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火箭弹、导弹等武器的电发火系统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可能会受到意外的电磁辐照使其安全性受到威胁。通过对火箭弹电发火系统电磁危害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火箭弹电发火系统电磁危害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提高火箭弹电发火系统抗电磁危害性能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基于性能参数分布的某火箭弹储存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无法有效地对含有电子部件的复杂弹药系统开展储存可靠性评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定期检测的性能数据,采用基于性能参数分布的方法对此类弹药开展储存可靠性评估.提出了基于性能参数分布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思路,讨论了基于性能参数分布可靠性评估的一般步骤,并对某型火箭弹进行了储存可靠性评估,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该型火箭弹...  相似文献   

3.
某型火箭弹控制舱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某型火箭弹控制舱的环境适应性。方法通过分析某型火箭弹控制舱在我国亚湿热、亚干热、温和、干燥、寒冷5个典型气候区的实际贮存环境,结合历年积累的控制舱的电性能参数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控制舱的关键部组件失效率与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温度是导致控制舱失效的主要应力因素。结论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是影响控制舱质量的薄弱环节,并对贮存单位和生产厂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火箭弹的数量较少或造价昂贵时,针对各部组件试验信息多而系统级产品信息较少,无法准确有效实现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估的问题,给出基于CMSR的由部组件试验信息向系统级试验信息等效的折合方法,并与系统级试验信息融合,从而实现可靠性评估。综合考虑储存期间部组件检测试验的试验数据,利用CMSR方法实现部组件试验信息向系统级试验信息的折合,综合系统级试验数据,最终实现可靠性评估。在不同置信度下,系统综合火箭弹部组件试验数据和系统级试验数据,给出火箭弹储存多年后的任务可靠度,为火箭弹能否继续服役使用提供支撑。针对系统试验数据少或无试验数据的情况下,利用部组件的试验信息折算成系统级试验信息,利用成败型可靠性计算公式,可求取储存一定年限后系统级产品的任务可靠度。  相似文献   

