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教学理念,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是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物理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初中物理新课程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这正是生活化教学的集中体现。新课标指出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物理学习的亲切性与真实性,缩短与物理教学的心理距离,真切地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这样更能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共识。要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目标,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改教学目的,重视体验、感悟物理知识;在学过程中,引入、讲解、实验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之生活化;课后的知识巩固可以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形式来达到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对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等的本质的提炼,对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以及对物理价值的感受。基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将其方法分为两类,即适度简化的生活情境和引人入胜的虚拟情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逐步加强。在此基础上,"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以此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更加良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为此,就关于该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做一反思。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物理教学越来越多样化。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大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生活化的物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知识,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因此,当我们利用身边的事和物开展教学时,学生就会感觉到物理知识如此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使物理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不断探索研究与物理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利用已获得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实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贯彻生本教学理念,学生更能积极、自主、能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课堂思维,打造高效物理实验课堂。本文结合生本教学理念,以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为例研究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也存在"体育后进生",本文就关于"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和自然表现分析,如何从心理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对症下药、耐心指导,课后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因人制宜,搞好帮教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在摸索着、努力着。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质量,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重视语言运用,优化教学用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等五方面就此问题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9.
树立"低碳"意识、培养具有"低碳"意识的人才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外活动四个方面来探讨树立"低碳"意识,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顺应新课程要求,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从"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用于生活,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在摸索着、努力着。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质量,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重视语言运用,优化教学用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等五方面就此问题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教学要回归生活,走向社会。基于此,笔者认真观察了物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针对物理教学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提出了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构想。希望广大教师在本文的论述中能够撷取到有益点,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打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要将数学教学由狭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是生产力。"面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而高中生作为21世纪的人才资源,物理学作为自然学科的主要课程,这预示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科学学素养的内涵,讲述了如何从物理学史、物理学实验、多媒体教学、生活物理、专题讲座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日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认可。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正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收集学生所感兴趣的与数学内容密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初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模式、教学设备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和进步。尤其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凸现出来。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物理内容直观化,使一些静止的物理现象动态化,有效地降低了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使物理学习过程由沉闷乏味变为活泼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开发了学生的心智和创造性思维。本文通过介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点,从课堂导入、实验演示、习题课等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主要手段,是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延伸。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提高阅读素养。一、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积淀学生阅读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长久保持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大阅读理念的落实,除了能有利于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提高其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对不断涌现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四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具体探究,以期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基本上都能看得出有物理学思维方法的"身影",运用好思维方法,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其实质上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旨在物理教学中对解决问题和将物理知识如何运用于生活中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怎样判断素质教育,成效是否符合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在初中物理中存在很多的极限性现象,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主动指导学生学会打破思维方式,利用极限性的方面求证物理问题,促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物理新课标对物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思路和教材做了相当大的调整,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日常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换。同时,新课改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但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按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而学生只是盲目地做笔记、记忆,从不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最终成为了知识的奴隶,而不是自身发展的主人。那么,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