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三江平原毛苔草泥炭沼泽湿地植物生长季N2O排放通量,并分析了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长季N2O排放通量季节变化动态明显,最大值出现在7月上旬;平均排放通量为76.77μg/(m2·h),高于潜育沼泽湿地[20~60μg/(m2·h), 2002~2005].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存在极显著指数关系(P<0.01),且随土壤深度(土壤10cm以下)的增加相关关系逐渐减弱;与水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另外,植被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生物因子,有植被参与的N2O排放是无植被的1.7倍.总之,水位和土壤温度是控制泥炭沼泽N2O排放呈明显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差异是引起泥炭沼泽N2O排放高于潜育沼泽的主要原因.经初步估算,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每年植物生长季N2O排放总量约为72.9Mg,表明泥炭沼泽湿地在生长季是重要的N2O潜在排放源.  相似文献   

2.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自2002~2004年连续3a观测了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外源氮素输入条件下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江平原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及年际变化规律.其中生态系统呼吸CO1排放的最大值[779.33~965.40 mg·(m·h)-1]出现在7、8月份,CH4通量最大值[19.19~30.52 mg·(m·h)-1]出现在8月,N2O通量最大值[0.072~0.15 mg·(m·h)-1]出现在5月和9月,3种温室气体通量最小值CO2为2.36~18.73 mg·(m·h)-1;CH4为-0.35~0.59 mg·(m·h)-1;N2O为-0.032~-0.009 mg·(m·h)-1大都出现在冬季,且冬季淡水沼泽湿地表现为N2O的吸收.对气候因子的分析发现,温度条件是影响淡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而降水和积水水位变化是影响其排放年际变化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水对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其它2种温室气体更显著,且冬季雪融水对夏季CH4的排放起重要作用.CO2和CH4排放与土壤温度(5cm)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而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水深相关性不显著.氮输入促进了三江平原CO2、CH4和N2O3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对照处理相比,其排放通量分别升高了34%,145%和110%.  相似文献   

3.
选择小兴安岭山区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沼泽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两个生长季内(2007年和2008年)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CH4、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采伐干扰(皆伐、45%择伐)方式下,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7年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03 mg·m-2·h-1和58.56μg·m-2·h-1,2008年分别为20.57 mg·m-2·h-1和17.41 μg·m-2·h-1; CH4排放高峰期均发生在夏、秋两季,N2O排放规律不明显.皆伐沼泽和45%择伐沼泽CH4平均排放量分别为597.06、237.05 μg·m-2·h-1,N2O平均排放量分别为35.84、114.51μg·m-2·h-1;与天然沼泽相比,CH4排放量明显下降,N2O排放通量明显升高.水位是CH4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不再成为限制因子,土壤温度与CH4排放相关性显著,相对较低水位与相对较高土壤温度有利于N2O排放;积水水位是影响沼泽不同年份CH4和N2O通量排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采伐引起的土壤温度和水位的变化是干扰地与对照地CH4和N2O排放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闽江河口潮间带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var. brevifolius)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入侵斑块湿地、输入养分的短叶茳芏湿地和踩踏形成的裸露湿地N2O通量进行测定,以研究不同的人为干扰方式对短叶茳芏湿地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斑块N2O通量[15.37μg/(m2·h)]低于短叶茳芏湿地[18.77μg/(m2·h)],互花米草入侵降低了短叶茳芏湿地的N2O排放,互花米草入侵的减排作用与潮汐关系密切,而与植物生长季节关系不明显;养分输入显著增加了短叶茳芏湿地N2O排放.秋季,养分输入后,短叶茳芏湿地N2O排放平均值为163.72μg/(m2·h),春季,养分输入后,高潮淹水时和高潮无淹水时,短叶茳芏湿地N2O排放平均值分别为227.62μg/(m2·h)和1178.64μg/(m2·h),极显著高于对照,高潮淹水时N2O排放峰值出现较高潮无淹水时早,N2O通量远低于高潮无淹水时;踩踏形成的裸露湿地N2O平均通量为-0.76μg/(m2·h),表明踩踏降低了短叶茳芏湿地N2O通量,但降低程度因植物的生长季节和潮汐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应用密闭箱法首次测定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 ,并估算了该半岛植被区土壤在夏季 2个月内N2 O的排放总量 .结果表明 :在晴天和雨天 ,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与温度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在雪天 ,与温度的变化不一致 ;苔藓、地衣这 2种不同的植被土壤N2 O排放通量日变化基本一致 ;温度是影响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 ,同时还受降水的影响 ,干湿交替有利于N2 O的排放 ;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总量为 3 .71 52kg ;地衣土壤N2 O的排放总量为 2 .53 4 4kg .