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弹药运输中的静电危害与防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来信息化战争弹药消耗量非常大,汽车运输保障任务将异常繁重.在弹药的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并积聚静电,对运输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着重分析了弹药运输中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危害评估标准,并建立了静电危害模型,最后给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油品静电是加油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风险之一,调研了全国多个城市加油站的秋冬季加油静电分布情况,结合常见的潜油泵供油工艺,对加油过程中油品静电产生机理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油机内部组件是影响油品静电的主要因素,而加油胶管对油品静电有缓和作用。最后,提出了在胶管内部增设防静电层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样品试制和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3.
正安全装备技术研究所拥有雷电安全、静电安全、电气安全、等离子体技术、罐区安全、消防安全、加油(气)站安全、有机气体治理八个专业方向、六个研发平台,各个方向相互交叉、优势互补。紧密围绕国家和石化行业安全需求,为石化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主要核心技术雷电监测预警技术雷电风险评估与防护技术静电产生与危害机理静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与供电系统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及其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静电放电对产品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分析了静电和静电放电产生的机理,探讨了消除电子产品静电的途经和方法。提出了采用防静电包装、空气加湿以及静电接地等技术来消除电子产品的静电,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安全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库静电危害综合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库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当达到油气爆炸极限及产生静电放电时,极易发生油品静电灾害.通过对液体带电机理、油品能够产生静电的几种形式、影响静电电位因素以及静电能够引发火灾的几个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油库控制静电危害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原油储运中的静电现象入手,就原油的流动状态、电导率、含水率等几个方面分析油站场静电产生原因及危害,通过控制原油流速、防止油与水/空气混合、输油设备、设施接地或跨接等措施,降低静电的危害,确保输油站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装卸过程中油品静电产生机理,并对储罐内油品静电积聚造成的静电放电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常用的油品静电安全控制措施。通过探讨管输油品静电量检测技术原理,设计了油品电荷量监测设备(油品电荷密度表),并应用于乙醇汽油装车过程中对油品静电的监测。为强化成品油输运、装卸过程中油品静电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油罐车转运过程中静电事故的发生,对油品装卸过程油品静电产生机理、人体静电检测以及油罐车转运过程潜在的静电危害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油罐车在以下环节存在静电风险:油罐车装车、油罐车量油、油罐车晃车控油、油罐车清洗等。针对以上风险提出了静电预防措施,以实现油罐车转运过程中的静电安全。  相似文献   

9.
浅谈石油库静电的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静电的产生、消散与积聚,静电的放电和引燃条件,以及静电事故的预防.预防石油库静电事故的发生,要从静电的产生和消散入手,控制输送油品的流速,避免喷溅式装油,做好金属油罐、管路、装油罐车等静电接地和防雷电接地,在爆炸危险场所应设人体消除静电装置.  相似文献   

10.
防止聚乙烯料仓燃爆的措施包括通氮气、安装静电消除器和设置反吹风系统.根据静电消除器使用情况及安全料位计算,得出静电消除器与反吹风系统应配套使用的结论.静电消除器不能避免沿面放电的发生,但能提高安全料位,便于反吹风系统的设置.  相似文献   

11.
依据廊坊市气象灾情普查资料,对廊坊市1949—2007年主要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等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98.4%的灾害性天气不会出现灾情;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发生灾害性天气的站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年来出现气象灾害灾情的站次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在气象灾情普查中发现,目前廊坊市气象灾情的收集比较混乱,部门之间缺乏灾情信息共享、灾情调查渠道不畅、灾情损失计算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气象灾情信息共享平台等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新潟地震救灾行动及对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7.0级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灾害与震后救灾行动,简单分析研究了日本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内容,并结合我国防震减灾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潟地震救灾行动及对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7.0级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灾害与震后救灾行动,简单分析研究了日本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内容,并结合我国防震减灾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研究中国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研究,利用文献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分别从中国山洪灾害造成概况、特点与危害、诱因与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防御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研究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诱因对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至关重要;其次科学合理的山洪灾害应对措施能够极大的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山洪灾害预案、恢复生态平衡、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风暴潮灾害频发,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灾害性损失。科学测算风暴潮灾害的风险价值,对于度量风暴潮灾害风险、估计风暴潮灾害损失、指导灾害风险有效分散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鲜明的频率低、厚尾性特征,本文引入极值理论的POT模型完成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拟合,测算出不同置信水平下的风险价值,并通过了Kupiec失败频率检验。研究表明,运用POT模型测算不同置信水平下的风险价值可以作为今后中国风暴潮灾害风险科学度量以及单次灾害最大可能损失合理估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海岸侵蚀灾害损失的评估方法,给出了土地经济损失、植被经济损失、基础设施经济损失、新建防护工程和修复工程投入的费用以及旅游价值损失等各项海岸侵蚀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并选取土地损失面积、直接经济损失、旅游价值损失三个指标,以行政区为单位来确定海岸侵蚀灾害的灾度等级。最后应用该评估方法对大连市海岸侵蚀灾害损失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郑慧  赵昕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4):552-554,560
频发的海洋灾害给人类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总结日本灾后重建经验,本文认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建立海洋灾害保险机制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有限的海洋灾害风险统计数据会降低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在海洋灾害保险费率厘定中的有效性,故本文引入非参数模型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海洋灾害风险损失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相应的期望损失,并以此为基础厘定海洋灾害保险的纯保费;在考虑风险附加后,文章对海洋灾害保险的费率进行了校正,以风暴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完成海洋灾害保险纯保费的厘定,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海洋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春季冰灾”的严重后果无疑是“京珠高速”的瘫痪,而长时间滞留其中的长途汽车司机既是灾害当事人,也是灾害见证人。在灾害持续过程中了解当事人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过程,在灾害心理学上无疑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调查结果表明,灾害持续时间(车辆滞留时间)与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灾害持续一周后,当事人的心理安全感显著下降,应付方式开始从成熟型应对向不成熟型应对退化。看来,灾害持续不仅消解心理健康,而且瓦解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依据国家减灾委减灾办所收集到的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国家基金委"中国自然灾害区域规律"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危险性程度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减灾建设。结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减轻自然灾害给予高度重视,把减灾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0.
翟伟康  许自舟  张健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2):243-246,251
对河北省近岸海域1989~2014年间发生的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省赤潮灾害发生的频次及累计面积呈现上升趋势;每年的5~10月是赤潮灾害的发生期,其中5~6月是赤潮频发期;秦皇岛市、黄骅市附近海域是河北省赤潮灾害的多发海域,也是深受赤潮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海域;甲藻门引发赤潮灾害的比例较大,尤其夜光藻引发的赤潮灾害的次数最多;有毒赤潮生物种较多,达12种;新的赤潮生物种抑食金球藻引发的赤潮灾害扩散快,影响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加强海水养殖业的科学管理,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加大对抑食金球藻引发赤潮的机理、快速检测与识别方法的研究,减少或避免赤潮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