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下耐热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重点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压力、杂质气体H2O和含硫气体对耐热材料腐蚀行为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论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关键高温部件材料选型及其腐蚀机理研究。最后介绍了耐热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腐蚀机理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作为反应介质的超临界水的物化性质及超临界水氧化的特点 ,阐述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一般工艺流程并分析了其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归纳了超临界水氧化的催化机理、动力学、水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该项技术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工作原理,指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超临界水的特殊价值和优点,并详细讨论了超临界CO2萃取(SFE)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的研究历程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详细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剥离制备石墨烯的原理、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制备石墨烯法的特点,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超临界流体剥离制备石墨烯法设备简单、条件易达到,为大规模高效生产高质量的石墨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溶剂,具有临界温度低,渗透性和溶解能力强,无杂质残留,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文章主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降粘剂,结合膜分离技术,用于废润滑油回收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乙醇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处理乙醇废水的工艺过程,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反应中间产物和最终,550℃,25MPa,停留时间大于15s时,SCWO能将乙醇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达到稳彻底处理的目的,随停留时间增大,湿度升高,乙醇的去除率增大,而压力和氧气浓度的变化对过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水处理有机废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水处理废物以通过添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氧化和不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萃取两种方式实现,超临界水氧化应用较多,与其它废物处理技术相比有显著优点。本文总结了超临界水氧化流程和反应机理,评述了添加剂,温度,压力及停留时间,催化剂等对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和超临界水萃取的最新应用研究状况及尚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水氧化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超临界水的特性 ,超临界水氧化法的特点 ,工艺流程 ,着重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废水处理 ,生物污泥处理 ,人体代谢物的处理 ,塑料处理及空气中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及反应途径 ,并指出了我国的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重金属回收以及核废料处理领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重点阐述了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最新动向,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用于上述领域与传统工艺相比的技术优势,并指出了今后应该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吡虫啉农药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较全面地研究温度、压力、停留时间、氧化剂用量等影响因素对吡虫啉农药实际废水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规律;通过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过氧量充足、反应温度为450℃、反应压力为24 MPa、反应停留时间为140 s;采用GC-MS对吡虫啉的SCWO中间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中间产物的总离子谱图,结果表明经过SCWO处理后的吡虫啉生产废水主要中间产物为吡啶环等,进一步分解为直链烷烃,最终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近年来人们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对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再生活性炭法治理甲苯废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鞋业产生的含甲苯、苯和二甲苯废气的治理大多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该课题提出以压缩二氧化碳为脱附剂,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再生活性炭及回收甲苯工艺。实验表明,以液态或超临界态的压缩二氧化碳作萃取剂,采用萃取法可完全再生活性炭,其采用液态优于超临界态;压缩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具有扩孔作用,可增加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多次再生的活性炭吸附容量几乎不变;萃取剂的用量和密度显著影响着活性炭的再生效率;活性炭捆包填充在脱附塔中,不会显著增加脱附的阻力。   相似文献   

13.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arbon dioxide offers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its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 to replace current reliance on a range of hazardous,relatively expensive and environmentally damaging organic solvents that are used on an extensive global basis.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are being exploited and further researched to continue the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high efficiency,compact plant to provide energy and water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This mini-review is focused on the us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arbon dioxide for a selected range of key and emerging industrial processes as a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totally eliminate or greatly reduce the requirement of numerous conventional organic solvents.Examples of the industries include:chemical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synthetic chemical reactions including polymerization and inorganic catalytic processes.Biochemical reactions involving enzymes,particle size engineering,textile dyeing and advanced material manufacture provide further illustrations of vital industrial activities where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processes are being implemented or developed.Some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supercritical fluid carbon dioxide processe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CO2 是塔北、塔中天然气中常见的非烃组分。各油气区内的天然气中CO2 的δ13C值尽管有差别 ,但其表征的成因意义基本一致。塔中天然气中的CO2 可能存在两种来源 ,一种来源于烃源岩岩石和矿物及胶结物分解 ;第二种来自二叠纪火山活动过程中的脱气。轮台凸起构造单元上油气藏 (除雅克拉外 )中CO2来自库车坳陷T -J陆相烃源岩中有机质转化。东河塘天然气中CO2 来自寒武 -奥陶海相碳酸盐岩岩石分解及泥岩中碳酸盐矿物分解  相似文献   