由此可见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N2 O排放量虽然很小 ,但仍起着大气N2 O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沼泽湿地CO2、CH4、N2O排放对氮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选取小叶章沼泽化草甸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氮输入对沼泽湿地CO2、CH4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输入对沼泽湿地CO2和CH4排放有明显影响,其季节排放总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3和2.5倍,但对CO2和CH4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氮输入对N2O的排放强度和季节变化模式均有显著影响,CO2排放通量与5cm深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地表温度和1.5m气温存在指数关系,而CH4和N2O排放与温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20、100和500年时间尺度上氮输入处理的CH4和N2O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了150%、150%和80%,表明氮输入在长、短时间尺度上都是增强CH4和N2O的温室效应的。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N2O浓度与排放特征初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8月到9月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进行N2O的原位静态箱观测.结果发现近地气层N2O平均浓度为281.7×10-9m3/m3,低于大气背景浓度,说明沼泽湿地可能是人类目前了解较少但很重要的N2O汇.选取积水状况和地表植被不同的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Ⅰ,Ⅱ)以及作为对照的小麦休耕地进行观测,发现4个地点的N2O排放日变化形式不完全相同,除小麦田全天持续排放N2O外,其余各点一天当中均出现排放与吸收交替出现的情况.温度是影响排放模式的主要因素.观测期内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Ⅰ,Ⅱ)和小麦休耕地N2O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0.22μg/(m2@h),1.75μg/(m2@h),1.31μg/(m2@h)和4.86μg/(m2@h).氧化还原电位是决定沼泽湿地N2O排放特征的关键因子,地表积水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则是影响N2O排放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对土壤中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对土壤中N2O排放通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期内,地膜覆盖措施使N2O排放通量在扬花期最高,成熟期最低;N2O排放通量的增加幅度在小麦分蘖期最高,扬花期最低.在土壤剖面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5,10,20cm土层处N2O排放通量依次递增;地膜覆盖措施使N2O排放通量的增加幅度在10cm土层处为最高.地膜覆盖使土壤中N2O排放通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4):1047-1055
2012~2013年在呼伦贝尔谢尔塔拉牧场对天然草甸草地和草地开垦农田后,不同农作物种植和管理措施下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表明,天然草甸草地和农田均为大气CH4的吸收汇、N2O的排放源.在生长季,天然草甸草地开垦增强了土壤的N2O排放量,但是对土壤CH4通量的影响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作物类型对生长季农田CH4和N2O排放通量都没有影响.在生长季,灌溉对干旱农田的CH4平均吸收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干旱农田N2O的平均排放通量.2012年和2013年农田CH4和N2O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降雨量不同导致的年际差异.回归分析表明,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湿度呈线性相关,与土壤温度没有相关性,CH4的吸收通量与土壤温度呈线性相关,与土壤湿度呈线性负相关.土壤湿度是影响土壤CH4吸收和N2O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滨海湿地作为陆地和海洋过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源N的一个重要"汇",其N2O排放对于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综述了滨海湿地系统N2O通量特征、排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滨海湿地N2O的排放研究主要集中在N2O排放规律、"源/汇"功能评估、硝化-反硝化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响滨海湿地N2O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水文过程、生物群落及人类活动等。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长时间尺度N2O排放规律及"源/汇"功能评估;②多因子交互作用对N2O排放的影响;③植被本身N2O排放规律及影响机制;④N2O排放模型表征;⑤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2O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CH4和N2 O排放对氮输入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牟晓杰  刘兴土  仝川  孙志高 《环境科学》2012,33(7):2482-2489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氮输入对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CH4和N2O排放通量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高氮输入在不同采样时间均促进了湿地CH4排放,低氮输入在不同时间则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与对照处理相比,低氮和高氮2种处理分别使湿地CH4排放通量增加了-44.35%~1 057.35%和7.15%~667.37%.