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种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灵 《环境工程》2002,20(1):31-34
针对普通旋风分离器结构上存在有内旋流和混流区会卷走尘粒而降低分离效率的问题 ,总结了原直流旋风分离器生产设计经验 ,开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 ,没有普通旋风分离器存在的两个问题 ,而且能克服普通旋风分离器流动路线长的缺陷 ,在同一工作条件下 ,分离粒径比原直流旋风分离器减小了 6~ 8μm。在此介绍了分离机理 ,提出了一套设计计算方法 ,给出了计算实例 ,总结出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2.
多进口旋风分离器单体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恒根  刁永发 《环境工程》1998,16(4):33-34,52
将旋风分离器由单进口改为多进口,并加长通道长度,对不同进口个数和通道长度的旋风分离器进行了冷态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多进口长通道结构可以显著降低旋同分离器阻力和提高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一种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及结构特点 ,推导出了这种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和被分离的临界粒径。  相似文献   

4.
丁蕾  蒋惠亮 《环境工程》2012,(Z2):289-292
为了研究废砂浆中碳化硅粉和硅粉的分离情况,选用混合模型对柱型水力旋流器多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柱型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与入口速度、进口浓度等因素有关,并分析出一定条件下当主、次相的入口速度均为1.1m/s时颗粒分离效果较好,分离效率较高,实验检测分离性能较好,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粗粉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的数值计算分析,通过分析颗粒的轨迹标明下层挡板的作用并不明显;瞬态中颗粒的分离情况表明,分离器对大颗粒,特别是对200um以上的颗粒分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带内锥的方形扩散式分离器壁面磨损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带内锥的方形扩散式旋风分离器壁面关键部位的磨损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气固相研究分别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分离器内磨损比较严重的部位主要有:分离器顶盖、圆筒段、方形扩散段下部、反射锥外壁面、反射锥内壁面下部、灰斗及灰斗上部方形段。最严重的是反射锥外壁面、灰斗及灰斗上部方形段等几个部位。  相似文献   

7.
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交错网格的SIMPLE方法对切向入口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为了分析验证不同湍流模型的适用效果 ,分别选用了标准的k -ε模型、Smith修正的模型和Chen Kim修正的模型。通过对同一工况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发现Smith修正的湍流模型更适合于预报像旋风分离器内这种具有返转流动的强旋流场  相似文献   

8.
利用石灰作吸收剂在较高温度段净化垃圾焚烧烟气中所含的酸性气体,并及时进行收尘有利于焚烧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本实验在实验室规模的旋风分离器实验台上,对中、高温烟气工况下石灰净化HCl气体后的反应产物的分离效率以及反应产物的粒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石灰颗粒尤其是反应后的产物存在着团聚现象,并且产物团聚现象随烟气温度升高而加剧,进而显著地影响了分离效率,使450~760℃范围内的分离效率提高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错网格的SIMPLE方法对切向入口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分析验证不同湍流模型的适用效果,分别选用了标准的κ—ε模型、Smith修正的模型和Chen—Kim修正的模型。通过对同一工况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Smith修正的湍流模型更适合干预报像旋风分离器内这种具有返转流动的强旋流场。  相似文献   