15.
大型钢铁企业典型工序碳排放系数的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准确合理地确定适合于钢铁行业实际的碳排放系数,通过碳平衡算法求出了各工序的碳排放量,然后按碳排放系数的定义反算出了各工序的碳排放系数.同时,通过对某大型钢铁企业焦化、烧结、炼铁3个典型工序的原料产能的实测数据调查,首先基于碳平衡方程计算出典型工序的碳排放量,然后由碳排放量计算其碳排放系数.最后以该大型钢铁企业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例,按本方法计算出的焦化、烧结、炼铁工序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518、0.210、1.375,与IPCC提供的默认值(0.56、0.20、1.35)极为吻合.这一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系数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using 1993–2013 panel data from 12 Asian countries. The study employs a panel unit root test accoun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 and found that Internet usage is stationary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GDP),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re first-difference stationary. The results form Pedroni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 confirms that the variables are cointegrated. The results of the cointegration test indicate that the ICT-energy-GDP-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nexus has long-run equilibrium. Bo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have an effect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growth. ICT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he promotion of ICT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es introduced to mitigat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or various countries. Causality results show that energy consumption, GDP,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use mor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GDP,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ause ICT. GDP caus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wherea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are interdetermined. The feedback hypothesis exists in the region; those countries need to develop alternative energy to replace fossil fuels. ICT does not threaten the environment and ICT policy can be seen as a par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reduc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我国低成本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以我国主要耗煤产业、电力、供热、交通以及森林碳汇量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低成本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的多目标模型.以成本最小、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少为模型的多目标,以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2060年前碳中和为研究目标设置相应约束条件,并设置产业需求、电力需求、供暖需求、交通需求、各行业新能源比例、污染物控制等约束条件,其中产业考虑煤炭消耗量较大的钢铁、化工、建材以及其他行业,电力考虑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此外,模型除考虑森林碳汇外,还考虑了碳捕获与封存(CCS)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手段.结果表明:①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的可行性较高,2030年及2060年的时间节点设定科学,碳达峰当年的各行业成本约为17.54×1012元,代表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68.63×108和34.50×108 t.②以钢铁、化工、建材等为代表的工业转型可行性较低,且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较小;电力、供热以及交通转型可行性较高,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较大,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在2030年与2060年将分别达72.86%和43.34%.③煤电装机容量将在规划期内持续减少,需取消部分已规划的煤电项目并改造和提前淘汰部分已有煤电设备;相对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加,二者装机容量总和于2030年达12×108 kW,于2060年达24×108 kW.④CCS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助力.研究显示,未来我国碳减排工作将重点聚焦于电力系统,其次为供热与交通,建议根据行业特征制定不同省份、不同经济圈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核算东莞市2005年-2011年期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并进行现状分析和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因素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以5.8%速度增长,而碳排放强度以5.8%速度递减;煤是碳排放主源,但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工业碳排放量比重最大,但是增速减慢;交通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及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经济规模的扩大是拉动东莞市人均碳排放的决定因素,累计效应远高于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碳减排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自明  夏奡  黄云  廖强  付乾  朱恂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967-3974
CO2气体可为微藻光合作用提供必需的碳源,CO2在藻液中的混合、溶解及传输特性显著影响了微藻的生长固碳.在微藻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在藻液中的生长、脱离、聚并、上升等动力学行为主要由气体分布器决定.本文以气体分布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孔径及孔间距下对15%(V/V)CO2气体在悬浮液中的气泡行为、CO2溶解与混合特性以及对微藻生长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上升速度随气体分布器孔径及孔间距的减小而减小,导致CO2气泡在藻液中停留时间增加,强化了CO2溶解传输,CO2体积传质系数提高了143%,混合时间降低了24%,最终使微藻生物质浓度提高18.8%,固碳速率提高23.2%.  相似文献   

20.
利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结合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在省级尺度上对中国1997~2007年由于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总量、CO2排放的分布、人均排放量、CO2排放强度等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7~2007年山东、河北、江苏、广东、辽宁、河南、山西等省的CO2排放总量一直居于前列。(2)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且第一、第二产业的CO2排放比重近年来有加大的趋势。(3)从CO2排放强度来看,中西部省区的CO2排放强度明显高于东部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