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基于HLA的大气环境仿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气环境仿真的特点,采用HLA分布式仿真技术,论述了以HLA/RTI为支撑的大气环境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案,并对该环境下开发大气环境联邦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实现了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应用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提高了大气环境仿真应用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为大气环境仿真向其它系统仿真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气环境仿真的特点,采用HLA布式仿真技术,论述了以HLA/RTI为支撑的大气环境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案,并对该环境下开发大气环境联邦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实现了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应用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提高了大气环境仿真应用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为大气环境仿真向其它系统仿真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大气环境的多分辨率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环境多分辨率建模是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复杂系统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发展的必然需求.面向直升机飞行仿真,明确了大气环境分辨率、大气环境多分辨率建模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探讨了大气环境多分辨率建模的方法,并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对直升机的低空飞行大气环境进行了多分辨率建模.  相似文献   

4.
低空大气环境是直升机飞行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综合自然环境(SNE,Synthetic Nature Environment)建模与仿真原理,开发了低空大气环境计算模型,探讨了分布式交互仿真中大气环境的建模方法,并基于VIS5D(Visualization of Large 5-D Gridded Data)实现了低空大气环境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中的公共基础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气环境是综合自然环境(SNE)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SNE建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定义了大气环境概念参考模型,提出了一种面向直升机飞行仿真的大气环境数据模型,探讨了大气环境内部模型的选取开发方法,设计了"动态数据柱"形式的大气环境信息格式,并就大气环境建模的基本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模与仿真中大气环境的表示与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的表示与交换是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数据交换机制的角度,比较了“点对点”和基于SEDRIS的大气环境表示与交换,设计了一种用于分布式仿真平台且具有较强拓展性和可重用性的大气环境表示和交换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影响数值仿真技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高技术武器装备对大气环境影响仿真需求出发.概述了大气环境影响数值仿真发展现状,初步分析了大气环境影响数值仿真关键技术及其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环境影响仿真的对策.大气环境影响数值仿真作为研究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使用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我国服役飞机的腐蚀问题,实现飞机结构日历寿命的分区预测与精细化管理。方法收集我国大气环境17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环境数据,编制各地区的气候、化学环境总谱,并根据腐蚀电荷当量原理,使用铝合金、合金钢两种材料的折算系数,将各地区的大气环境向标准潮湿空气作用时间进行折算。基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大气腐蚀的差异性,将17个典型地区进行分类,确定各分区的划分标准和我国大气腐蚀分区个数,并综合考虑当前文献中可查的其他地区数据资料与我国气候、降水、大气污染的分布情况,对我国大气环境进行腐蚀分区。结果根据铝合金、合金钢的腐蚀特征量,可将我国大气环境划为5个分区。绘制了我国大气环境腐蚀分区图,给出了各分区的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分布和代表城市。结论应用我国大气环境分区结果,可以直观掌握我国飞机不同服役环境的腐蚀严酷程度,为编制加速腐蚀环境谱、评定飞机结构日历寿命、制定针对性的维护计划和飞行计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利用动力模拟与气候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典型大气边界层环境基本要素(风速、温度、气压和密度)场仿真模型,以低空飞行器为仿真算例,在实现大气边界层环境仿真模型与飞行动力学仿真模型耦合的基础上,开展大气边界层环境影响效应的仿真试验,分析大气边界层环境对低空飞行器飞行轨迹和姿态特性的影响.通过探索大气边界层环境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及其对低空飞行器影响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大气环境对武器系统影响评估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思茅大气环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中文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70-171
对思茅地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当地天气气候条件进行对比,探究思茅地区大气污染状况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简化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建模过程,节省模型处理时间,利用python语言进行ABAQUS二次开发。方法通过编写主控文本程序Damagemodel.py,图形界面编辑程序DamagemodelDB.py和衔接程序Damagemodel_plugin.py,实现系统建模界面定制,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弹头的快速建模参数化,以及分析步和接触属性定义自动化。结果在快速建模完成的基础上,对冲击过程进行模拟。冲击过程中,层合板冲击面产生凹坑,背部凸起。仿真深度与实测深度误差为0.2 mm,损伤面积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为4.2%。