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故危害期估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气环境突发事故造成的危害,在高斯扩散模式基础上,引入危害半径变化与时间及危害期变化与横风向距离呈线性关系的假设,得出危险源附近各处受危险源突发事故危害的危害时间长短(危害期)一系列定量估算公式,使用方便,结果精确,为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可广泛应用于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风险工程设计、风险责任保险等各个领域与事故应急计划制定、事故抢险工作实施.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健康不良结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剂量-反应评价中,指数模型和β-泊松模型是最常用的剂量-反应模型。风险表征是在整合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和暴露评价的基础上,利用静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或动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定量估计在特定暴露条件下相关人群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有助于理解和管理病原危害,获得的定量信息能更好地确定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大小,权衡和改进病原风险控制措施。文章评述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过程和模型,并以三峡库区万州饮用水隐孢子虫风险为例介绍如何实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期望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理论,对液态烃球罐的检验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重大风险,制订了防范措施,保证了安全检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的统一部署下 ,在安环局和NOVO公司的指导下 ,巴陵分公司于2002年3月开始建立HSE管理体系 ,同年11月发布体系 ,开始试运行。体系试运行阶段确立了以下工作目标 :提高全员HSE意识和技能 ;初步规范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有效控制风险 ;规范记录、票证 ;修改完善体系文件。其中规范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运用危害识别结果指导日常安全工作的开展 ,控制风险 ,是体系能否深入实际 ,行之有效的关键。为此 ,我公司结合实际生产管理要求 ,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HSE工作主线上积极探索 ,开展了一系…  相似文献   

5.
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以Cd最为严重,Ecd变化在300~1086之间,各样点均达到极度生态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危害,危害程度依次为Cd>Cu>Pb>Zn>Ni。在研究的5种重金属中,镉元素对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608.51,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程度。与污灌区相比,对照区3个样点的生态总风险程度相对较轻,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镉风险。  相似文献   

6.
健康风险评价是表征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或致死)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 主要研究了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地下水由于重金属污染而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 采用模糊化原理将评价标准分为6个等级,即低风险、低~中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以及极高风险,可直观地反映地下水中重金属所致健康危害的风险水平. 结果表明:2002—2006年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地下水重金属所致健康风险水平较高;致癌重金属比非致癌重金属所致个人年均风险值大,其所致健康危害的风险大小依次为Cr6+>As>Cd;在重金属所致健康危害的总风险水平中,2002—2006年长沙的个人年均风险值处于逐年降低的趋势,而湘潭和株洲的个人年均风险值都出现了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长株潭地区加强了地下水的监测与污染防治工作所致.   相似文献   

7.
项平 《环境导报》1995,(5):36-37
环境风险是在自然环境中产生或者通过自然环境传递的对人类健康和物质财富产生不利影响、具有某些不确定性的危害。环境风险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结果。目前,各类危害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降低这些风险或减少风险损失,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目的在于了解风险并提出降低风险频度和影响的措施和方法,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1 易燃、易爆物品危害范围确定 易燃、易爆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一般程序为:识别危害—→确定危害范围—→分析环境影响通路—→风险评价。危害范围的确定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及风险管理措施的可行性起决定作用。如果危害范围划得过大,风险管理在选择并实施降低风险的行动时,就会因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造成不必要的耗费;危害范围划得过小,对危害事故防备不足则易造成损失。因此,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危害范围。危害范围通常用事故的“影响区域”来表示,以事故发生点为圆心、有效影响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对于不同类型的事故都应重复计算。下面就一实例计算来介绍易燃油品及易爆液(气)体的危害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甲醇装置的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运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技术,开展了煤化工装置职业危害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研究,识别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合检测资料,分析了其危害程度,并提出控制措施。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尘、一氧化碳、甲醇、硫酸、氨、硫化氢、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噪声。针对危害情况,从卫生工程、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实施风险管控,为防控煤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再生塑料袋由塑料废弃物经加工处理后制成,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但由于其价格便宜,市场竞争力极大,在熟食包装市场上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文章运用美国的健康风险评价框架,设计了两种典型模拟场景试验,测试了不同颜色的再生塑料袋在一定条件下,有害物质在食品模拟物中的溶出量;并对食用再生塑料袋包装的食品可能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美国EPA定义,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0-6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致癌危害;非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非致癌危害。根据评价结果,五种颜色的再生塑料袋均不存在致癌风险。对于非致癌风险,蓝色、黄色和和白色再生塑料袋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而黑色和红色再生塑料袋中非致癌风险值和总风险值均超过临界值1,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健康危害,其中红色再生塑料袋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吉林省水环境检测资料,针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经饮水途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化学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较大,砷和镉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均超过5×10-5,即U.S.EPA的致癌风险评价指南中推荐的人体年风险最大可以接受的风险值,危险程度极高.另外,4类非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较小,其健康风险排列由高到低顺序为氟化物>氨氮>铜>挥发酚.结论揭示了该河段水质的健康风险水平,对伊通河水源健康管理与保护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