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我国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近年来,我国面源污染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起步相对较晚、研究基础较薄弱.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总结提出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三大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流域面源污染发生规律及水体水质响应机制、农业面源污染削减和资源化原理、监管机制,并从农业面源污染通量监测、负荷核算、适用性技术研发、考核评估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技术研发的需求,以期为我国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来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进行实地调查与水质监测分析,发现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及河网综合整治等项目存在运行不正常、维护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水质改善不明显等问题.根据各类项目水环境绩效评估结果,将项目分为严格界定、重点推进、加强推进、减少实施四类,作为今后太湖治理重点方向的建议,并针对项目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项目长效管理机制研究,以推动太湖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为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江苏和安徽的11县(市、区)农业面源污染相关治理情况进行调研梳理发现,我国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尚未树立;(2)没有进行顶层设计,政策间缺乏协调性;(3)已建成的示范工程和措施效果不明确,没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可推广性差,且未建立起长效运行保障机制;(4)激励政策不完善。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监管工作,重点针对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1)坚持统一领导,统筹治理,明确部门职责;(2)强化对农业生产环节投入品的监管;(3)加强对生态治污措施和工程技术方案设计的指导(4)完善现行水质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末端监管(5)加快出台相关激励型政策措施,形成多方参与的共治、共享机制;(6)完善农业绿色生产的政策体系和准入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嫩江污染防治面临继续提高水环境质量的艰巨任务。应当注重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污染源结构变化,严格源头治理。制定流域水污染防治系统规划,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提高正常运行率和稳定达标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水陆统筹,保障生态基流等,综合施策,提高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盘江流域(昆明段)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了流域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诊断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提出流域治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南盘江(昆明段)水质波动较大,既有优良水质断面,也还存在劣Ⅴ类水质断面,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点源和农业生产面源.南盘江流域(昆明段)长期以来治理投入不足,是下一步深入打好碧水保...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域分析方法的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鉴于流域思想在水污染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流域保护方法、流域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流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界定为4部分:子流域划分与污染负荷预测,"源-途径-末端-汇"的污染防治工程和管理方案体系设计,备选技术方案的提出和方案优选,污染负荷的削减率计算和综合方案设计.以四川省邛海流域为例,在将流域划分为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对TP入湖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识别出各子流域内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区提出了以水土流失防治、点源和面源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流入湖口治理和内源疏浚为主体的污染防治方案,该方案可削减TP 22.5 t·a-1,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剑湖流域内分布着大量农田,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通过"源头控制,过程减污,末端截污"来实现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是核心,配合沿程及末端污染治理,才能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汾河水库、上游水质分析及其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汾河水库水质监测数据(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及汾河水库上游河段水质监测数据(2012年4月),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河段进行水质评价,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汾河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并对污染的成因从点源和面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污染防治措施,以期为汾河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志斌 《环境工程》2014,32(12):26-29
通过调查分析,滇池水污染成因主要为城市点源直排、污水处理厂尾水及面源污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已经实施的控源截污、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农业面源治理、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截污、治污工程,结合这些工程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滇池治理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襄樊工业以化纤、医药、化工居多,水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类型。生活污水呈上升趋势。南水北调将使水环境形势趋紧。应采取重点流域整治、水污染物总量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生态建设等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固定源污染治理的成效日益显现,农业生产活动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经过近40年的研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做法。本文通过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核算与关键源区识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评估以及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未来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主要建议如下:(1)编制我国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路线图;(2)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优化研究;(3)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评估技术体系研究;(4)开展构建"萝卜+大棒"的治理政策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巨额的治理投资尚未带来根本性的水质改善,因此,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研究,对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益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应用数据包络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708,总体效率水平不是很高,且只有2001年、2006年和2010年DEA有效,DEA无效年份中2011年效率值最低为0.441;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城镇污水处理率和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外海),同时,工程治理投资和面源污染治理投资存在较多冗余.因此,未来滇池治理可适当调整工程治理和面源污染投资金额,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率,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和降低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面源径流总磷分析方法探讨孟裕芳(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滇池流域的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面源两类。七十年代初以来,在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对控制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对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面源污染就显得日益突出了。过去在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方地区河流普遍存在污染严重、环境流量不足、自净能力差、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涵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综合治理和统筹管理的"点(点源)-线(河流)-面(面源)-管(管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分析了"点-线-面-管"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内涵和实施策略,并在双洎河(新郑段)进行了该治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实施效果表明:"点-线-面-管"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流域水质。  相似文献   

15.
洱海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海面源污染的负荷比重在上升,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对洱海面源污染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生活废弃物、废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滇池流域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点源污染已逐步得到控制,面源污染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随着流域内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将成为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瓶颈。结合滇池流域城市发展规划,依据城市下垫面特征,降雨径流污染程度和距离入滇河道远近,将流域内城区划分为重点防控区、中等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其面积百分比分别是17.9%、39.1%和43.0%;重点控制区为昆明市主城区,其次是呈贡新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本文总结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创新农村环境监管机制,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机制建议:建立环保统一监管、各部门协调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完善地方政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采取差别化的污染源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统筹推进和分类指导;引导和支持农民履行环保责任;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模式和多样化的监管手段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西泉眼水库富营养化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孙强  吴昊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2):29-30,36
根据西泉眼水库水质监测数据,阐述了水库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现状,分析了水库点源、面源、入水污染源等五大污染源的污染贡献,得出农业面源污染贡献率最大,是治理之重点,并提出建立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评价了汉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汉江流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从上游至下游污染状况逐渐上升,主要污染物为COD、TP、NH3-N,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型。对汉江流域污染源进行了调查:汉江流域面源污染大于点源,排放负荷较大的是农业地表径流、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