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煤焦油样品经提取分离为酸性、碱性和中性组分,后两组分再经硅胶柱制备色谱分作B_1—B_33个级分和N_1—N_66个级分.Ames试验表明,B_2级分致突变活性最高.该级分经HPLC进一步分级表明,其中d、f级分具较高的致突变性经HRGC、HRGC-MS分析,分别从d级分鉴定出苯并喹啉等60多种氮杂多环芳烃,f级分鉴定出氮杂苯并芴等40多种氮杂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2.
目前环保和卫生工作者对多环芳烃研究较多的是苯并(a)芘,对氮杂环多环芳烃的研究尚少,后者不少种类与苯并(a)芘同样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苯并(c)吖啶.国外一些科学工作者对大气飘尘中的含氮杂多环芳烃进行过测定,但对于  相似文献   

3.
天津局部大气颗粒物上多环芳烃分布状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天津市内的几个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进行测定,检测出58种多环芳烃,并对11种多环芳烃进行定量测定。其结果表明,所涉及 的区域在采暖期内大多数点位的苯并(a)芘超标,超标倍数在1.1~4.6之间;交通繁忙地区的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地区;笔者还对多 环芳烃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分布特征、苯并(a)芘与大气颗粒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X51 X18 9603295大气粗细颗粒物的成分分析及其肺毒性研究丫赵毓梅…(山西医学院预防医学系环境卫生教研室)//卫生研究/中国预防医科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一1996,25(2)一89~91环信R一45 将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分成粗颗粒物(>2拌m)和细颗粒物(镇2拌m),分析了颗粒物中Pb、Ni、As、Cd和Crs种无机元素及5种多环芳烃(蓖、菲、窟、苯并(a)蕙和苯并(a)蓖)的含量和粒径分布。结果显示Pb、Ni、As、Cd和Cr及5种多环芳烃在细颗粒上高度富积。买验还采用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粗颗粒和细颗粒实验组,其中每个实验组又分0.3、1.5、7…  相似文献   

5.
浙江沿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海洋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始于1977年。多环芳烃是现代沉积物中一种常见的微量混合成份,在全球范围内,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从偏远地区的几个ppb到城市和工业中心附近地区的几百个ppm(1)。我国东海沉积物中含有一些芳香度不同的多环芳烃,如(?)、甲基(?)。苯并茈、(?)、苯并(?)和晕苯等(2)。(?)是陆源物质的标志;(?)和苯并茈(苯并(a)茈和苯并(e)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以苯并[a]芘(BaP)为代表的致癌性多环芳烃(PAH)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空气中,它们有的本身凝结成极小的颗粒逸散在空气中,有的则以分子状态附着在颗粒物上随烟尘在空中飘浮,研究表明若干重要的、4环以上((艹屈)至晕苯)的PAH主要和不活泼的悬浮粒子结合存在于大气环境中。 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是由粒径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环境空气TSP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了徐州市区秋季环境空气中TSP上多环芳烃的分布状况.索氏提取样品,GC/MS测定出TSP上吸附着14种多环芳烃.其中4苯环数的NFDA1、苯并(b)荧蒽含量有明显优先;3个监测点中有2个测点的苯并(a)芘超标,超标倍数在01~22倍之间;监测点苯并(a)芘质量浓度与多环芳烃质量浓度、多环芳烃质量浓度与总悬浮微粒质量浓度之间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环境医学     
入I乙,络U‘OJJ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致突变性关系的研究/杨文敏…(山西医学院)jj环境与健康杂志/本刊编辑部(天津)一1994,11(1)厂10~13环情R一36 用五段分级采样器采集太原市三个功能分区空气中颗粒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_L五种PAH的含量,用SCE试验观察不同粒径颗粒物致突变性,结果表明,三个采样点大气颗粒物五种PAH(1了、花、苯并(a)蕙、苯井(a)花、潇)浓度均很高,工业区明显高于住宅区及郊区(P<住01),BaP含量分别超标巧8、62、52倍,60%一70%PAH富集在粒径<2#m颗粒上。颗粒物粒径愈小、致突变性愈强。P…  相似文献   