结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表明快速建模可以为冲击模拟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基于HLA的建模仿真技术在装备保障仿真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大规模装备保障仿真建设,分析了HLA FEDEP的开发步骤,并利用多种建模方法和工具,通过弹药供应保障实例,详细开发和设计了弹药供应保障联邦对象类、交互类以及对象类之间的交互等,实现了FEDEP在装备保障仿真的应用,为下一步开发FOM/SOM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航空电子产品环境仿真试验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针对航空电子产品提出了产品数字样机模型,通过环境应力分析、故障分析及仿真结果评价等环境仿真试验技术,考察了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讨论了环境仿真试验中的3项关键技术——用于建模和应力分析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故障物理分析技术和仿真结果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环境下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保障性(以下简称"四性")及综合保障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方法应用Altarica语言提供的故障建模方法,完成基于故障模型的可靠性、测试性的建模与分析,在多体动力学仿真环境下借助耐久性仿真技术,完成预防性维修任务的定量分析。结果以基于复杂系统功能模型推演得到的系统故障模型为纽带,借助"四性"建模与仿真技术,可实现面向任务场景的"四性"综保一体化设计。结论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中能有效实现基于模型的"四性"综保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形成布置压电阵列元件薄壁结构的建模方法,通过时域仿真验证控制效果。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布置压电阵列元件薄壁结构的动力学模型,采用ANSYS APDL参数化语言编写程序,自动生成带有压电阵列分流电路的薄壁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了动力学仿真研究。结果实现了连接分流电路的周期压电结构时域仿真,验证了压电阵列分流阻尼技术在薄壁结构振动控制中的有效性。结论所形成的布置压电阵列元件薄壁结构的建模和仿真方法,可为航空薄壁结构的振动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Models3在北京地区PM_(10)模拟应用中的三维系统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北京地区大气PM10的变化规律和三维空间结构,文章基于Models3/CMAQ空气质量模式,利用北京及周边省市详细调查的污染源数据,采取双层网格嵌套技术建立起适用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PM10数值模拟系统。为了检验该模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文章将模拟结果与北京市城近郊区7个地面站近2500h的逐时地面监测数据以及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激光雷达垂直观测记录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较好的反映了北京地区PM10浓度三维时空分布特征,是研究华北地区复杂地形下大气PM10传输及演变规律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王龙  黄跃飞  王光谦 《环境科学》2010,31(10):2532-2540
回顾了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能够模拟城市非点源污染的7个国外模型(SWMM、STORM、SLAMM、HSPF、DR3M-QUAL、MOUSE和HydroWorks)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介绍了国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分析概率模型,总结了国内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成果.指出国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在污染物累积和冲刷、泥沙和污染物运移、污染物的生化反应等方面模拟能力不足,而国内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多是经验模型,模拟面积较小,模拟精度较差.提出未来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应提高泥沙和污染物的模拟能力,探索无资料和不完全信息下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模拟和预测,加强城市非点源污染随机性模型的研究,发展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与GIS的耦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A new approach to 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face milling forces is presented. The present approach is based on a predictive machining theory in which machining characteristic factors in continuous cutting with a single-point cutting tool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e workpiece material properties, tool geometry, and cutting conditions. The action of a milling cutter is considered as the simultaneous work of a number of single-point cutting tools, and the milling forces are predicted from input data of workpiece material properties, cutter parameters and tooth geometry, cutting condition, cutter and workpiece vibration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types of milling. A predictive force model for face milling is developed using this approach. In the model, the workpiece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considered as functions of strain, strain rate, and temperature. The ratio of cutter tooth engagement over milling is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mperature in the cutting region. Cutter runout is included in the modeling for the chip load.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cutter and workpiece due to the cutter and workpiece vibration is also included in the modeling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n the undeformed chip thickness. A milling force simulat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the model, and face milling experimental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simulation system. It is shown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陈行水库氨氮完全混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陈行水库氨氮完全混合模型,对氨氮浓度进行了模拟预测,并讨论了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