10.
旋风分离器分离段表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旋风分离器,由于其分离段形成的内旋气流太混乱,而且剧烈湍动,致使在沉降段已和气体分离的尘粒在分离段中又改变运行方向,重新与气体混在一起,因而除尘效果不理想,为了找到改善分离效果的办法,本文对尘粒的运行过程作数学分析,并对提高除尘效率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段形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燃煤烟气湿式除尘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问题 ,研究一种湿式和旋风相结合的除尘脱硫技术与装置。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表明 ,该技术除尘效率大于 97% ,具有一定的脱硫效果 ,设备阻力小于 12 0 0Pa。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切流直流式低阻高效旋风除尘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切流直流式旋风除尘器是一种新型低阻高效除尘器,由于取消了内旋涡流,使阻力损失降低了50%以上,对于0~50μm的锅炉烟道飞灰,其总除尘效率达99%。本文介绍了该型除尘器研制的理论依据、技术关键、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试验台系统的设计以及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旋流脱水器的内部流动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旋流脱水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液滴直径、进口质量含气率和湍流扩散效应对流场分布、脱水效率、出口质量含气率和出口液滴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流量一定时,旋流脱水器进出口压降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对于单一直径的液滴,在不考虑湍流扩散效应的情况下,脱水效率随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考虑湍流扩散效应时,对于直径较小的液滴(0.1~1μm),这种规律刚好是相反的,连续相速度的增加提升了湍流扩散速度,使湍流运动更加紊乱,但脱水效率高于不考虑湍流扩散效应时的计算结果.在混合粒径条件下,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脱水效率和出口质量含气率增加,计算表明湍流扩散效应有利于混合直径液滴的分离.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液滴质量分数的峰值逐渐向小粒径方向移动,粒径分布范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借助CFD软件,采用RSM模型对螺旋式旋流器内的切向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旋流器内部的流场分为螺旋通道内的准自由涡和内筒区域的准强制涡;在柱锥交界区域的内筒外壁附近有一低速区,易导致颗粒富集而出现高浓度区进而影响分离效率;此外通过改变入口速度和螺旋通道的螺距,研究对旋流器切向速度的影响。通过对流场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充分认识此类旋流器的分离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静电旋风除尘技术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静电旋风除尘技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现场试验表明,此技术用于电厂旋风水膜除尘器的改造,可将平均除尘效率由92.55%到98.4%,且对不同浓度的烟尘除尘效率比较稳定,在处理烟气量为10600Nm^3/h时,阻力为800-920Pa,高压电源的单位能耗为0.2W·h/(m^3·h)。  相似文献   

16.
刘定平  肖尚 《环境工程》2015,33(10):55-60
烟气湿法脱硫塔内流场的分布直接影响脱硫效率。对一种在喷淋塔内增设脱硫剂旋流雾化层的流场再造脱硫反应方法进行优化,以Fluent软件为平台,通过改变旋流雾化层喷嘴的布置角度、数量以及浆液喷出的速度等参数,对不同工况下脱硫塔塔内烟气流动状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旋流雾化层的直径比d/D为0.6左右,至少设置8个喷嘴才可形成稳定的螺旋场,浆液从喷嘴喷出的速度在15~20 m/s时有利于塔内烟气处于最佳脱硫速率。此结果对大型锅炉的烟气脱硫塔的改造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喷雾焙烧法作为不锈钢混酸废液全酸回收的最先进工艺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废液中游离酸和化合酸的回收,还可以实现金属氧化物的回收。若该工艺中焙烧炉(核心设备)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混乱,易加剧金属氧化物粉末挂壁,进而导致废酸不能完全反应而腐蚀炉体,影响生产运行。采用模拟软件Fluent对不同空燃比、燃烧气初始流速等条件下焙烧炉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进行模拟,以获得最优的流场和温度场,最大程度消除金属氧化物粉末的挂壁现象,确保设备的长时间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燃气介质为煤气,燃烧气初始流速为20 m/s,空燃比为1.7∶1模拟时可获得最佳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在该最佳条件下焙烧炉内温度梯度的实际测量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也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在改变燃气介质为天然气的条件下,在燃烧气初始流速为20 m/s,空燃比为13∶1时也可模拟获得最佳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该模型对今后酸再生工艺的开发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旋流雾化水雾膜提高文丘里水膜除尘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低压旋流雾化水喷嘴 (不同运行压力和组合方式 )实验研究了旋流雾化水雾膜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喉部喷嘴布置及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喉部水雾均匀度和除尘效率 ;采用两两相向的低压旋流雾化水喷嘴组合布置 ,保证喷嘴入口水压力为 0 2~ 0 4MPa ,液气比为 0 1~ 0 2L/m3 时 ,除尘效率将大大提高 ,且有节水节能和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