9.
模拟实验研究了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重点探讨了颗粒物粒径对苯并(a)芘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复合模式(2)苯并(a)芘在粒径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表面吸附对吸附的贡献在68.7%至82.4%之间;当苯并(a)芘液相平衡浓度为0~8.87μg·L-1时,其在粒径0 007 mm≤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吸附作用为主,当液相平衡浓度大于8.87μg·L-1时,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苯并(a)芘在粒径d<0.007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3)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为:(d≥0.025 mm)>(0.007 mm≤d<0 025 mm)>(d<0.007 mm);(4)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相关,其标化分配系数Koc约为1.26×105L·kg-1.  相似文献   

10.
空气颗粒物中PAHs的粒径分布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呼和浩特市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样品中菲、蒽、萤蒽、芘、屈、苯并「a」芘、苯并「a」蒽二甲基苯并「a」蒽、二苯并「ah」蒽、苯并「ghi」Bei、晕苯等11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测定结果,以及这些化合物按粒径分布的特征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徽省中北部6条河流沉积物样品的粒径、矿物组分和有机质含量的测试,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样品中萘、二氢苊、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等12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析了研究区河流沉积物的特征和多环芳烃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的淮河南北岸支流沉积物粒径和矿物组分具有不同特征;就PAHs总量来看,北岸支流平均值为313.3ng/g,南岸支流平均为112.8ng/g,差异比较明显,南岸支流沉积物中大多数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都低于北岸支流(蒽和菲除外,二苯并[a,h]蒽未检出);而有机质的含量,南北岸支流总体无明显差异(含量在0.55%至1.83%之间),但单条河流的分布呈沿水流方向自中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崔学慧  李炳华  陈鸿汉 《环境科学》2008,29(7):1806-1810
为查明苏南太湖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在苏南北部(C区)、东北部(W区)和东部(S区)3个地区共采集56组地下水样,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组分浓度,并运用谱系聚类分析法和分子比例法探寻多环芳烃来源.结果表明,检出的多环芳烃中以3~4苯环组分为主,总多环芳烃浓度最高达32.45μg/L,均值为4.42μg/L.多环芳烃分布具有区域分布特征,高值点多出现在工业区附近.分子比值法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来源是化石燃料和石油源叠加的结果.谱系聚类分析法结果表明, C区各采样井的苯并(k)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W区各采样井的苯并(a)蒽异常浓度控制着该区聚类结果;S区各采样井的苯并(b)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在0.05水平上, C区的荧蒽、苊、亚二氢苊、菲、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680~0.712;W区的苯并(g,h,i)芘、苯并(a)蒽和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到达0.724~0.773;S区的亚二氢苊和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59.可以推测出各区所列的这几种多环芳烃组分很可能分别来自于各区内同一类型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等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是较为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也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致癌物中较强的一类,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多环芳烃的产生和积累速率不断上升。 我们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成功地分离了15种多环芳烃混合物,其中包括菲和蒽、苯并(a)蒽和(艹屈)、苯并(e)芘和苯并(a)芘等三对难分离异构物质对,并应用该法测定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飘尘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所测定的16种多环芳烃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4.
黄曙昌 《环境》1999,(9):43-44
苯并(a)芘(B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含量一般很低的有害物质。苯并(a)芘有潜在的致癌性,但其含量较低因而它的污染容易被忽略,现仅在此提出来,希望引起关注。一、苯并(a)芘产生的途径苯并(a)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由各种燃烧过程产生。焚烧垃圾产生的含苯并(a)芘的多环芳烃会对人体的感官起刺激作用,煤炭和石油的燃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在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27th CHINARE)度夏期间(2009.11-2010.01)在长城湾潮间带采集了11种常见生物样品,通过GC-MS检测了生物体内的16种常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根据检测数据分析亚南极地区海域潮间带生物群落中的PAHs在潮间带生物群落中的含量状况,初步探讨该地区PAHs的潜在来源。ΣPAHs为136.97~649.31(ng/g干重,下同),萘、菲、蒽、芴等低环芳烃所有生物样品均检出包括萘、菲、蒽、芴等常见低环芳烃,苯并芘(a)、茚苯(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少数样品苯并芘(a)、茚苯(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未检出,ΣPAHs为136.97~649.31(ng/g干重,下同),低环芳烃占57.45%~86.27%,Phe和Nap是最主要的2种PAHs。采用比值法分析该地区PAHs组成可知该地区PAHs主要来自柴油燃烧和柴油泄漏。对不同生物体内的16种多环芳烃组成比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长城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PAHs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3种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星辉  张曦  杨志峰  张平 《环境科学》2006,27(1):115-120
研究了、苯并(a)芘、苯并(ghi)3种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规律,探讨了黄河泥沙和黄土2种颗粒物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水体不含任何颗粒物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且反应动力学常数随污染物初始浓度的降低而增加;3种多环芳烃的光降解速率与分子的吸收光谱相关.②黄土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和其中所含腐殖质的光敏化作用影响多环芳烃的光化学降解,这2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不同浓度黄土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黄土浓度为0.1g/L或5g/L时促进了和苯并(a)芘的光降解;黄土浓度为5g/L时促进了苯并(ghi)的降解.当水体含有黄土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③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黄土中存在的溶解性腐殖质,非溶解性腐殖质的作用不大.④由于黄河泥沙在河水中长期存在,泥沙中的溶解性腐殖质都已溶于水中,泥沙主要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影响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光降解,使光降解速率随泥沙浓度的增加呈幂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F)吸附块和玻璃纤维滤膜(GF)同时采集大气中气态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对居民区和草原清洁区分别进行冬夏两季间歇式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蒽、芘、(芦出)、苝、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居民区四环以下的PAHs有一半以上存在于气态中,四环以上的PAHs大部分存在于颗粒物上;夏季每种PAHs在气态中的百分率比冬季高;草原清洁区与居民区PAHs在气态和颗粒物上的百分率不同;冬季居民区污染严重时间是10:00—11:30和17:30—21:30,而夏季污染严重时间是6:00—10:00和18:00—22:00。  相似文献   