外源氮输入在24 h内对湿地N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正激发效应,最高可增加171.60倍和177.79倍,但在8 d后,氮输入对湿地N2O排放的激发效应减弱甚至消失.氮输入在短时间内对湿地土壤Ec、pH和Eh均未产生显著影响.湿地CH4排放通量在对照处理下仅与5 cm Eh存在显著负相关,在低氮处理下仅与10 cm地温呈显著负相关,在高氮处理下则与5 cm Ec、0、5 cm pH以及0、5、10 cm土壤Eh均呈显著相关性,而N2O排放通量在不同处理下与湿地气温、地温、盐度、pH和Eh等环境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探讨氮输入对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应考虑其时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N2O浓度与排放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2001年8月到9月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进行N2O的原位静态箱观测.结果发现近地气层N2O平均浓度为281.7×10-9m3/m3,低于大气背景浓度,说明沼泽湿地可能是人类目前了解较少但很重要的N2O汇.选取积水状况和地表植被不同的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Ⅰ,Ⅱ)以及作为对照的小麦休耕地进行观测,发现4个地点的N2O排放日变化形式不完全相同,除小麦田全天持续排放N2O外,其余各点一天当中均出现排放与吸收交替出现的情况.温度是影响排放模式的主要因素.观测期内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Ⅰ,Ⅱ)和小麦休耕地N2O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0.22μg/(m2·h),1.75μg/(m2·h),1.31μg/(m2·h)和4.86μg/(m2·h).氧化还原电位是决定沼泽湿地N2O排放特征的关键因子,地表积水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则是影响N2O排放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和降水对冬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和探讨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原因,于1999~2000年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市郊江宁县进行了不同播种量(0.90、180和270kg/hm^2)和大田试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播种~越冬阶段的N2O排放不受播种量的影响,近青~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与播种量成正比,裸地条件下的N2O排放与播量为90kg/hm^2下的排放无明显差异,造成该生长季内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返表~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随观测日前6d的加权平均降水解呈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农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N2O排放通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小麦田和空闲地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肥料条件变化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N2O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60.在小麦生育期内,N2O排放通量在拔节期最高,苗期和成熟期最低;磷酸酶活性变化与之相反.农田种植小麦和覆膜均增加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和N2O的排放.施肥可以提高磷酸酶活性,单施磷肥比同时施用氮、磷肥时N2O的排放量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土裂缝的生成对N2O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土柱试验模拟了3种水稻土从淹水到日渐变干过程中的N2O日变化和时变化规律.相同质地的粉质黏壤土青紫泥和黄斑田有相似的N2O日释放规律,区别于粉质壤土的小粉土.24h内开裂土壤青紫泥和黄斑田的释放高峰分别在14:00和凌晨2:00,未开裂的小粉土释放高峰仅在凌晨2:00.裂缝的产生使N2O释放高峰提前出现.在培养过程中开裂的青紫泥和黄斑田的N2O日排放通量与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而未开裂的小粉土则未呈现明显相关关系.在裂缝产生过程中,裂缝的平均体积与N2O日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乘幂关系.裂缝的平均面积与N2O日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的乘幂关系,裂缝的平均深度与N2O日排放通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野外观测实验相结合,分析不同土层、放牧与封育、长期与短期冻融、不同冻融频率与冻融温差强度对草地土壤N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期间,从地表到下层15cm土壤N2O的产生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N2O的产生主要来源于0~9cm的表层土壤;冻融期间温差相同的情况下,冻融次数越多,N2O的产生速率越小;N2O的产生速率随着温差的变小而减少;冻融期间封育样地的N2O排放量大于放牧样地,且封育样地的N2O排放量占全年排放总量的25.09%,大于放牧样地(12.38%),但从观测年排放总量看,放牧却促进了草地N2O源的功能;草地春融期间的N2O排放量是整个冻融期N2O排放量的最大贡献者.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Nitrousoxide (N2 O)isoneofthemostimportantgreenhousegases ,andi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depletionofstratosphericozone (Crutzen ,1977;Zhu ,2 0 0 4 ) .TheatmosphericN2 Oconcentrationshavebeenincreasingattherateof 0 2 %— 0 3%peryearandthe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