5.
某型电子时间引信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装配于某型多管火箭弹的电子时间引信和我军现已装备的传统的电子时间引信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是未来电子时间引信的发展趋势.电子时间引信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军品,为了保证高的可靠性,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关键性能进行检测,现有国军标中关于电子时间引信检测的项目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在分析这一电子时间引信可靠性失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生产过程中的检测项目,为以后深入研究检测的手段和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远程火箭弹高弹道飞行温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不采用防热涂层的前提下,为满足远程火箭弹高弹道飞行的防热需求,提出增加壳体厚度的设计思路。方法通过弹道耦合的气动加热计算,分析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壳体的弹头壁面在飞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壳体厚度达到20 mm以上时,铝、钢、铜三种材料壳体的外壁面温度均低于150℃,而相同厚度的壳体,钢壳的降温能力最强。结论增加壳体厚度可以有效降低弹头壳体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AR—1型天然气监测报警器的工作特点作了介绍,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改进,使之安全防护性能更加完善。改进型AR—1型天然气监测报警器是室内环境检测和保护人们安全的环保设备。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源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小企业的无损检测、自动控制、成份分析等生产环节中.由于政府部门加强了放射源管理,用源单位对放射源的安全与防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管理能力、人员技术和硬件配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放射源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不少事故隐患和亟待改进的问题,尤其是安装在生产线上的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和储源库的建设等方面令人担忧.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了诸多放射源使用中存在的安全和防护问题,并着重对Ⅳ、Ⅴ类放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锚杆锚固质量安全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高速公路坡锚杆的无损检测效果分析,锚杆无损检测是公路系统对锚杆锚固安全检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今后应用的增多,锚杆的设计和施工进一步接近无损检测条件,声频应力波法将对锚杆锚固质量的无损检测及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更可靠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0.
污/废水的水质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阐述了废水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总结了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水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指出只有将生物毒性检测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检测技术与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才能满足保证水质安全和保护水生生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旋转尾翼对火箭测试平台平衡滚速的影响,基于旋转尾翼式火箭测试平台开展飞行弹道设计。方法以旋转尾翼火箭测试平台为例,分析旋转尾翼、箭体和滚动轴承间的受力,建立旋转尾翼火箭测试平台箭体和尾翼滚转通道动力学模型,分析旋转尾翼不对称性、不同摩擦力系数时旋转尾翼对平台箭体平衡滚速的影响关系,并以倾斜有轨发射旋转尾翼火箭测试平台为例,开展弹道设计与仿真。结果采用旋转尾翼设计,当滚转等效舵偏较大时,能够降低固定尾翼平台平衡滚转。随着滚转等效舵偏的增加,箭体的平衡滚速不会持续增加,箭体的平衡滚转速度将稳定在4.4 rad/s左右。旋转尾翼轴承摩擦力系数显著影响旋转尾翼对箭体平衡滚速的抑制作用。经过弹道设计仿真,箭体的平衡滚速为4.01rad/s,满足试验载荷对转速的需求。结论旋转尾翼能够有效抑制箭体的平衡滚速,基准弹道设计满足飞行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囊缓冲的某火箭炮着陆冲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减小火箭弹着陆冲击加速度。方法基于LS-DYNA瞬态动力学分析软件和冲击动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建立火箭炮-气囊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火箭炮-气囊系统的着陆冲击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火箭炮在正常着陆工况下,火箭弹的着陆冲击响应,得出空投装备速度、加速度变化曲线,以及气囊的体积、压力曲线。结果在正常着陆工况下,火箭弹横向加速度的最大值为122 m/s2,小于安全的横向加速度;火箭弹纵向加速度的最大值为48.3 m/s2,小于安全的纵向加速度;火箭弹的最大轴向力为2640 N,小于安全闭锁力。结论在火箭炮着陆冲击过程中,气囊缓冲装置吸收了大部分冲击能量,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火箭弹的冲击加速度、闭锁力均在安全范围内。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火箭炮的着陆冲击过程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可靠性强化试验提高某火箭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方法分析国内外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某火箭电气设备设计可靠性强化试验,重点阐述试验条件的制定准则、试验剖面的设计。结果通过开展某火箭电气设备可靠性强化试验,暴露了大量产品的故障信息,通过改进设计提高了产品可靠性水平。结论可靠性强化试验能够快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针对试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后续强化试验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圆孔装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慢速烤燃特性.方法 针对装填高能推进剂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建立了二维瞬态慢速烤燃模型.其中AP/HTPB推进剂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为两步总包反应模型.在升温速率分别为3.6、7.2、10.8 K/h的工况下,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烤燃数值模拟,并具体分析慢速烤燃工况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传热特性和...  相似文献   

15.
从可靠性的角度研究了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性,提出了道路交通参与者安全可靠性定义,在原有对驾驶员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包括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在内的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可靠性研究,并结合心理学对事故成因进行分类,给出了交通事故树,建立了交通参与者安全可靠性模型,得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成品油管道输油站场安全仪表系统配置及逻辑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选取输油管道站间远控阀室执行机构误动作这一常见事故,对安全仪表系统进行功能分析,优化安全仪表系统控制逻辑,对相关设备进行失效验证,找出可靠性低的设备,并对可靠性低的设备提出具体增加可靠性的措施,提高了安全仪表系统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实现炮弹气密性检测及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开发.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压法的炮弹气密性检测方法.首先,阐述了负压法气密性检测工作原理和实施流程,并对炮弹检测设备的用例模型和检测设备功能框架进行了讨论.其次,针对工程实际,详细给出了测量腔安装密封性计算、测量腔泄漏的压差泄漏率计算、测量腔的初始测量压力值计算、炮弹气体泄漏量计算等检测算法和判定方法.结果 基于负压法的炮弹气密性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正压法高.结论 本方法可为实现对全弹的气密性检验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促进和指导炮弹气密性检验设备的研制,将有效保障炮弹气密性检验自动化设备开发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某型液体发动机高空环境局部失效和改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某型液体发动机高空环境下局部产品失效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产品失效原因和形成过程。按照不同的需求,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了发动机高空环境下工作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通过实际飞行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