提取提纯的微囊藻毒素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先后经过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培养后,通过挑取单克隆菌落,分别从底泥中筛选出了能够降解MC-RR和LR的5种不同微生物菌种.其中筛选的菌种D降解MCs的能力最强,在3 d内可将初始浓度分别为60.1 mg·L-1和38.7 mg·L-1的MC-RR和LR全部降解,日均降解MC-RR和LR的速率分别高达20.0 mg·L-1和12.9 mg·L-1.  相似文献   

2.
晁元卿  黄艺  费颖恒  杨青 《环境科学》2008,29(3):788-794
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对不同浓度DDT的生长效应、耐受性和氧化酶活性,测定了在DDT浓度为80.0 mg·L-1液体培养条件下菌种生物量积累和漆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DT处理并不会改变被试菌种的生长模式,所有处理组均为典型的Logistic增长;Xerocomus chrysenteron对DDT胁迫有很好的耐受性,其半抑制浓度可达139.75 mg·L-1;在80.0 mg·L-1液体培养条件下,Xerocomus chrysenteron生长正常,且36 d后培养液中DDT残留率仅为初始添加量的3.5%;在高浓度DDT胁迫下,被试菌种的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但液体培养条件下漆酶从第16 d开始出现,36 d后培养液中漆酶活性和比活力分别达到107.24 U·L-1和61.77 U·g-1.外生菌根真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通过不同方式来响应DDT胁迫,显示出生物降解甚至矿化DDT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离鉴定了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 ,并研究了培养条件对二甲戊乐灵降解和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29株细菌中有3株在3d内对100mg·L-1二甲戊乐灵的降解率在80%以上 ,选择HB-1、WB-12株细菌进一步研究 ,此2株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玫瑰色微球菌(Mirococcusluteus) .结果表明 2株细菌在中性培养液中外加碳源浓度为0.2%、二甲戊乐灵浓度不大于100mg·L-1、30~40℃培养的条件下 ,细菌生长量和二甲戊乐灵的降解率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乔琳  王建龙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5):1025-1032
在接种活性污泥处理含吡啶废水的序批式反应器中,引入吡啶降解菌Paracoccus sp.KT-5构成生物强化反应器,研究了对吡啶的生物强化去除特性及效果,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手段解析了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投加高效降解菌株KT-5可以加速反应器的启动,但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当吡啶初始浓度增加至195.6 mg·L-1以后,生物强化反应器对吡啶降解的促进作用已不再明显;当吡啶初始浓度在293.4~586.8 mg·L-1变化时,起初强化反应器对吡啶的去除速率出现了波动,尽管随后逐渐恢复,但仍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强化作用.T-RFLP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吡啶初始浓度达到978 mg·L-1以后,生物强化反应器中已检测不到KT-5,表明生物强化作用的消失可能是因为引入的高效降解菌株KT-5的流失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绿色、低耗、原位修复去除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中可降解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从江苏某农药厂苯系物污染土壤中以苯为唯一碳源富集获得苯降解菌群.在28℃、pH=8.0、添加100 mg·L-1酵母粉条件下,该菌群在6 h内完全降解100 mg·L-1的苯,利用Q-TOF解析出苯酚和邻苯二酚等主要代谢产物,并通过PCR扩增出苯酚单加氧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MW388722).该菌群30 h内可完全降解30 mg·L-1的苯、甲苯和乙苯混合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菌群主要含有CupriavidusArthrobacterDyellaCorynebacteriumMicrobacterium等菌属,其中Cupriavidus为优势菌,菌群群落结构稳定且可高效降解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而生物法是一项绿色处理技术.本实验选取3种VOCs(甲苯、邻二甲苯、二氯甲烷)作为模型污染物,利用甲苯、邻二甲苯降解菌Zoogloea resiniphila HJ1(菌株HJ1)及二氯甲烷降解菌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 H13(菌株H13)构建复合菌株,采用“专属菌+综合菌”模式以复合菌株和驯化污泥构建复合强化菌群.研究表明,复合菌株可完全降解400 mg·L-1甲苯、256 mg·L-1邻二甲苯、200 mg·L-1二氯甲烷,矿化率分别为74.3%、61.1%、82.7%.复合菌株可完全降解480 mg·L-1混合污染物(3种污染物浓度比为1∶1∶1),降解速率依次为甲苯>邻二甲苯>二氯甲烷.经过优化,菌株HJ1和菌株H13最佳配比被确定为1∶5.复合强化菌群不仅大幅提高了 邻二甲苯、二氯甲烷降解速率,还提高了混合污染物矿化率.甲苯、邻二甲苯的存在对二氯甲烷降解产生明显抑制效应,而低浓度二氯甲烷 (< 240 mg·L-1)对甲苯、邻二甲苯降解无明显抑制作用.本研究为VOCs生物净化过程中菌群构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厌氧污泥作为接种体在不加入任何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20 d成功地启动了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成功后对剩余污泥作为燃料产电特性以及底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最大电压为495 mV(外电阻为1 000 Ω),最大功率密度达到44 mW·m-2,稳定期间内阻约为300 Ω.在1个运行周期中,污泥SS和VSS的去除率分别为27.3%和28.7%,pH值的变化范围为6.5~8.0, COD的起始浓度为617 mg·L-1,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稳定在1 150 mg·L-1左右,随后逐渐下降,糖的起始浓度为47 mg·L-1,逐渐增大到60 mg·L-1之后浓度逐渐下降.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将剩余污泥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最清洁的电能,为污泥资源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修复辽东湾油污染湿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叶淑红  丁鸣  马达  曹方  丁永生  丁德文 《环境科学》2005,26(5):143-143-146
通过向受污湿地土样中添加菌株,探讨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实验发现,混合菌能够充分发挥各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比单菌降解更为有效.最适降解条件控制在pH8.0,温度25℃.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繁殖进而对油降解具有促进作用,加入300mg·kg-1TW-80降解8d后,菌落数增加了6.22倍,油的降解率提高了20.1%.适量的H2O2有助于细菌分解油,过量会造成菌株死亡,每次添加计量控制在400mg·L-1为宜.经过11d,H2O2累计量达到7000mg·L-1,土样中油的降解率由39.81%提高到66.79%.  相似文献   

