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新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维与生态美学思维唯物辩证地看待"自然—人—社会"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本文探究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西方借鉴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从构建美丽中国的自然生态美、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生态美等方面剖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艾鑫 《环境保护》2021,49(8):64-66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美学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导向。本文把生态美学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生态美学在实际项目中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健康审美品位、审美能力的同时,把乡村景观各要素统筹协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基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东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为建设美丽东北、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对于行为具有指引作用,关于生态文明村之建设,应以价值观构建为理论先导,方可促生态文明之兴盛。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已遭唾弃,而生态中心主义显得缥缈不实;经济理性必将失范.生态理性不切实际。故应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经济理性。注重自然道德、社会伦理价值等。以全面促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地。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生态城市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生产模式,生态消费模式,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生态教育,制度生态文明等。  相似文献   

5.
关明国  关雎 《环境保护》2013,41(15):39-40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靠技术手段,还要靠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源头汲取营养,在整个社会形成敬畏生命的认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帮助人类走出环境灾难,恢复和重建地球的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农民生态理性的培育是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态理性培育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呈正相关性,生态理性的培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生态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增长、合理流动,改变农民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观念,推动农村人力资本向好积累。  相似文献   

7.
生态理性是一种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呼应的思维范式,它是在扬弃近代以来的经济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建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理性,它是农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生态文明发展的理性思维向度。培养农民的生态理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亟须加强的工作,培养路径的思考,应当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分析,同时又应结合农村生产力状况、产业模式、农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生态道德素质等具体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文创产品受众的审美特征、实际需求、主体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创产品的传播规律与渠道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且其自身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愈加凸显.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文创产品设计中的生态美学思想随之而改变,以严肃与娱乐的冲突美、绿色与诗意的生态美为代表的新型美学思想,开始广泛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9.
英国现代作家D·H·劳伦斯的散文《诺丁汉矿乡杂记》书写的是其家乡诺丁汉矿区的生态变迁:过去的诺丁汉矿区自然环境美丽和谐、人心淳朴、乐观善良、充满血性。而如今则是大自然丑陋不堪,童话世界已然消失,人成了机器的奴隶,人的血性荡然无存。劳伦斯在这篇散文中强烈地批判了工业化和物质主义思想的泛滥导致生态美的缺失,进而呼吁生态美的重构,凸显了劳伦斯的人与自然和谐、张扬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美学着重研究环境美化,更多地涉及人类精神需要,是一门根据哲学、美学原理研究构建环境美的实用学科.自然美、人文景观美和社会美是环境美的主要特征.环境美学研究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保护生态有重要作用,有益于提高人们对环境构成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前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城市理论概念和具体实践的历史进展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不断演进的历程;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切实合理理性的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城市的建议。从城市规划、生态与社会相协调等方面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规划环评中景观非生态功能影响评价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涛  王海  邱全毅  刘江  杨职优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0):1320-1327
以景观概念作为融合自然与社会、科学与美学、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点,研究了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内涵及其评价技术理论框架,从景观功能中提炼出景观非生态功能概念,初步完成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技术体系设计突出环境影响评价中现状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影响预测的科学性.以人感尺度下的评价对象——景观单元概念为创新点,该评价体系补充并完善了现有景观评价体系的技术链条,在保证评价精度的前提下,简化并规范了评价工作流程.该评价体系沿用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所广泛采用的现状评价、影响源分析、影响预测评价及措施建议的技术思路,基本能满足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规划环评为例,验证了该体系的可操作性,为我国规划环评在景观评价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尺度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湿地的概念、内涵、功能、价值等进行系统理论分析;对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尺度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完善湿地生态学,提高并强化人类湿地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叶平 《环境保护》2015,(1):50-53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顺应了生态时代的生死观、群众运动观、科技—经济发展观、时代哲学观和文化观的转变,把创造生态的文明与文明的生态秩序相结合进行社会建构。其理论前提在于伦理自觉: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创造绿色知识和智慧,确立有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环境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研究环境美感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进而探讨这种作用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因此,环境美学的研究涉及到声学、色彩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工效学、造林与园艺、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等许多学科。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介绍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主要观点,指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需要从技术层面,更要从制度建设完善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去解决生态问题;摒弃以奢侈消费和高消费为特征的异化消费行为,树立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殖民主义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采取相应对策;秉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和绿色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镇化发展受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下降的严重制约,规划环评自身的理念、操作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发展,以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鉴于当前规划环评的实施和有效性受制于诸多制度因素,借助战略环评的"评价理性、评价方法、评价机制"三要素框架,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规划环评应努力提升适应性,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加强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发展与环境的一致性,提出进行评价理性转变——从技术理性到交流理性;评价方法完善——从程序固化到制度灵活;评价机制加强——以"协作"和"参与"为重心的导向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理论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当具有相互和谐、彼此促进的关系,才利于人类每一个体的全面发展。"其强调教育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基于此理论,本课题组对幼儿美术活动区域的材料层次性投放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认为:教师可以依据幼儿不同兴趣"点"有梯度地投放材料,通过适时性增添难度递增材料以维持兴趣持久性,适时性替换材料与增添辅助材料以产生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价值核算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於方  杨威杉  马国霞  周颖 《环境保护》2020,48(14):18-24
生态价值核算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对国内外生态价值核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生态价值核算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总结分析,从生态价值核算方法标准化、参数本地化、政策决策应用化和生态产品交易等角度,对促进我国生态价值核算从学术研究向实践管理转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梳理了该理论的阐述与发展历程,剖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并从特色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区域合作体系、制度创新体系、生态支付体系五方面提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