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选取小山口村、魏城村和南垛庄铺三个林权改革试点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描述统计、交叉列联表分析和Ridit分析,就林权改革的方式、林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及林权流转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山东临沂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历经3年的林改中,临沂市始终坚持尊重实际、区别对待,灵活选择林权改革的方式,使当地的林权制度改革受到村民的欢迎。此外,林权改革后,当地的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及对林业的投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村民的营林、护林积极性也大大增加。但是在涉及到林权流转方面的问题时,大部分的村民不能清楚认识到林权的价值,从而使落实处置权的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林权改革后当地环境受到的影响及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西遂川县两个乡镇的林农、农民和少数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以322份有效调查问卷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环境影响的Logit模型,可以用于林改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当地政府更好地了解林权改革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完善相关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监测集体林权改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在对辽宁省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林改前后林农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中作用较大的三个因子,研究为林权改革决策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全国第一个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省份。本文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和永安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福建省森林资源经营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区的绝大部分林农对林权改革持满意的态度,认为林权改革前后对环境的影响有变化。数据分析显示,林改后,对林业的投入对于森林旅游的影响成正比;家庭年均收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成负相关。研究建议,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经营方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林农的增收。  相似文献   

5.
福建是全国第一个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省份。本文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和永安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福建省森林资源经营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区的绝大部分林农对林权改革持满意的态度,认为林权改革前后对环境的影响有变化。数据分析显示,林改后,对林业的投入对于森林旅游的影响成正比;家庭年均收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成负相关。研究建议,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经营方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林农的增收。  相似文献   

6.
林权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但不可否认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2011年7-8月,本研究选择江西遂川,福建三明、永安,辽宁清原,北京怀柔等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维量表分析。研究表明:林权改革对森林生态环境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林改前后林业的投入对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农民(林农)对林权改革的态度、家庭年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性别等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建议,林权改革涉及面广,并涉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的长远利益,应该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研究,并把林权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为在我国在规划环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政策环评制度和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经6年的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正在不断深化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其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影响(正面和负面影响)。如果国家在实施林业制度改革之前或实施初期对其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先的评估,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和扩大其正面影响,将有助于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开展林权改革环境影响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开展好林权制度改革后续的配套政策措施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林权改革相关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建议:第一,国家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应尽快深入开展林权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把林权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为在规划环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政策环评制度提供技术支撑,为修改《环评法》和政策环评作好技术储备,为促进林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新型林权利益冲突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环境保护》2020,48(10):50-54
目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政府顺应时代新要求,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利用林业碳汇等"无形"林产品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现行法律尚未对林业碳汇等新型林权进行界定,如何设计有效协调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法律机制,化解各新型林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成为促进林业资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法律层面考量新型林权利益冲突,探究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表征及原因,指出通过法律重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辐射面、标准适用性和市场化补偿机制是解决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林权在一定意义上包含着私益与公益的互动与协调。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在实现私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公益的实现,在公益最优下保障私益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环境科学动态》2012,(2):F0004-F0004
200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见》(中发[2008]10号)指出:“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任务。”此后,全国林权改革全面铺开,并在国有林区进入试点阶段,这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浅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在林业生产中,环境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反之又影响了林业生产,因此林业生产应当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例如采取生态采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分类经营、林业体制改革等手段,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使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低碳经济的提出成为了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策略,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低碳技术引进时常常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本文从"公地悲剧"角度解析气候变暖的经济学根源,从"反公地悲剧"角度揭示低碳技术转让过程中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为借口制造技术壁垒的经济学缘由。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临沂市为例,建立了临沂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类共32个指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临沂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结果表明,临沂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2000年为0.16,2004年为0.23,处于Ⅳ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2007年达到0.34,进入Ⅲ级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2010年将达到0.44,距离理想状态仍有56%的差距,临沂市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