9.
毒死蜱降解细菌XZ-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博  朱鲁生  谢慧  王军  刘伟  徐琦峰  宋艳  徐荣娟 《环境科学》2007,28(12):2827-2832
从某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采样,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毒死蜱的细菌XZ-3,经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的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测定了不同碳源、pH、温度及毒死蜱浓度对细菌降解能力和生长量的影响,以培养液在波长400 nm下的光密度值表示细菌生长量,液体介质中毒死蜱的提取采用漩涡振荡提取法,提取溶剂为石油醚,毒死蜱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该菌株24 h内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高达86.8%;在外加碳源浓度为0.3%时降解率最大;细菌的生长量随着外加碳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H在偏酸和偏碱性的条件下降解率较大,pH 9.0时达到最大,细菌的生长量在pH 8.0~10.0偏碱性的条件下较大;在毒死蜱浓度为100 mg·L-1时降解率最大,该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当毒死蜱浓度达到1?000 mg·L-1时仍能生长,细菌的生长量在800 mg·L-1时达到最大,绝对去除量随毒死蜱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细菌的生长和降解需要适宜的温度,30℃培养时,降解率和生长量最大.本研究提出了细菌XZ-3生长和降解毒死蜱的最佳培养条件,可为农药污染治理及生产污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工程菌对偶氮染料脱色及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若菲  周集体  王竞  曹同川 《环境科学》2007,28(11):2598-2602
利用聚亚胺酯大孔泡沫吸附固定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JM109 (pGEX-AZR),研究其对偶氮染料的脱色动力学及生物强化作用.实验表明,固定的E.coli JM109(pGEX-AZR) 对酸性大红GR的脱色动力学符合Andrews方程,动力学常数为μmax,cKcKic分别为49 .2 mg·(g·h)-1、710 .43 mg·L-1和681 .62 mg·L-1,R2为0 .995.将固定的E.coli JM109(pGEX-AZR)按10%的比例投加到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连续运行32 d,含有固定化工程菌的强化体系耐浓度冲击的能力和脱色率均高于对照体系,脱色率可以稳定在90%以上.利用RISA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E.coli JM109(pGEX-AZR)及降解酸性大红GR的优势菌群可以在污泥体系中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1.
以1株对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有高耐受性的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os spheroids)X-5为对象,进行TPT的微生物降解实验,研究了R.spheroids对TPT降解特性.结果表明,R.spheroids对TPT有良好降解效果.30℃是其最佳生长温度,对TPT的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12.
6种挥发性有机物在甲苯驯化微生物中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振荡摇瓶法测定了6种典型挥发性有机物,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和氯苯在甲苯驯化微生物中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液相浓度范围内(甲苯<174mg/L,邻二甲苯<149mg/L,间二甲苯<129mg/L,对二甲苯<133mg/L,苯<234mg/L,氯苯<146mg/L),3种二甲苯、苯和氯苯的降解速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符合一级反应,这5种VOCs未对微生物产生明显的抑制或毒害作用;甲苯的液相浓度大于85mg/L时,其降解速率不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改变,其降解规律符合Monod方程.  相似文献   

13.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宁  张晟禹  张凤君  李隋  赵文生 《环境科学》2008,29(8):2214-2218
从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苯酚降解菌.制备成菌悬液,对比活性污泥体系和菌悬液体系的萃取膜生物反应器(EMB)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料液苯酚浓度、反应器温度等因素对膜萃取速率及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以苯酚为唯一碳源,逐渐提高苯酚浓度的方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当进水苯酚浓度为700 mg·L-1时,苯酚去除率达99%以上;适当提高反应器温度和料液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膜萃取速率;当初始料液苯酚浓度为2000 mg·L-1时,膜萃取速率高于生物降解速率,生物相中产生苯酚积累;菌悬液体系EMB的生物膜厚度明显小于活性污泥体系,且水力反冲洗可有效控制生物膜厚度.对苯酚生物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苯酚的生物降解较彻底,基本无苯酚中间产物的残留.  相似文献   