18.
用多级连续培养系统研究了油的降解行为、降解速度和各组分的残留量,分析了各级系统中油的组分变化和降解油的微生物消长,借以了解天然水体中油的自净。为治理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净化过程中(75天),65.13%的总油量被去除。其中烷烃和芳烃的去除率分别为70.7%和41.3%。烷烃中最早消失的为低沸点物质,残留的是C_19以上的物质。芳烃中的萘、蒽、联苯、萤蒽、芘、苯并蒽、苯并(e)芘、苯并(a)芘在第三次采样分析时,就已完全消失。最后残留于水中的油很少,而残留于粘附物上的较多。  相似文献   

19.
<正> 煤、石油以及各种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经过一系列的裂解、环化、聚合作用,产生了相当复杂的多环芳烃,多数经烟道向大气中排放。其中以苯并(a)芘(BaP)为代表的一类多环芳烃化合物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测定烟道气中苯并(a)芘,无论是对搞清苯并(a)芘的污染来源,还是寻求改进工艺措施,以减轻对环境污染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目前对污染源烟道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天津地区表层土中芳香烃污染物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状况,并对其可能的污染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氧芴)、二苯并噻吩(硫芴)、萤蒽、芘、(艹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萤蒽、苯并芘、(艹屈)、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艹屈)、三芳甾烷等系列数100种单体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萤蒽、芘、(艹屈)等.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土地使用情况、不同周围环境的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表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包括矿物油输入、化石燃料燃烧及木柴燃烧产物等,不同环境功能区各种污染源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