14.
悬浮生物膜载体强化氨氮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斌  祁佩时 《环境科学》2006,27(12):2502-2506
为了缩短氨氮降解时间,提高氨氮转移速率,利用新型悬浮载体对氨氮降解进行了研究.将生物膜培养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运行条件,提高了膜上硝化菌的附着量,在载体上培养形成了以丝状细菌为附着体的蜂窝状微生物薄膜,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比表面积,薄膜的形成有利于氧气的扩散和基质的转移,为硝化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试验在pH值7.8~8.2,温度为24~29℃的条件下,在曝气90min时,氨氮从78 mg/L降解到2 mg/L以下,COD从140~300 mg/L降解到50mg/L以下;在曝气180min时,氨氮浓度从80~130 mg/L降解到3.5 mg/L以下,COD浓度从150~350 mg/L降解到46 mg/L以下.试验实现了同步去除COD和氨氮,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缩短了氨氮的降解时间,提高了氨氮降解速度.从微生物学和动力学理论对悬浮生物膜载体高效的氨氮降解和硝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to high concentration phenol containing Cr^6+ and Pb^2+ were cultured and biofilm was formed on polypropylene packings in bioelectro-reactor. It was found that the biodegradation capability of such biofilm to phenol changed with the applied voltage. Under the optimal electric field conditions (voltage of 3.0 V, electric field of strength 17.7 V/m and current density of 1.98 A/m2), bio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phenol aof concentration of 1200 mg/L increased 33% compared to the instance without applying electric field. However, voltage had inverse effect on biodegradation, as microorganisms were killed under strong electric field. Voltage had little effect on heavy ions elimination. Higher absorption rate of Cr^6+ and Pb^2+ was observed when changing pH fi'om acidic to neutral.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fter treatment, 10 L phenol of 2400 mg/L was biodegraded completely within 55 h and concentrations of Cr^6+ and Pb^2+ dropped to less than 1 mg/L within 12 h and 6 h, fi'om initial values of 50 mg/L and 30 mg/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化工厂排出的低浓度对氯苯酚废水,研究了曝气生物填料塔对对氯苯酚的降解,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浓度、溶解氧含量、停留时间和葡萄糖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影响显著;初始浓度<31mg/L,经过80h,对氯苯酚废水都可降至0.894mg/L以下,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mg/L);对氯苯酚废水的适宜降解条件为:溶解氧质量含量为5~6.5mg/L、水力停留时间为5h、葡萄糖浓度为800mg/L。  相似文献   

17.
碱性缺氧环境下地下水中苯和甲苯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氧环境下,不额外加入电子受体和营养盐,从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包气带介质中分离、培养驯化得到了降解苯或甲苯的3种优势菌群:B-bacteria、T-bacteria和M-bacteria,采用批试验方法研究了高pH环境下3种菌群降解苯和甲苯的速率。结果表明:苯和甲苯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在0.22~0.68 mg/(L.d)。初始pH从8.7升高到9.6和10.6时,B-bacteria降解苯的速率降低都在10%以内;T-bacteria降解甲苯的速率降低率从pH9.6时的16.22%剧增到pH10.6时的41.23%;而M-bacteria降解苯和甲苯的速率降低从pH9.6时的30%左右增到pH10.6时的45%左右。高pH环境下微生物仍能完全降解苯和甲苯。故设计化学-生物连续反应格栅治理该类污染羽时,在两个单元中间可不构筑pH调节缓冲单元。  相似文献   

18.
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鹏  张玲  黄霞  范明志  曹效鑫 《环境科学》2010,31(8):1932-1936
利用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实现电反硝化脱氮,考察外电阻大小、进水硝酸盐和有机物浓度对产电和反硝化的影响.当外电阻从50Ω下降到5Ω,硝酸盐去除速率由0.26 mg/(L.h)上升到0.76 mg/(L.h);在外电阻为5Ω时,亚硝氮积累浓度达55 mg/L;硝酸盐起始浓度在20~120 mg/L时硝酸盐降解满足0级反应,硝酸盐浓度对MFC产电影响不显著;亚硝氮的积累浓度随硝酸盐起始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35 mg/L;有机物的加入能提高阴极反硝化速度,避免亚硝酸盐积累,对MFC产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体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向泥沙含量为0g/L或0.5g/L的黄河水样中加入大约10mg/L的石油类污染物,经过一星期左右的驯化期后,石油降解菌菌落水平逐步升高;当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为11.64mg/L,温度为20℃时,泥沙含量为0.5g/L的黄河水样中大约85%的石油类污染物在63d内能得到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泥沙的含量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均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且在不同时段的影响不一;水体中泥沙的存在亦影响到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